阳川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对超低位直肠或肛管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龄对超低位直肠或肛管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的近期疗效是否有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的患者共196例,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75岁的患者纳入高龄组,<75岁的患者纳入非高龄组,比较2组患者行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近期疗效。结果高龄组113例,非高龄组83例,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肿瘤距肛缘距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龄组的麻醉ASA分级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02),且合并肺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值分别为0.005、0.048、0.009、0.001、<0.001、0.042),其他内科合并症如冠心病、胃溃疡、精神疾病和血栓的比例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非高龄组长(P值分别为0.023、0.037、0.019、0.020及0.012)。2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吻合口漏、肛周感染、肠梗阻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平均随访7个月。随访期间出现复发患者4例,其中高龄组3例,非高龄组1例。随访期间死亡患者3例,其中高龄组组2例,非高龄组1例。结论高龄超低位直肠或肛管癌患者由于术前状态较差,行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较非高龄患者的近期恢复更缓慢,但是高龄并没有增加超低位直肠或肛管癌患者行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因此,对于高龄超低位直肠或肛管癌患者行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仍然是安全、有效的,但这�
- 甘志明阳川华阳川华汪晓东
- 关键词:高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
- Liver-first Approach治疗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Liver-first Approach治疗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疗效。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81例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分别采用先切除转移灶,后切除原发灶进行治疗(即Liver-first Approach方式,A组,39例)和先切除原发灶,后切除转移灶进行治疗(即传统方式,B组,42例)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患者在转移灶切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原发灶切除前行新辅助放疗合并或不合并化疗,B组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前行新辅助放疗合并或不合并化疗,术后无并发症且恢复良好,再行转移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局部癌组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本研究随访发现直肠局部复发的患者共9例,占总研究病例数的11.1%,其中A组5例(12.8%),B组4例(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复发患者共10例,占总研究病例数的12.3%,其中A组4例(10.3%),B组6例(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总数为16例,死亡率为19.8%,其中A组死亡患者8例(20.5%),B组死亡患者8例(1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er-first Approach并辅以转移灶切除前行新辅助化疗,原发灶切除前行新辅助放疗合并或不合并化疗的治疗方式并未因原发灶肿瘤进展从而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效果,安全有效。
- 汪晓东甘志明熊先泽阳川华李立
- 关键词:APPROACH疗效
- 肥胖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肥胖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结肛吻合术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167例,其中BMI为18.5~ 24.9 kg/m2者116例(A组),BMI≥25kg/m2者51例(B组),回顾性地比较两组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术中指标看,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恢复指标看,两组在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拔胃管时间、拔尿管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肛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肥胖增加了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行ISR的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肛周感染发生率,但对术后恢复的各项指标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正常体质量患者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影响患者的近期疗效.
- 甘志明阳川华汪晓东谭笑常天聪李立
- 关键词:肛管癌肥胖
- 预防性造口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分组,直接保肛未行预防性造口者为A组,联合小肠预防性造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A组术后1、3个月Wexner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1个月A组排便频率、排气失禁、排便失禁评分均低于B组,焦虑评分高于B组(均P<0.05);术后3个月A组排便频率、排气失禁、排便失禁评分均低于B组,焦虑评分高于B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会造成患者术后不良排便习惯增加,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是否应实施预防性造口应综合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决定,而不应常规使用。
- 汪晓东甘志明阳川华李山晨管秀雯李立
- 关键词:肛门功能
-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诊治模式下,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4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最终诊断明确、未进行过MDT模式下的新辅助治疗且首次发现并行外科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研究观察此组患者术后1个月以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和非MDT诊治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条件纳入研究的直肠癌病例数为189例。其中,肿瘤位置〈3cm者38例,3~7cm者86例,≥7cm者65例;肿瘤病理学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22例,Ⅲ期50例,Ⅳ期12例。开腹手术181例,腹腔镜手术8例;造口手术者33例,非造口手术者156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51/189),其中,切口出血1例,腹腔内(深部)出血4例,吻合口出血5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感染7例,尿路感染3例,腹腔内(深部)感染1例,不明原因发热19例;伤口浅层裂开1例,伤口液化15例;吻合口漏3例,直肠阴道瘘2例;肠梗阻7例,尿潴留7例,应激性溃疡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2~10个月,平均5.8个月,无死亡病例。MDT组和非MDT组之间基线一致。MDT组术后无输血史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非MDT组(P〈0.05)。此外,MDT组手术时间明显比非MDT组更短(P〈0.05)。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构成比、造口手术和非造口手术的构成比以及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类型的构成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T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MDT组(P〈0.05)。MDT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非MDT组(P〈0.05)。其中,伤口感染、伤口液化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小于非MDT组(P〈0.05)。采用多�
- 汪晓东曹霖曾天芳阳川华邱萌李立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
- NLR和PLR与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确认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是否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NLR和PLR与肿瘤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一医疗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和PLR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以3年累积生存率为判断终点,NLR(灵敏度=51.0%,特异度=7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6)与PLR(灵敏度=73.0%,特异度=46.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0)的临界值分别为2.27和155.92,然后根据NLR和PLR的临界值分为高低组,低NLR组(NLR≤2.27)有133例,高NLR组(NLR>2.27)有171例;低PLR组(PLR≤155.92)有207例,高PLR组(PLR>155.92)有97例。(1)3年累积生存率低NLR组为91.5%,高NLR组为77.2%,低NLR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高NLR组患者(P=0.002);3年累积生存率低PLR组患者为89.0%,高PLR组患者为72.8%,低PLR组患者的预后也明显好于高PLR组患者(P=0.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而PLR未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408)。(3)NLR和PLR均与TNM分期有关(分别为P=0.002,P=0.000);NLR在Ⅳ期时明显高于Ⅲ期(P=0.021)、Ⅱ期(P=0.002)及Ⅰ期(P=0.000),其他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在Ⅳ期时明显高于Ⅲ期(P=0.022)、Ⅱ期(P=0.000)及Ⅰ期(P=0.000),在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40)和Ⅰ期(P=0.005),Ⅰ、Ⅱ期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NLR和PLR均与T分期相关(分别为P=0.006、P=0.031);NLR在T4期明显高于T2期(P=0.032)和T1期(P=0.015),其他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在T4期明显高于T2期(P=0.013),其他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LR与N分期无关(P=0.118);PLR与N分期有关(P=0.007),其在N1期和N2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较N0�
- 夏志刚甘志明向立历阳川华汪晓东李立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 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脾肾阳虚证IBS-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干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四味)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照组仅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指标、IBS症状严重度评分、生活质量指标等。主要结果:(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8. 9%vs 80. 4%,P<0. 05);(2)治疗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腹泻、腹痛、大便溏泄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3)治疗组的IBS症状严重度评分和IBS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肾四味)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脾肾阳虚证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黄卫国占煜陈晓辉阳川华蒋建荣刘荣玲彭子美梅宇徐红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补中益气汤
- 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近期效果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将小切口手术技术运用在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以分析是否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3—01。2013—11收治的15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分析,比较运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术后恢复指标看,两组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27,0.035,0.046)。两组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看,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在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尿潴留、肛周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与标准切口相比,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能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因此,相较标准切口,小切口手术更适于老年直肠癌患者。
- 甘志明阳川华陈桥羽汪晓东李立
- 关键词:直肠癌小切口老年人
- 对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恶性梗阻行支架植入治疗的二期临床研究
- 2012年
- Inaba等对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恶性梗阻患者行支架植入治疗的二期临床研究,纳入研究的33例患者为没有其他明显狭窄、体力状态≤3(东部肿瘤协作组标准)、主要脏器功能稳定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直肠或乙状结肠梗阻患者。
- 阳川华
- 关键词: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癌恶性梗阻不可切除结肠梗阻脏器功能
- 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近期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TME+ISR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8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肿瘤下缘距肛门1~5 cm(平均1.63 cm);肿瘤直径2~7 cm,平均3.4 cm。肿瘤系高分化4例,中分化60例,低分化22例;pTNM分期为Ⅰ期12例,ⅡA期11例,ⅡB期15例,ⅢA期2例,ⅢB期23例,ⅢC期16例,Ⅳ期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肛周感染2例(其中1例因肛周严重感染引起盆腔、腹膜感染再次手术行永久性造口),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各2例,直肠阴道瘘、炎性肠梗阻、尿潴留和腹腔感染各1例。8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4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发现肝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2个月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死亡;术后1年局部复发3例(3.5%),1年生存率为97.7%(84/86),排便次数1~5次/d,控便功能按Kirwan评分标准可达1~2级。结论 TME+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能达到根治的保肛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 郑芳阳川华汪晓东李立
-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直肠肛管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