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蕾
-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治疗完全性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6例(6眼)单眼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包括碱烧伤3例、爆炸伤2例、热烧伤1例。采用去上皮羊膜组织作为载体,体外扩增患者自体健眼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然后进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术前及术后检查指标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在去上皮羊膜上培养3周后均可形成直径15mm的复层上皮片。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均成功移植于所有受体眼表面。移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完整光滑.角膜瘢痕及纤维血管翳明显减轻.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可以成功重建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的眼表面,为这类患者的复明带来希望。
- 张丽颖瞿杨洛娃邹笃雷李娟欧尚坤刘婷婷董诺林志荣罗顺荣商旭敏闫蕾谢智文吴护平刘祖国李炜
- 一种芯鞘结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鞘结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以聚合物聚丙烯腈(PAN)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直径均匀、表面光滑的聚丙烯腈纤维。(2)利用高温碳化,以聚丙烯腈作为前驱体,碳...
- 许一婷何锴慰戴李宗吴章锋王宏超张丹丹闫蕾陈国荣曾碧榕袁丛辉罗伟昂
- 文献传递
-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7/2008-07住院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176眼,分析其发病高峰、人群特征、发病诱因、病原学特征。结果:每年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农村居民106例(60.2%),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70例(39.8%)有明确外伤史,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病原菌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结论: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10~12月份为高发季节,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发病,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
- 刘昭升谢素贞闫蕾吴护平许芬芳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诱因
-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病患者19例(19只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观察指标:主观症状、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1周,15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恶化;术后1个月,13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5例病情明显好转,1例穿孔;术后2个月,17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2例角膜溃疡穿孔,所有17例角膜溃疡愈合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手动或眼前指数分别为11只眼和4只眼,0.02 ~0.08分别为5和3只眼,0.1 ~0.2者分别为3和5只眼,术后为0.3 ~0.5者为2只眼,0.5以上者4只眼.与术前相比,术后15只眼裸眼视力提高,4只眼不变.结论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是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一个重要补充.
- 吴护平罗顺荣董诺刘昭升商旭敏闫蕾
- 关键词:角膜溃疡胶原光化学疗法
- 一种芯鞘结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鞘结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以聚合物聚丙烯腈(PAN)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直径均匀、表面光滑的聚丙烯腈纤维。(2)利用高温碳化,以聚丙烯腈作为前驱体,碳...
- 许一婷何锴慰戴李宗吴章锋王宏超张丹丹闫蕾陈国荣曾碧榕袁丛辉罗伟昂
- 文献传递
-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使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TE—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2015年1至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420μm的19例患者(19只眼),予使用KXL快速交联系统进行A—TE—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OCT)、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记录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接受A—TE—CXL术后1d内存在轻度刺痛和中度异物感,术后1d时基本消失。术后24h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2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个月时角膜最薄点厚度为(378.9±17.1)μm,较术前(395.2±13.8)μm降低(t=2.982,P〈0.01)。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参数均低于术前值,其中术后12个月KMAX值为(55.67±4.91)D,术前为(57.35±5.54)D;术后12个月K2值为(52.18±3.70)D,术前为(52.70±3.5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3.044,P〈0.01;K2:t=2.384,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问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90-120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结论A—TE—CXL治疗较薄型进展期圆锥角膜早期效果良好,其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尚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角膜交联方案。
- 林志荣吴护平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谢智文闫蕾方颉
- 关键词:圆锥角膜核黄素上皮角膜
-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VK)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住院确诊的FK患者176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方面的特点。结果10~12月发病率最高,农村居民106例(60.2%),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39.8%有明确外伤史,在153例先于外院就诊的患者中,仅有28例(18.3%)接受过角膜刮片和(或)真菌培养检查;菌丝苔被、伪足、前房积脓发生率分别为94%、65%和55%;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分别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保守治疗治愈率80.9%,眼球保存率为97.5%;镰刀菌属菌丝在角膜中的生长方式表现为水平、斜行和垂直生长,曲霉菌属全部表现为斜行和垂直生长。结论福建地区FK在10-12月为高发期,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发病,菌丝苔被、伪足和前房积脓依次为前三位临床体征,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它们在角膜内地生长方式有所不同,大多数药物保守治疗有效,加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能保住眼球。基层医院对本病的诊治有待加强。
- 刘昭升吴护平许芬芳谢素贞闫蕾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
- 翼状胬肉组织Caveolin-1,E-cadherin和P63的表达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caveolin-1,E-cadherin和P63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caveolin-1,E-cadherin和P63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对比。结果:在正常结膜上皮,E-cadherin和P63低表达,caveolin-1无表达。在翼状胬肉组织,E-cadherin和P63的表达明显增强,caveolin-1在上皮基底及基底上部细胞阳性表达。caveolin-1在正常结膜上皮阳性表达的光密度值为0,而在翼状胬肉的吸光度值为9706±2018。E-cadherin和β-catenin在正常结膜与在翼状胬肉的上皮阳性表达的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caveolin-1,E-cadherin和P63蛋白表达异常。
- 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海波刘昭升闫蕾白琼珍李东侃
- 关键词:翼状胬肉CAVEOLIN-1E-CADHERINP63上皮
-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调查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住院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农村居民为主,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39.8%有明确外伤史。在153例先于外院就诊的患者中,仅有28例(18.3%)接受过角膜刮片和(或)真菌培养检查;菌丝苔被、伪足、前房积脓发生率分别为94%、65%和55%;菌属鉴定结果:前2位分别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保守治疗治愈率80.9%,眼球保存率97.5%。结论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菌丝苔被、伪足和前房积脓依次为前3位临床体征,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大多数药物保守治疗有效,加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能保住眼球,基层医院对本病的诊治有待加强。
- 刘昭升谢素贞闫蕾吴护平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中均未处理患眼角膜内皮,直接用植入镊将制作好的直径为8.5mm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受体前房,气体顶压植片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5例患者术后植片与受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层问裂隙,经改俯卧位后植片贴附良好。6例患者植片均透明,其中5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同术前,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6例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648±384)个/mm2。随访过程均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 吴护平谢素贞董诺闫蕾刘昭升
- 关键词:角膜后弹力层角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