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绪虎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植物
  • 4篇湿地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凋落物分解
  • 3篇优势植物
  • 3篇湖滨带
  • 3篇高原湿地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叶绿素荧光参...
  • 2篇荧光参数
  • 2篇原位
  • 2篇湿地植物
  • 2篇气候
  • 2篇海拔
  • 2篇海拔梯度
  • 1篇氮沉降
  • 1篇东郊

机构

  • 9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9篇郭绪虎
  • 4篇董瑜
  • 4篇田昆
  • 3篇李娟
  • 3篇林萍
  • 2篇刘令聪
  • 2篇肖德荣
  • 2篇杨浩
  • 1篇殷海康
  • 1篇汪学华
  • 1篇胡慧蓉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固碳潜力对比研究
滇西北高原湿地地处长江、湄公河等国内、国际河流的中上游,为封闭与半封闭的独特湿地类型,对下游水量均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地处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农牧交错地带和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是维护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郭绪虎
关键词: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分解固碳
文献传递
海拔梯度对高原湿地植物光合生理特性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将生长于纳帕海高原湿地的4种挺水植物即水葱(Scirpus validus)、荸荠(Heleocharis dulcis)、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茭草(Zizania latifolia)移栽至不同海拔生境中(3 260m,2 437m,1 891m),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分析4种植物经移栽后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湿地植物光合特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5月,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Inc.,USA)对经过移栽后的4种湿地植物进行测定,同时实验室测定其叶绿素含量。【结果】经过移栽后的4种湿地植物中,茭草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在3个海拔梯度下均受到光抑制和低温等环境胁迫;荸荠对环境耐受性较强,在不同海拔环境中未见不良光合生理现象;水葱、黑三棱仅对海拔3 260m的环境表现出光抑制和低温胁迫等不良光合生理现象。【结论】4种湿地植物中荸荠的抗逆性最强,水葱和黑三棱次之,茭草最低。不同植物的光合生理差异性是自身生理因素和不同海拔下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娟林萍郭绪虎
关键词:海拔梯度湿地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
昆明东郊大气氮湿沉降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昆明东郊不同形态的氮湿沉降月均浓度变化、各形态氮的沉降量及其与降雨的关系。【方法】以昆明东郊一站点为研究对象,借助自制雨水收集器和PortLog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进行降水采样与降水量的监测。【结果】总氮月均浓度的范围为(0.54-2.60mg/L),其中铵态氮月均浓度的范围为(0.16-1.15mg/L),硝态氮月均浓度的范围为(0.09-0.59mg/L),可溶性有机氮月均浓度的范围为(0.25-0.94mg/L)。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与总氮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各形态氮浓度的季节规律为冬春高、秋夏低.年氮沉降总量为5.11kg/hm2,其中铵态氮占37.7%、硝态氮占18.8%、可溶性有机氮占43.4%。【结论】雨水中的各形态氮的浓度随着连续降雨逐渐被稀释,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各形态氮月均浓度低。各形态氮沉降量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全年各形态氮45个样品的沉降量与其降雨量之间呈乘幂型相关。
黄铄淇胡慧蓉韩钊龙郭绪虎杨浩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降雨铵态氮硝态氮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对凋落物的分解动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凋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都表现出随时间进程残留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残留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水葱凋落物残留率(70.5%)显著高于茭草(56%)和刘氏荸荠(52.5%)(P﹤0.05),茭草与刘氏荸荠凋落物残留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刘氏荸荠分解速率最大、茭草其次、水葱最小,平均分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为0.067、0.062和0.039。3种凋落物在不同时段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凋落物的分解与温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且呈线性增长。此外,3种凋落物在C、N组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发现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本身C、N、C/N间的密切关系。
郭绪虎田昆肖德荣董瑜刘令聪杨浩
关键词: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被引量:33
2013年
选取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研究其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特征,结果表明:水葱、茭草、刘氏荸荠为纳帕海湿地湖滨带单优植物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不同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不同,其中,茭草地上生物量(853.6±58.2)g·m-2·a-1显著高于水葱(730.7±7.8)g·m-2·a-1与刘氏荸荠(338.9±32.6)g·m-2·a-1的地上生物量。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同、并随月平均气温升高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刘氏荸荠分解速率k值最大(0.067±0.0026)、茭草(0.062±0.0072)其次、水葱最小(0.039±0.0062)。凋落物经过1年的分解,水葱、茭草和刘氏荸荠凋落物存留率分别为(62.0±8.8)%、(47.5±9.0)%和(44.5±7.9)%。综合3种湖滨带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年分解,水葱地上生物量年存留量(453.1±4.9)g·m-2·a-1显著高于茭草(405.4±27.7)g·m-2·a-1和刘氏荸荠(150.9±14.5)g·m-2·a-1。研究进一步表明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具有极高的生物量存留率,成为该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基础,其碳汇过程及其贡献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郭绪虎肖德荣田昆余红忠
关键词: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凋落物分解
城市湿地特征及其生态恢复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城市湿地功能和特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面积缩减、水质污染及功能退化等问题的分析,揭示城市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态学原理,提出湿地退化恢复的实质是结构的修复,城市湿地的恢复应采取汇水区水源保护、汇水净化治理、入湖河流截污、河道修复及重建湖滨结构的城市湿地恢复策略。
刘令聪林萍汪学华殷海康郭绪虎
关键词:城市湿地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征
区域气候变化对纳帕海湖滨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高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关乎流域生态安全。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探讨高原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带来的伤害,对维系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将适应了纳帕海湿地气候条件的4种优势植物连同生长基质组成的植物-土壤单元,移至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拉市海湿地和昆明滇池流域,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4种湿地植物原位异地后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等反映植物受到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虽是隐域植物,但气候变化对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等广布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气候变暖,两者生物量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拉市海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96%和190%,在昆明分别增至487%和408%,MDA、Pro、POD含量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拉市海的最高降幅分别为16%和24%、27%和12%、14%和58%,在昆明的最高降幅分别为31%和24%、52%和25%、48%和73%,气候的暖化更有利于其生长。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虽为广布种,尽管气候变化对其产生了胁迫,但能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物质来抵御这种变化,反映了广布种对气候变化较强的适应性。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随温度的升高其生物量在拉市海的增长率达17%,而在温度更高的昆明则减少了20%,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时体内各相关抗逆指标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DA降至0.001387μmol/g,后迅速增至0.002739μmol/g、Pro降至13.386891μg/g,后增至18.172878μg/g,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这样一种生态幅较窄的物种,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其�
董瑜田昆肖德荣张昆郭绪虎李娟
关键词:高原湿地温度胁迫生理生化特性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的纳帕海湿地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原位移地技术,研究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纳帕海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湿地植物对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差异和适应策略。研究发现气候条件的改变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两种广布种Zizania caduciflora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物量、叶绿素含量、Fv/Fm、ETR、Phips2、qP值不同程度升高,生长状况良好。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虽然Fv/Fm、ETR、Phips2、qP值降低,但其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热耗散来减轻伤害,气候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较小。而北温带分布型的黑三棱Rhizoma scirpi yagarae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Fv/Fm、ETR、Phips2、qP、NPQ都出现大幅下降,生长停滞,生物量下降,对温度上升极为敏感。可以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像黑三棱这样的物种,其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威胁,而高原湿地生态功也将能受到损害。
董瑜田昆郭绪虎肖德荣郭雪莲
关键词:湿地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
海拔梯度对高原湿地植物形态和生理学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4种常见的多年生水生植物经移栽至不同海拔后,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水葱(Scirpusvalidus)、荸荠(Heleocharis dulcis)、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茭草(Zizania latifolia)的生长状况随着海拔的降低均有所改善,其中,4种湿地植物的株高随海拔的降低均有所升高,水葱和荸荠的茎粗随海拔的降低均呈现增粗的趋势,黑三棱和茭草的叶片宽度也随海拔的降低有所增加;4种湿地植物的叶绿素(a+b)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4种植物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海拔的降低均有所下降;荸荠、黑三棱和茭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海拔的降低均呈下降趋势,而水葱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海拔的降低无显著变化,黑三棱和茭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植物。可见,4种湿地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对不同海拔生境的适应方式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如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寒物质代谢、抗氧化酶系统等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不同的适应方式在不同的植物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着各自的特性。
李娟林萍董瑜郭绪虎
关键词:海拔梯度水生植物高原湿地生理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