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方方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多模态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生物应用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微环境
  • 1篇脱氧
  • 1篇脱氧核糖
  • 1篇脱氧核糖核酸
  • 1篇微环境
  • 1篇微球
  • 1篇微球制备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纳米
  • 1篇金纳米颗粒
  • 1篇疾病
  • 1篇疾病诊断
  • 1篇核磁共振
  • 1篇核磁共振成像
  • 1篇核酸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作者

  • 3篇郭方方
  • 3篇时东陆
  • 1篇李卓权
  • 1篇张兵波
  • 1篇蔡少瑜
  • 1篇孔继烈
  • 1篇宫晓群
  • 1篇常津
  • 1篇王祎龙
  • 1篇杨秋花
  • 1篇李恬
  • 1篇马浩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用于疾病诊断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构建被引量:15
2010年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量子点纳米探针相比,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更高的弛豫率;t1-加权MRI成像也证实了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阳性造影功效.
张兵波宫晓群李卓权郭方方蔡少瑜孔继烈杨秋花马浩常津时东陆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刺激响应变形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2020年
目的构建肿瘤微环境响应释放的可变形金纳米颗粒载药体系。方法利用直径5、13nm两种尺寸的金纳米颗粒、pH敏感的三链体脱氧核糖核酸(triplex DNA)以及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DOX),通过冷冻法组装出载药聚集体结构并对该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表征。结果所组装的聚集体中有75%的颗粒的粒径(直径)在50~80nm,大小适宜,易于被细胞内吞,可有效载带药物,在pH=4.5时,载药聚集体发生解体,89.6%的颗粒直径为18~32nm,释放出相较于中性条件下3倍浓度的DOX(P<0.01)并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杀伤效果。结论此可变形的金纳米载药聚集体结构成功的完成药物的载带与释放,达到了可控释药,降低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为新一代刺激响应型纳米载带系统地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王梓姣郭方方刘青时东陆
关键词:金纳米颗粒肿瘤微环境
复杂形貌磁性复合微球制备及其生物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具有复杂形貌的磁性复合材料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药物载体、体外生物检测、体内成像和磁转染、磁热疗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几种典型的除简单核-壳结构外的磁性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主要包括Janus、Yolk-Shell和介孔结构复合微球的相关研究,并对复杂形貌的磁性复合微球制备技术的改进及应用上的拓展作出展望。
李恬王祎龙郭方方时东陆
关键词:磁性复合微球生物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