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芳
- 作品数:109 被引量:37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诊断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联合检测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肾功能异常患者45例为肾功能损害组,24 h尿蛋白定量≤0.5 g的75例患者为非肾功能损害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无肾功能损害组的血清sVCAM-1、AECA、HMGB1水平的差异,比较有无肾功能损害组的免疫功能,采用ROC曲线分析sVCAM-1、AECA、HMGB1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诊断意义。结果观察组sVCAM-1、AECA、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损害组sVCAM-1、AECA、HMGB1水平高于非肾功能损害组(P<0.05),肾功能损害组补体C3、补体C4低于非肾功能损害组(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高于非肾功能损害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sVCAM-1、AECA、HMGB1检测的临界值,采用并联模式(三者中有一项为阳性则判定是阳性)作为联合检测的方法,联合检测对肾功能损害的准确度及特异度最高。结论血清sVCAM-1、AECA、HMGB1联合检测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 田玉杨玉淑彭晨星丁萌郭惠芳韩玉祥
- 关键词: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抗内皮细胞抗体
- 2009年风湿免疫病学主要临床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郭惠芳
-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关节炎
- 瑞沙托维通过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探讨瑞沙托维在改善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治疗作用。以24周龄MRL/lpr小鼠及对照MRL/MPJ鼠作为实验对象,将8只16周龄的MRL/MPJ小鼠作为Control组,24只同周龄的MRL/lpr小鼠随机分为LN组、LN+TAK组、LN+DMSO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LN+TAK组小鼠腹腔注射10 mg/kg的瑞沙托维,一周两次;LN+DMSO组腹腔注射等量的1%DMSO溶液;连续给药8 w,于24周龄时,处死小鼠,收集血、尿及肾组织标本。ELISA方法检测血浆SDC-1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内皮糖萼,免疫组化方法及免疫荧光双染方法检测小鼠肾小球VCAM-1、TLR4、MyD88的表达,并测定小鼠肾皮质的一氧化氮浓度。同Control组相比,MRL/lpr小鼠存在肾小球内皮细胞糖萼脱落,血浆中糖萼核心蛋白SDC-1水平明显升高,且SDC-1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MRL/lpr小鼠肾小球VCAM-1表达明显升高,肾皮质NO水平明显升高,且MRL/lpr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高表达TLR4、MyD88。瑞沙托维治疗能够抑制TLR4/MyD88在MRL/lpr小鼠肾小球内的激活,降低血浆SDC-1水平,改善肾小球内皮糖萼脱落,降低肾小球VCAM-1的表达及肾皮质NO水平。MRL/lpr小鼠存在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且内皮糖萼损伤与蛋白尿有关,瑞沙托维能够通过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改善肾小球内皮糖萼脱落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为靶向治疗狼疮肾炎提供了临床思路。
- 田玉杨玉淑丁萌韩玉祥郭惠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肾小球内皮细胞
-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SLE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71例)和对照组(100例),收集两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发病年龄、发病至确诊时间高于对照组,满足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标准的项目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间质性肺炎、浆膜炎、神经病变、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狼疮性肾炎、淋巴腺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抗ds-DNA阳性率、抗Sm抗体阳性率、抗U1RNP抗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Ro/SSA阳性率、抗La/SS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误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羟氯喹、大剂量泼尼松使用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SLE具有发病隐匿、发热及典型皮肤损害不明显等自身特点,易误诊或漏诊,治疗时需把握激素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并密切监测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
- 田玉杨玉淑丁萌雷玲彦郭惠芳彭晨星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激素
- 2015年风湿免疫病主要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2015年风湿病的临床进展主要集中在针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IgG4相关性疾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管理指南和治疗策略的改变,同时更新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痛风的诊断标准。国内则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给出了相应的指南,并对妊娠围产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出了我国的围产期管理建议。2015年不仅关注风湿病本身,同时关注了风湿病的共患病,尤其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并且更加强调患者教育。
- 高丽霞郭惠芳
-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痛风
- 2016年风湿免疫病主要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7年
- 2016年,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多种风湿病的诊治指南再次更新,"长程管理、达标治疗"的理念已经从类风湿关节炎,逐渐渗透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脊柱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决策中。新型生物制剂不断涌现,传统抗风湿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应用和转换原则越来越清晰明确,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越来越规范。
- 郭惠芳高丽霞
- 关键词: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风湿病
- 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G-AECA)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期62例,其中NPSLE 27例,非NPSLE35例,缓解期40例)的IgG-AECA。结果IgG-AECA的阳性率在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分别为56.5%、22.5%(P<0.05)。NPSLE者阳性率和滴度明显高于非NPSLE者(P<0.05)。NPSLE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IgG-AECA在SLE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IgG-AECA可作为评估SLE系统损害、监测疾病活动性、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指标。
- 张双欣邵福灵马丽艳郭惠芳靳洪涛杨永锋
-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神经精神狼疮血管损害疾病活动性
- 水通道蛋白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23例SS患者为试验组,分别由其他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患者14例作为试验对照组和由来自体检中心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AQP5和AQP8的表达。结果SS组AQP5水平比健康对照组表达增加(Z=1.826,P=0.041),AQP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组与试验对照组比较,AQP5和AQP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患者外周血AQP5和AQP8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r=0.991,P<0.01)。SS患者外周血AQP5(r=0.4805,P=0.032)、AQP8(r=0.5357,P=0.0149)水平与外周血IgM具有相关性,二者与IgG、IgA、ESR、CRP、RF以及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之间无相关性(P>0.05);按照有无间质性肺疾病和有无血液系统受累、抗SSB抗体阴性和阳性以及唇腺病理分级对SS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5在SS患者较健康人群表达增高,可能对于SS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具有一定价值。AQP8与AQP5的表达水平在SS患者具有相关性,其对于SS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樊丽苹黄春艳巩思静王丽芳郭惠芳高丽霞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水通道蛋白自身免疫疾病酶联免疫吸附法
- 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和唇腺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3例pSS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之间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细胞,提取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3)的m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选取23例pSS患者和5例除外pSS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组之间唇腺组织中CD4^+和Foxp3^+T细胞的表达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SS组[(5±6)%]外周血Foxp3^+T细胞的表达比健康对照组[(10±5)%]明显降低(χ^2=2.190;P=-0.036);Foxp3-mRNA的含量pSS组(0.08±0.05)与健康对照组(0.09±0.0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5;P〉0.05);与PBC对照组唇腺中CD4^+T细胞[(11±6)%]和Foxp3^+T细胞[(3.2±1.1)%]比较,pSS患者唇腺中CD4^+T细胞[(30±10)%]和Foxp3^+T细胞[(10.7±5.8)%]表达增加(t=4.072,2.840;P均〈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pSS外周血表达降低,而在唇腺中的表达并未减少,二者之间表达不一致,Foxp3参与TpSS的发病。
- 高丽霞张奉春马毓梅刘晓雷郭惠芳靳洪涛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调节性T细胞涎腺
-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5年
- 靳洪涛王振刚邵福灵彭晨星郭惠芳张明峰刘爱京刘凤珍马丽艳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