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子川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水稻
  • 7篇水稻土
  • 7篇古水稻土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3篇红外光谱特征
  • 2篇有机质
  • 2篇土壤
  • 2篇全铁
  • 2篇光谱特征
  • 2篇腐殖质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表温度反演
  • 1篇地力
  • 1篇洞庭湖
  • 1篇洞庭湖区
  • 1篇氧化铁

机构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周卫军
  • 12篇郭子川
  • 8篇李娟
  • 7篇刘沛
  • 5篇谭洁
  • 3篇陈恋
  • 2篇杨威
  • 2篇向武
  • 2篇余德
  • 1篇杨君
  • 1篇刘少坤
  • 1篇于良艺
  • 1篇胡文敏
  • 1篇曹胜
  • 1篇苗霄霖

传媒

  • 2篇土壤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腐植酸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氧化铁红外光谱特征
氧化铁的反射光谱特性是土壤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采用溴化钾压片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和现代耕作水稻土氧化铁的红外光谱特征,探讨了土壤氧化铁在波段为650- 100cm-1 的吸收峰特征。结果表明,埋藏古水...
李娟周卫军刘沛郭子川谭洁樊腾芳陈恋
关键词:古水稻土氧化铁红外光谱特征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
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剖面中不同耕作年限、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深埋的有机质的积累与迁移变化明显,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研究可以体现土壤有机质的官能基团以及各基团的结构特征。本文以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
刘沛周卫军李娟郭子川谭洁樊腾芳陈恋
关键词:古水稻土有机质光谱特征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揭示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特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的形态。结果表明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主要以有机质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和残渣态铁形态存在,占全铁量的99.9%。除有机物结合态铁,其他形态铁平均含量表现为:埋藏古水稻土>现代耕种水稻土,且古水稻土各形态铁分异明显,水溶态铁、交换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和有机物结合态铁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残渣态铁随埋深而增加。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不同形态铁在各土层变异较大。
李娟周卫军顾海滨刘沛郭子川肖彦资
关键词:古水稻土全铁剖面分布
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4年
茶树是典型的喜酸聚铝植物,为了弄清茶树根际土壤铝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采集了湖南省不同茶厂、不同母质和不同种植年限的茶树根际土壤,研究了茶树根际土壤铝的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茶厂由于地域、母质、种植年限等的差异,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含量变化为腐殖酸铝>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交换态铝>无机吸附态铝;除腐殖酸铝外,其他3种形态铝含量均以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茶树根际土壤的含量最高,且不同形态铝含量有随着茶树种植年限延长而增高的趋势。土壤交换性酸与水解性酸对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有显著的影响,而与p H的关系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茶树根际土壤铝形态特征,与无机吸附态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腐殖酸铝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刘少坤周卫军苗霄霖杨威杨君郭子川
关键词:茶园根际土壤铝形态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剖面深度的加深有机无机复合量减少,复合度则相反,且埋藏古水稻土复合度>现代耕作土复合度。古水稻土腐殖质结合形态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平均含量分别为12.75、4.07和0.42 g/kg,且埋藏古水稻土含量>现代耕作土含量。从剖面空间分布上看,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现代耕作土松结合态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稳结合态呈下降趋势,紧结合态呈下降后平稳趋势;埋藏古水稻土松结合态含量呈下降趋势,稳结合态缓慢上升趋势,紧结合态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樊腾芳周卫军郭子川刘沛
关键词:古水稻土结合态腐殖质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形态演变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铁形态、含量变化及剖面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壤铁形态变化与成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澧阳平原现代耕作水稻土与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及含量分别为:全铁31.61~35.10g/kg和33.97~46.88g/kg,游离铁8.88~13.92g/kg和11.10~20.36g/kg,无定型铁2.52~4.06g/kg和2.64~3.35g/kg,结晶态铁5.06—11.40g/kg和8.46~17.43g/kg。澧阳平原水稻土各形态铁含量除无定型铁外,其他形态铁含量总趋势为埋藏古水稻土〉现代耕作水稻土,且古水稻土各形态铁分异明显。现代耕作水稻土全铁、游离铁、结晶铁含量均呈现随深度加深而增加趋势,而无定型铁则相反,且各形态铁含量波动性较小;埋藏古水稻土全铁含量随土层增深而增加,无定型铁含量呈现微幅增加趋势,但游离铁和结晶铁含量变化有异,PA剖面减少,PC剖面增加,埋藏古水稻土中各形态铁含量变化趋势多样。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不同形态铁在各土层变异较大,埋藏古水稻土铁富集明显。
刘沛周卫军顾海滨李娟郭子川肖彦资
关键词:古水稻土全铁
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差异及关联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探寻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的联系与差异,有助于二者可比衔接。采用叠置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法确定评价的定量指标,特尔菲法筛选影响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模糊数学法建立各参评指标与评价级别的关系模型,分别进行了湖南省衡东县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采用GIS叠加分析法得到等别转移分布,并对等别转移分布规律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东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前5个级别所占面积比例达91.29%,而耕地地力只有74.37%,总体上耕地地力低于农用地自然质量1个级别;耕地地力和农用地自然质量高、中、低级别面积比例分别为32∶42∶26和33∶43∶24,均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耕地地力相应级别在水田和旱地的分布比例具有明显差异,高等级(1、2、3级)基本分布在水田,而农用地自然质量比例比较稳定;两种评价结果的等别转移量能清楚地显示二者对应地块级别的差异程度及空间分布,呈平地区>丘岗区>山地区的变化规律。评价对象的不同及布点采样的差异导致同一图斑上的评价结果出现一定差异,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差异是二者评价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向武周卫军肖彦资李娟郭子川崔宇
关键词:耕地地力县域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剖面中不同耕作年限、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深埋的有机质的积累与迁移变化明显。以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剖面中古水稻土和现代耕作水稻土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土壤中有机质的官能基团以及各基团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古水稻土官能基团的振动主要集中在卤素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质对古水稻土官能团影响很大,其中,古水稻土中波数1 882 cm-1(烯烃碳)在去有机质后吸收峰弱化;古水稻土中波数为1 631~470 cm-1段,逐渐形成苯环、烯烃化合物且芳构化程度增加,卤素和无机化合物的结合力增强。由一阶导数可知,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相差不大,在去有机质后,波峰均被弱化且FD值峰值均小于去有机质前FD值。
刘沛周卫军李娟郭子川谭洁樊腾芳陈恋曹胜
关键词:古水稻土有机质光谱特征
洞庭湖区地表温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的淡水湖,对区域气候的调节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全球变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洞庭湖区范围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不一致。为了更好地认识洞庭湖区的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情况,同时为准确的判断该区温度未来的变化趋势奠定基础,利用1995年、2004年和2013年12景冬季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了洞庭湖区地表温度,并对反演的地表温度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标准差分类法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三时相温度等级图的面积统计与直观对比,分析了洞庭湖区在三峡蓄水前后的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雨资料、DEM、坡度等数据对洞庭湖区的温度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各温度等级面积成正态分布,主要以中温区、较高温区和较低温区为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低温区主要分布在水体,而高温区则没有明显的分布特征。(2)受雨雪天气影响,2004年的高温范围减少,减少情况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面积变化比例分别是5.38%、2.12%、0.71%,表明冷气流对西洞庭湖区的温度变化影响最强,而东洞庭湖区最弱。(3)2013年高温范围增加,且变化强度呈现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的空间特征,面积变化比例分别是2.21%、2.38%、2.68%,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东洞庭湖区的地表温度受到较大影响。(4)植被的覆盖情况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而坡度、海拔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坡度可以有效的减少冷气流对温度的影响,地势较高地区与阳坡出现高温情况则表明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
余德周卫军谭洁郭子川李娟
关键词:洞庭湖区地表温度遥感
近15年来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效应
土地利用是生态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其景观效应研究有利于协调土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依据1996、2001、2007、2011年TM/ETM+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了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学和GI...
胡文敏周卫军杨威余德郭子川
关键词:土地利用退耕还林生态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