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东
- 作品数:34 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瑞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司他丁早期干预多发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多发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效果。方法选择多发伤患者71例,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针,疗程5 d;动态观察两组入院5 d(120 h)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变化及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浓度观察组24 h内逐渐升高,而后逐步下降(P<0.05),对照组持续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清炎症因子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多发伤患者炎症反应,缩短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但对其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 张峰海武卫洪伟力郑旭东
- 关键词:多发伤乌司他丁炎症因子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 2011年
-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47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其中治愈18例,死亡2例;27例符合脑性盐耗综合征,治愈20例,死亡7例。结论正确区分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是保证有效治疗的关键。
- 徐庆余潘光华郑旭东武卫胡永启
- 早期补充凝血底物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早期,积极补充凝血底物在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60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干预组在输注首剂红细胞或术前就给予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底物.常规治疗组依据传统观念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才输注凝血底物.两组同样积极处理原发创伤,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控制出血,实施恰当的休克复苏,防治低体温和联合使用各种止血药物,并在ICU积极救治"致死性三联征".在术后1h和术后5d,再次检测凝血、纤溶等指标,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恢复及预后.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组凝血、纤溶指标及预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28d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所降低(40.6% vs 69.8%,P =0.046).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早期积极补充凝血底物有利于凝血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
- 徐庆余潘光华郑旭东武卫胡永启
-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严重创伤
- 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1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HMGB1浓度(9.4±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6±0.3)ng/ml(t=9.5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HMGB1浓度是脑外伤1周内死亡(OR=1.309,95%CI=1.197~1.743,P<0.01)、1年内死亡(OR=1.476,95%CI=1.208~1.796,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419,95%CI=1.218~1.697,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MGB1浓度可预测脑外伤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65,95%CI=0.824~0.901,P<0.01)、1年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91,95%CI=0.835~0.934,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76,95%CI=0.832~0.925,P<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HMGB1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预后。
- 陈盛钱松泉郑旭东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脑外伤预后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出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以传统方式抢救的多发伤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乳酸和体温恢复时间、PT和ATT及BE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TT及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潘光华徐庆余郑旭东陈纯白吴海斌
-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多发伤死亡率
- 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蒸发量和愈合的影响
-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切痂后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创面蒸发量和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对20例深度烧伤后24 h内入院、需要切痂微型皮片移植的患者,每例选择部位相近烧伤区域2处各约1%的创面作为观察区,其中...
- 陈炯唐志坚夏照帆郑旭东张力成
-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生物相容性材料伤口愈合
- 文献传递
- 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脂多糖(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h和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变化。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与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在4、6h时点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和血清TNF—α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 阮战伟郑旭东何国鑫罗文朝苏群方强
- 关键词:地塞米松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CD18
- 奈福泮静脉治疗胆绞痛的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评价奈福泮不同给药途径解除胆绞痛的效果,探讨安全高效简便的止痛方法。方法3组胆绞痛患者,在静脉滴注654-2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奈福泮和肌肉注射奈福泮、度冷丁,并使用相同的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的疼痛解除效果和速度。结果奈福泮静脉注射组疼痛缓解效果和速度均高于奈福泮或度冷丁肌肉注射组,副作用无明显增高。结论静脉注射奈福泮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解除胆绞痛发作的方法,使用指征得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止痛手段。
- 陈纯白武卫葛体池胡永启郑旭东
- 关键词:胆绞痛
- 严重多发性创伤综合救治的研究
- 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05年10月以来开展了多发伤综合救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多发伤患者80例,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2.5岁),其中颅脑伤45例(硬膜外血肿13...
- 陈纯白葛体池金凯郑旭东汤呈宣胡永启武卫
- 文献传递
- 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诊治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50例患者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41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预后,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24%。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CT/MRI等影像学技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 陈纯白冯海莲季宪晚郑旭东葛体池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