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恒兴
- 作品数:58 被引量:3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 I^II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从诱导到患者苏醒期,全程采用NT监测麻醉深度。随机分为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组(N组)和经验给药组(E组),各40例。N组采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给予麻醉药,E组采用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药。分别记录意识恢复不同阶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NT分级(NTS)和NT指数(NTI)。结果在意识恢复不同阶段N组较E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更为平稳(P<0.05);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两组意识恢复不同阶段NTI,NTS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恢复水平,生命体征变化更加平稳,提高了安全性。
- 赵蕊梁斌郑恒兴苏利伟高臻辉
- 关键词:全身麻醉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注全凭静脉麻醉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苗晓茹熊利泽郑恒兴陈绍洋
- 关键词:耳鼻喉外科手术
- 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被引量:4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4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各 10只 ,即空白组、戊巴比妥组、针刺肢体组和针刺“百会”组。最后一次处理 2 4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 (12 0min)模型 ,观察再灌注后 2 4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 :再灌注 2 4h时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针刺“百会”组均明显小于其余 3组 (P均 <0 0 5 ) ,针刺肢体组与两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针“百会”预处理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优于针刺肢体。
- 路志红熊利泽朱正华王强郑玉郑恒兴侯立朝陈敏
- 关键词:电针暂时性脑缺血穴位特异性
-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 梁斌郑恒兴张康秦谢小伟武海龙罗旭东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腹部手术
- 咪唑安定配伍不同药物对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与芬太尼、氟哌啶及氟哌合剂(氟哌啶与哌替啶 )配伍作为硬膜外辅助用药镇静、镇痛及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 .方法 ASA II~ III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80例 ,按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分为 4组 (n=2 0 ) :氟哌合剂组 (DP)、咪芬 (MF)、咪哌 (MP)合剂组及咪唑安定与氟哌合剂联合用药组 (MDP) .术前了解患者对镇静的要求 ,于硬膜外麻醉首剂量 5~ 10 m in后静脉给药 ,术中观察并记录给药后 10 m in内的 BP,HR和 Sp O2 变化 ,患者镇静程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于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情况有无遗忘及对麻醉效果的评价 .结果 6 9%患者对术中镇静有明确要求 ;4组辅助用药对循环呼吸的干扰无差异 .达到 Ramsay 4级镇静所需时间 MF:(1.5± 1.0 ) min,MP:(1.7± 1.1) min,MDP:(3.5± 2 .0 ) min、明显短于 DP组 :(5 .8± 2 .8) min(P<0 .0 5 ) ;而 MDP组维持 4级以上镇静的作用时间是 (115 .7± 16 .8) min显著长于其他 3组 [MP:(80 .0± 32 .1) min;DP:(6 8.0± 4 9.5 ) min;MF:(5 6 .4± 19.1) min](P<0 .0 5 ) ;伍用咪唑安定的 3组患者产生遗忘作用高于 DP组 ,且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P<0 .0 5 ) ,但各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无差异 ,MP与 MDP组舌后坠发生率较高 (P<0 .0 5 ) .
- 孙焱芫熊利泽卢保华郑玉郑恒兴
- 关键词:咪唑安定药物辅助硬膜外麻醉药物配伍
- 抢救剖腹产术中严重羊水栓塞1例
- 2002年
- 李杰宁养红王玉计根林熊利泽郑恒兴
- 关键词:抢救剖腹产术羊水栓塞
- 芬太尼、布吡卡因伍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评价芬太尼、布吡卡因和肾上腺素伍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和副反应的发生率 .方法 ASA I~ II级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80例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40例 .A组 :布吡卡因5 0 0 mg· L- 1 ,芬太尼 4mg· L- 1 ,肾上腺素 4m g· L- 1 ;B组 :A组 +氯胺酮 40 0 mg· L- 1 .两组采用相同的 PCEA方案 .于术后 6 ,2 4和 48h另由专人随访并记录患者静息疼痛评分(VASR)、运动疼痛评分 (VASC)、镇痛药物用量和副反应 .结果 术后 6 h两组的 VASR和 VASC评分及镇痛药物用量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 2 4和 48h,A组的 VASR和 VASC评分及镇痛药用量均明显大于 B组 (P<0 .0 5 )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伍用芬太尼、布吡卡因在 PCEA优于芬太尼和布吡卡因的联合 .
- 聂煌计根林张英民劳宁龚辉郑恒兴巩固黄怡
- 关键词:硬膜外腔自控镇痛芬太尼氯胺酮布吡卡因
- 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形态学证明被引量:16
- 1996年
-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猫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刺激的成分;同时观察了秋水仙素处理的骶2后根节内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与S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如下:(1)向盆神经注入BSI-B4-HRP,骶1~3后根节内出现平均直径34μm的标记细胞,后连合核内出现密集的标记终末,电镜下证明通过Lissauer氏束进入脊髓内的标记纤维均为无髓纤维;(2)对盆神经进行局部Capsaicin处理,引起后连合核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明显减少;(3)骶2后根节内BSI-B4-FITC标记细胞有17%同时呈SP免疫阳性;(4)骶2后根节内BSI-B4-HRP标记的盆内脏初级传人神经元的39%同时呈SP免疫阳性。本研究结果在形态学上证实了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它可能是中继和整合盆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低级中枢。
- 吕岩李继硕秦秉志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
- 关键词:骶髓后连合核伤害性信息盆腔内脏传入
- 家兔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向骶髓的直接投射(英文)
- 1999年
- 为研究家兔脑桥排尿反射通路的构成,本实验采用顺、逆行追踪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家兔脑桥被盖背外侧部与骶髓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将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或荧光素四甲基罗达明葡聚糖胺(TMR)注射到骶髓后,在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发现一团WGA-HRP或TMR标记的神经元。为确定这些逆标细胞是否属于蓝斑核内的神经元,将TMR注射例的脑桥切片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孵育并进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结果显示,TH阳性细胞环绕于TMR标记神经元周围,但未见TMR/TH双标细胞。将WGA-HRP注射于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后,在骶髓节段的骶髓副交感核、中间带灰质和后连合核等处发现有大量顺行标记的纤维和终末。结合在其他种属动物上的研究资料。
- 丁玉强郑恒兴吕葆真徐俊卿王殿仕
- 关键词:被盖骶髓排尿反射家兔
-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患者20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T麻醉深度监测组(N组)、经验给药组(E组),每组104例。N组采用NT麻醉深度监测给予麻醉药,E组采用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分别于入室、诱导即刻、插管、切皮、进腹、探查、关腹、缝皮、意识恢复、气管拔管、出室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NT分级(NTS)、NT指数(NTI);记录镇静药总量、肌松药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应用SPSS 12.0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生命体征均比较平稳;N组较E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RR、SpO2无明显变化。N组较E组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多沙普用量均减少(P<0.05),芬太尼用量无明显变化;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均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控制麻醉深度,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复苏过程,且能避免术中知晓等不良后果。
- 梁斌郑恒兴谢小伟王红运吕姝郁露
- 关键词:麻醉深度全凭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