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劲松
- 作品数:47 被引量:13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长江江豚繁育池的改造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江江豚繁育池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对原繁育池进行排水干燥;步骤S02:清除繁育池内壁的混凝土表层油漆;步骤S03:更换进出水口处的水管;步骤S04:对繁育池内壁进行施工处理,以方便安装水下...
- 寇章兵郝玉江郑劲松王超群邓正宇王克雄王丁
- 文献传递
- 基于多源发声器的声驱网智能监测驱赶方法
- 本发明涉及发声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发声器的声驱网智能监测驱赶方法,包括:获取发声装置和每个动物在每个时刻的位置信息;将发声装置和动物分别作为节点,构建每个时间间隔对应的图结构;对每个图结构中每个节点在不同...
- 梅志刚王克雄郑劲松余秉芳范飞
- 微卫星分型法应用于豢养繁殖长江江豚的父权鉴定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鉴定武汉白鱀豚馆及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豢养长江江豚繁殖群体中出生的6头幼豚的生物学父亲。方法:选择8对江豚物种特异性微卫星引物对两个待鉴定群体的14个DNA样品进行了荧光标记PCR扩增,将纯化后的扩增产物在ABI3130遗传分析仪上进行基因分型,并根据GeneScanRox500内标确定不同等位基因的大小,随后对待鉴定对象进行等位基因分析,并计算主要多态性参数。结果:所采用的8个微卫星座位在待鉴定的两个江豚群体中均表现出多态性。在母本已知的条件下,利用其中6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据,通过排除法成功地鉴定出两个繁殖群体中出生的6头幼豚的生物学父亲。结论: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将6个物种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应用于豢养繁殖长江江豚的父权鉴定,从而为该物种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体系的建立及迁地保护繁殖群体遗传谱系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 冯俊伟郑劲松周钊林刚王丁郑邦友蒋文华
- 关键词:微卫星基因分型
-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鲸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郑劲松何舜平王丁
- 关键词:系统发育社群行为性别鉴定物种保护
- 一种人工养殖长江江豚的水质调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长江江豚的水质调控方法。首先建立由循环水泵、过滤砂缸、臭氧发生器、消毒剂添加系统和淡水蛋白分离器设备组成的维生系统,之后通过维生系统建立人工饲养池的水循环,通过收集人工饲养池饲养长江江豚的水质标准...
- 寇章兵郝玉江郑劲松王超群邓正宇疏贵林王克雄王丁
- 文献传递
- 两个不同江豚群体ISSR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被引量:20
- 2005年
-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中国水域隶属于不同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亚种的两个群体即长江群体和渤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19条ISSR引物及3对引物组合对两个群体共36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1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41.71%。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江豚群体的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He=0.1643;Ho=0.2413);长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1530;Ho=0.2223)稍高于渤海群体(He=0.1402;Ho=0.205 9)。Ne i's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结构水平较低而基因流水平较高(Gst=0.104 9;Nm=4.267 6),提示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较强的基因交流。我们建议在保护上将两个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
- 李东明林刚郑劲松夏军红胡成钰王丁
- 关键词:江豚ISSR
- 一种综合利用臭氧发生器工作时尾气和冷却水的淡水鱼暂养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臭氧发生器工作时尾气和冷却水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冷却水收集池、管道泵、活性炭罐、气液混合器和暂养池,臭氧发生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却水收集池,管道泵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却水收...
- 寇章兵郝玉江郑劲松王超群邓正宇疏贵林王克雄王丁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测量人工饲养鲸类呼吸代谢的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人工饲养鲸类呼吸代谢的装置,包括呼吸箱、多个浮力棒和固定三角架;呼吸箱通过浮力棒提供的浮力漂浮于水面上,同时固定三角架通过斜拉绳和卡扣固定结合提供额外的提升力并将呼吸箱相对固定于池边;呼吸箱的长边的...
- 寇章兵张长群郝玉江邓正宇郑劲松王克雄王丁
- 文献传递
- 一头搁浅瑞氏海豚的病理解剖和死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瑞氏海豚在我国大陆沿海搁浅的案例相对较少。2019年7月10日,一头活体瑞氏海豚搁浅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石马角海域,半小时左右死亡。本文描述了该海豚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系统,并通过解剖对其死因进行了分析。该瑞氏海豚为成年雌性,体长252.0 cm,体重约130.0 kg;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层菲薄,体表无明显可致死外伤。头骨长45.6 cm,脊椎式为C7+T12+L23+Ca24=66,肋骨12对,V形骨19枚。解剖发现,该海豚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均存在大量泥沙;前胃内有两只长度超过30 cm的橡胶手套,胃和肠中几乎没有食糜和粪便。推测该瑞氏海豚因误食橡胶手套造成胃部阻塞而无法正常进食和消化,导致脂肪层过度消耗,体力不支而搁浅;在搁浅过程中可能因挣扎导致呼吸道进入大量泥沙引起呼吸不畅,最终死亡。当前难降解的海洋垃圾对海洋哺乳动物,包括以头足类为食的鲸类动物所产生的直接威胁已不容忽视。
- 曾千慧热依拉木·艾尔肯李佳钟铭鼎祝茜祝茜
- 关键词:病理解剖死因海洋垃圾
- 长江生态考核指标: 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长江江豚数量被引量:9
- 2021年
- 长江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但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尤其是人类扰动所致的变化,长江中的几种极其重要的大型物种先后因此而走向“灭绝”,或“极可能灭绝”,或“极度濒危”,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以现存于长江中的大型物种的生存状况为核心,建立一项新的生态考核指标,以综合表征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为“十年禁捕”和《长江保护法》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是长江中极可能仅存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成为长江“明星”物种。长江江豚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与长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具有综合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的基本属性。在复杂的水下声环境中,长江江豚的声纳信号具有独特的时频特征,具有较强的可监测性和可量化特征,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江江豚的被动声学监测、实时识别和群体估算。同时,在自然水域对长江江豚进行被动声学监测是一项方便和高效的工作。在沿江和沿湖设置一些样地水域,布置水下声学仪器,开展长期被动声学监测,不但可以掌握长江江豚的分布规律、群体规模及其变化,而且可以为定量分析样地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丰度提供可信的依据,继而可以为定量评价所监测水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扰动提供长期数据支撑。因此,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考核指标,用于定量评价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并用于考核相关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际的保护效果。
- 王克雄王志陶梅志刚郑劲松郝玉江韩祎段鹏翔陈宇维杨依宁邱建松范飞邓晓君王丁
-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鱼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