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兴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桩身
  • 4篇灌注桩
  • 4篇光纤
  • 2篇深层土体
  • 2篇声测管
  • 2篇试验仪
  • 2篇试验仪器
  • 2篇体变形
  • 2篇土体
  • 2篇土体变形
  • 2篇桩基
  • 2篇桩基缺陷
  • 2篇桩身混凝土
  • 2篇桩身缺陷
  • 2篇耦合性
  • 2篇完整性
  • 2篇围压
  • 2篇温度数据
  • 2篇换能器
  • 2篇混凝土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0篇郑兴
  • 6篇施斌
  • 4篇朱鸿鹄
  • 4篇张诚成
  • 2篇张丹
  • 2篇唐朝生
  • 2篇王静
  • 2篇高磊
  • 2篇刘春
  • 2篇张磊
  • 2篇顾凯
  • 2篇王政
  • 2篇魏广庆
  • 1篇仲璨

传媒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岱宗学刊(泰...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2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注桩完整性光纤超声波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完整性光纤超声波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声测管、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和控制器;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传感光缆、分布式声波传感解调仪;数据分析单...
王政张诚成施斌郑兴
论徐则臣的“北京系列”小说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以"城与人"的关系为视角,走进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并以此深入他笔下的那些人的生命状态;探讨他如何以叙述技巧和叙述能力,构建出他的"北京"。
郑兴
基于密集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的灌注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集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的灌注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及方法,采用大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材料作为温度增敏元件,将温度增敏元件环向黏贴在光纤无保护层处,将光纤定点绑扎在钢筋笼的主筋上;钢筋笼下放后,先将光纤与...
王静朱鸿鹄梅国雄刘拯源郑兴韦超高磊施斌
文献传递
一种传感光缆与土体变形耦合性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感光缆与土体变形耦合性测试装置,包括实验模块、加压模块及用于测量及采集数据的测量模块,所述实验模块包括用于封装土样的容器、设置在所述样品内的传感光缆及拉拔装置,所述传感光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拔装...
施斌刘苏平顾凯张诚成魏广庆闫继送郑兴刘春张磊朱鸿鹄张丹吴静红唐朝生
文献传递
一种传感光缆与土体变形耦合性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感光缆与土体变形耦合性测试装置,包括实验模块、加压模块及用于测量及采集数据的测量模块,所述实验模块包括用于封装土样的容器、设置在所述样品内的传感光缆及拉拔装置,所述传感光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拔装...
施斌刘苏平顾凯张诚成魏广庆闫继送郑兴刘春张磊朱鸿鹄张丹吴静红唐朝生
文献传递
灌注桩完整性光纤超声波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完整性光纤超声波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声测管、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和控制器;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传感光缆、分布式声波传感解调仪;数据分析单...
王政张诚成施斌郑兴
文献传递
基于密集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的灌注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集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的灌注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及方法,采用大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材料作为温度增敏元件,将温度增敏元件环向黏贴在光纤无保护层处,将光纤定点绑扎在钢筋笼的主筋上;钢筋笼下放后,先将光纤与...
王静朱鸿鹄梅国雄刘拯源郑兴韦超高磊施斌
旧想象与新话语——《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安魂曲》对照记被引量:1
2012年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和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有很多相似点,都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都写了战争下的女性。比较这两篇小说,有助于我们认识严歌苓和哈金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同时也告诉我们,当作家们在想象"女性与战争"时,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打开新的视野。
郑兴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身体
流徙者的哀歌—舒群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东北作家舒群的小说创作。前人关于舒群的专题研究很少,即便有,也过于简单,因此,本论文便是进一步深化的努力。论文第一章介绍舒群的生平和他的创作阶段,尤其突出延安改造对他的创作的影响。在延安被改造以后,舒...
郑兴
苏轼想象的颠覆——从林语堂、余秋雨到胡兰成
2012年
林语堂、余秋雨、胡兰成的苏轼想象各个不同。林、余二人的苏轼建构看似相异,却都是以戏剧化的方式想象苏轼,袭用旧观点,更落了传统思维的窠臼。相较之下,胡兰成的苏轼解读则颇为独特。他打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思维定势,有着自己的思维特质和视角,以此为起点,我们得以走近胡兰成。
郑兴仲璨
关键词:胡兰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