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多生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公安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安部部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6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GC-MS分...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2篇质谱
  • 2篇气相色谱
  • 2篇去甲
  • 2篇面扫描
  • 2篇菊花
  • 2篇挥发油
  • 2篇氟胺酮
  • 2篇盖章
  • 2篇包壳
  • 2篇GC-MS
  • 1篇代谢物
  • 1篇毒物学
  • 1篇学成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炸药
  • 1篇质谱联用

机构

  • 13篇四川省公安厅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四川警察学院
  • 2篇泸州市公安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珀金埃尔默仪...

作者

  • 13篇邹多生
  • 9篇王燕军
  • 6篇石琳
  • 5篇杨胜军
  • 4篇谢敬兰
  • 4篇米兰
  • 2篇何芝洲
  • 2篇白冰如
  • 1篇李普济
  • 1篇王卫东
  • 1篇官艳丽
  • 1篇郁开北
  • 1篇代勇
  • 1篇王晓岚
  • 1篇廖循
  • 1篇李云萍
  • 1篇张晓峰
  • 1篇吴海峰
  • 1篇宁慧君
  • 1篇彭树林

传媒

  • 4篇刑事技术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产菊花脑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官艳丽邹多生王燕军石琳白冰如
关键词:菊花脑挥发油
傅里叶变换红外图像系统研究骑缝章的形成过程被引量:2
2007年
印章的鉴定是法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打击刑事犯罪,文章提出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图像系统对骑缝章的形成进行了快速无损鉴别研究。结合面扫描和反射模式,先对骑缝章不同部位进行可见图像和红外图像扫描,然后根据印油的红外谱图中吸收峰位置或其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来鉴定骑缝章是否为一次性形成。红外谱图的结果表明,如果是一次性形成的骑缝章,印油红外谱图中吸收峰位置或其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基本相近;如果非一次性形成的骑缝章,印油红外谱图中吸收峰位置或其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相差很大。该法具有快速、准确、客观和不损坏样品等特点。
杨胜军邹多生石琳
褐毛垂头菊花精油的GC-MS分析
褐毛垂头菊(Cremanthodium brummeo-pilosum)为菊科垂头菊属植物,分布于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那曲等地,主要生长在海拔4 100~4 200 m的沼泽、河滩和高山草甸。褐毛垂头菊与同属植物块...
何芝洲邹多生谢敬兰白冰如廖循彭树林
关键词:GC-MS
文献传递
枪用发射药的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枪用发射药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发射药进行定性分析,并且对单双基、不同类型、不同时间的发射药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单基、双基发射药的主体成分均为硝化棉,二者的主要红外特征吸收峰均位于1635、1272、1121、1065、999、820cm^-1;可利用1719、1595、1496、1372cm^-1峰的强弱及形状来鉴别单双基发射药;不同枪支使用的单基发射药谱图无明显差异;不同枪支使用的双基发射药红外谱图无明显差异;不同生产时间的7.62mm的步枪弹用发射药红外光谱图无明显差异。结论红外光谱可用于单双基发射药的快速、准确鉴别,但不能鉴别不同枪支使用的单基发射药或者双基发射药,也不能鉴别枪用发射药的生产时间。
王燕军王文米兰王防华邹多生廖勇李建蕊
关键词:理化检验红外光谱分析
自制炸药包壳的爆炸规律
王燕军余蓉强邹多生李云萍金登伟谢敬兰王卫东石琳宁慧君黄思成王清华李普济张庆云米兰
爆炸案件属于严重暴力犯罪,是国内国外恐怖分子最常用的一种恐怖手段,一旦发生损失严重,影响很坏,事关社会稳定。由于爆炸装置种类繁多、材质多样,收集范围广,识别难度大。爆炸物证的收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这给查清爆炸案...
关键词:
铁苋菜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对药用植物铁苋菜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铁苋菜中挥发性成分,通过 TIC 图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20℃;程序升温:60℃(3min)5℃·min^(-1) 240℃ 10℃·min^(-1) 280℃(10min);分流比:11:1;电离方式:EI;电子轰击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30~450AMU。结果:从铁苋菜地上部分共鉴定出37个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7%以上。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10.71%)、龙脑(10.34%)、棕榈油酸乙酯(8.70%)、亚油酸(8.15%)、棕榈酸(7.92%)和柏木烷酮(6.19%)。结论:上述挥发性成分为首次从铁苋菜植物中鉴定。
王晓岚邹多生王燕军杨胜军郁开北
关键词:铁苋菜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褐毛垂头菊花精油的GC-MS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lowers of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of Cremanthodium brummeo-pilosum were analyzed by GC-MS.More than 60 peaks were separated and 33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which accounted for 63%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lowers of C.brummeo-pilosum.
何芝洲邹多生谢敬兰白冰如廖循彭树林
关键词:ESSENTIALOILCHEMICALCONSTITUENTGC-MS
氟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氟胺酮在大鼠体内分布及代谢降解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氟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氟胺酮的检测方法,研究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在大鼠体内降解规律及脏器分布特点。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检测生物样品中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禁食12 h,按0.045 mg/kg氟胺酮灌胃给药,第一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尾静脉血,第二组作为血液对照组;第三组给药1 h后处死,取血、心、肝、肺、肾、脑、脾、肌肉,经快速溶剂萃取提取后检测氟胺酮和去甲氟胺酮含量,第四组作为内脏空白对照组。结果建立了生物检材中氟胺酮及代谢物去甲氟胺酮的HPLC-MS/MS检验方法,该方法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在0.02~200 ng/mL(ng/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22,方法回收率大于82.06%。氟胺酮进入体内后,迅速分布代谢,在0.5 h内达到血液最高浓度。氟胺酮在体内的分布特点为:血>肝>脾>肾>肌肉>脑>肺>心脏,去甲氟胺酮的分布特点为:血>肝>肾>肺>脾>肌肉>心脏>脑。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生物样品中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的检验。经灌胃氟胺酮进入大鼠体内后,监测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降解规律可为体内氟胺酮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蔡玉刚米兰吴永富邹多生黄叙金王燕军代勇
关键词:氟胺酮快速溶剂萃取
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分析全缘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全缘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5,42和53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80·76%,73·34%和76·10%。结论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其主要成分都为酯类物质。
吴海峰潘莉邹多生杨胜军张晓峰
关键词:挥发油藏药气相色谱-质谱
利用傅里叶红外显微化学图像系统鉴定书写与盖章的先后顺序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化学图像系统并结合面扫描和反射模式对书写与盖章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定,结果表明先盖章后写字的红外谱图中墨水的特征峰吸收明显,先写字后盖章的红外谱图中印油的特征峰吸收明显。该法具有快速、准确、客观和不损坏样品等特点。
杨胜军邹多生石琳王燕军谢敬兰王国强
关键词:面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