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亚男

作品数:18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心肌
  • 5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抑制物
  • 4篇途径抑制物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组织因子途径
  • 3篇组织因子途径...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梗死
  • 2篇心病
  • 2篇转染
  • 2篇细胞移植
  • 2篇小鼠
  • 2篇内膜
  • 2篇颈动脉

机构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8篇邹亚男
  • 8篇聂宏刚
  • 8篇张瑶
  • 5篇于波
  • 3篇侯静波
  • 3篇关振中
  • 3篇赵宪琪
  • 2篇吴乃石
  • 2篇栾影
  • 2篇张烁
  • 2篇李天发
  • 2篇尹新华
  • 2篇于玲范
  • 1篇代文杰
  • 1篇李钰
  • 1篇潘文静
  • 1篇陈延军
  • 1篇韩明子
  • 1篇张丽丽
  • 1篇姜洪池

传媒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遗传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ugada综合征误诊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被引量:2
2007年
聂宏刚邹亚男张瑶杨德忠栾影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误诊
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胚胎心肌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后对宿主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存活情况。方法150只成年大鼠平均分成3组,实验组开胸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后在梗死区内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阳性对照组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阴性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后在与移植组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各组分别在移植后的第48小时、72小时、1周、2周采集心脏标本,进行普通HE染色及抗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通过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装置测定术后第2周各组的心脏功能。结果实验组心脏的LVSP、±dp/dtmax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都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而LVEDP有极显著的降低(P<0.01)。在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都可以看到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的存活,而阴性对照组未发现有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结论胚胎心肌细胞移植能够改善宿主的心脏功能,并且可以在大鼠的心肌梗死区内存活及分化。
张瑶于玲范聂宏刚邹亚男吴乃石付红关振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细胞培养细胞移植
论生活习惯病被引量:5
2004年
赵宪琪邹亚男
关键词:生活习惯病作息饮食嗜好衣着
DiI荧光示踪剂在小鼠骨髓细胞肝内移植中的研究被引量:28
2003年
韩明子邹亚男赵宪琪李福德韩桂萍赵瑞波温洁
关键词:细胞分化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VJ-AVE脂质体复合物或HVJ-脂质体(空载体组)或生理盐水(盐水组),1,3和7天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局部TFPI表达;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各组实验动物观察6个月评价这种疗法的安全性。结果:TFPI基因转移后1天即检测到TFPI mRNA表达,第3天为高峰;TFPI组血栓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其它3组(P<0.05);体内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各器官未见到HVJ感染及复制迹象。结论:HVJ-AVE脂质体介导TFPI基因转移能够安全而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
尹新华傅羽张一娜邹亚男杜秀敏韩志刚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治疗血栓形成
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在兔颈动脉损伤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观察人组织网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在兔颈动脉损伤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40只,体质量2.5~3.0kg。将白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腺病毒介导的TFPI基因(Ad—TFPI)转染组、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Ad—LacZ)转染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另3组用PTCA球囊导管对白兔右侧颈动脉进行损伤,损伤处分别用Dispatch转基因导管按组别局部注射转染Ad—TFPI、Ad—LacZ液和PBS各0.2ml。转染10d后,采用相同方法对白兔颈动脉损伤处进行二次损伤,对照组进行第1次损伤,损伤后立即恢复血流。30min后处死白兔.分别取出损伤侧和对侧颈总动脉,沿长轴剪开、展平,2%戊二醛固定,扫描电镜下观察4组白兔损伤处动脉管壁血小板聚集及纤维素(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扫描电镜下,正常未经任何损伤的颈动脉管腔内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对照组在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不完整,有部分血小板聚集,血管壁上无纤维素生成:Ad—TFPI组在二次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增加,但血管壁上未见纤维素形成;Ad—LacZ组和PBS组可见血管壁上有大量的纤维素形成和红细胞堆积。血管壁血栓形成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P〈0.01);其中Ad—TFPI组(20%)低于Ad—LacZ组(80%,χ^2=7.20,P〈0.01)和PBS组(70%,χ^2=5.05,P〈0.05),高于对照组(10%,χ^2=0.39,P〉0.05);Ad—LacZ组(80%)高于对照组(10%,χ^2=9.90,P〈0.01),也高于PBS组(70%,χ^2=0.27,P〉0.05);PBS组(70%,)高于对照组(10%,χ^2=7.50,P〈0.01)。结论二次球囊损伤法可造成大量血栓形成;腺病毒表达载体TFPI可以抑制动脉损伤后纤维素沉积。
邹亚男侯静波张瑶聂宏刚于波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染颈动脉损伤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临床上发现10%~30%的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时常没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现认为此类现象是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且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视,逐渐发现了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多种发病机制,也提出了多样性的评估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手段,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循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孙秋愿邹亚男
关键词:发病机制
microRNA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为一类长度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相关miRNA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与血脂代谢、内皮及其他细胞功能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MiRNA在未来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现将miRNA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做一阐述。
李艳华邹亚男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冠心病内皮细胞
胺碘酮、心律宁和普鲁卡因胺对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观察胺碘酮、心律宁及普鲁卡因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疗效明显优于心律宁组及普鲁卡因胺组,经t检验证实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临床可推广应用。
张瑶邹亚男郝东侠林惠先肖杰宁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心律宁普鲁卡因胺
冠状动静脉瘘致异常Q波一例
2004年
杨德忠邹亚男陈延军聂宏刚侯静波于波李述峰
关键词:冠状动静脉瘘异常Q波心电图胸闷心悸气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