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莉 作品数:19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更多>>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现状与改革探索 2018年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学生,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从陕西省6个高职院校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情况出发,针对笔者所在院校英语运用能力现状从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随机性语言运用反映能力进行观测,同时调查其知识、态度和学习目标,依据学情分析原因,探索应对策略。 邱莉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语言 基于诊断性测评的高职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补救路径 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基于诊断性测评,针对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补救路径,尝试利用课堂碎片时间,开展词汇语法知识和朗读能力(跟读)微技能测试训练,分析对比实验班不同阶段数据,最后将实验班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诊断数据与自然班进行比较,得出课堂词汇语法知识与朗读能力(跟读)相关微技能测试训练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期为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与英语应用能力水平A、B级考试、语言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提供思路借鉴。 邱莉关键词:高职英语 听力理解能力 基于“优诊学”的高职生英语听力能力评价:微技能诊断与实施 2022年 文章以“优诊学”(高中版)为诊断工具,针对高职学生听力4项微技能:获取主旨大意、理解主要观点、推断态度意图、获取细节信息,按照“实施诊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施补救—稳步提高”的模式开展听力能力评价的行动研究,确认学生真实水平,了解强项与弱项,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利用大数据诊断测评辅助课堂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实践与效果验证。 邱莉关键词:高职生 如何应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听力测试 2006年 根据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因素,以及从教师的作用、教学指导资料、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的角度出发,结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听力的特点,提出了四条解决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语言不准的途径和方法。 邱莉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 听力理解 客体因素 中西文明观下辜鸿铭的儒家文明的思想底蕴 2009年 本文从文明学对"文明"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辜鸿铭的著作《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日俄战争的道德原因》、《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春秋大义》(又称《中国人的精神》)及英译《中庸》中所体现的辜氏的文明标准、政治理念、世界观,探讨辜氏在中西文明观下的儒家文明的思想底蕴,即他的文化思想的核心:对"文明"的理解。 邱莉关键词:人类本性 道德力量 和谐世界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职英语智慧教学研究 2024年 聚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评价,打造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教学新生态:结合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调查,借鉴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和美国Thomas A. Angelo等开发的教学目标编目方法,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框架;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和语言诊断工具,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程资源,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于教学评过程;借鉴国际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ISO29990,构建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四横两纵六层多证据”学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成师生共创共生的智慧教学,提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实施路径。 邱莉关键词:高职英语 智慧教学 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评价:构念与实施 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建构能反映学生关键能力(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框架,并举例阐述高职公共英语课堂评价的准备与实施,以期为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评价中的实践运用提供借鉴。 邱莉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 课堂评价 基于诊断性测评的高职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补救路径 2021年 基于诊断性测评,针对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补救路径,尝试利用课堂碎片时间,开展词汇语法知识和朗读能力(跟读)微技能测试训练,分析对比实验班不同阶段数据,最后将实验班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诊断数据与自然班进行比较,得出课堂词汇语法知识与朗读能力(跟读)相关微技能测试训练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期为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与英语应用能力水平A、B级考试、语言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提供思路借鉴。 邱莉关键词:高职英语 听力理解能力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职英语课堂评价行动研究--确定问题 2022年 基于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调研某公司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师生,梳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相关要素,以确定课堂评价行动研究问题,并探索形成性评价在课堂评价中的实践运用与效果。 邱莉关键词:高职英语 课堂评价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24年 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这影响到高职院校专业(群)层面教学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专业视角将反映时代精神、社会责任、技术伦理和岗位素质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为此,需要从优化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邱莉关键词: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