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邰俊

作品数:17 被引量:284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填埋
  • 5篇填埋场
  • 5篇垃圾
  • 4篇生态
  • 3篇生活垃圾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质
  • 3篇污染
  • 3篇垃圾填埋
  • 3篇垃圾填埋场
  • 3篇封场
  • 2篇意愿
  • 2篇支付意愿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环境规划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填埋场封场
  • 2篇条件价值评估
  • 2篇条件价值评估...

机构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学研究院
  • 2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环境卫生...

作者

  • 17篇邰俊
  • 7篇杨凯
  • 5篇赵军
  • 5篇吴阿娜
  • 4篇车越
  • 2篇黄小芳
  • 1篇钱光人
  • 1篇吕永鹏
  • 1篇张宏伟
  • 1篇羌宁
  • 1篇赵沁娜
  • 1篇单福征
  • 1篇周莉莉

传媒

  • 6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5
  • 3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网城市不透水面的河流水质响应阈值与尺度效应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河网城市持续扩展的不透水面显著影响区域环境水文过程。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构建河网城市的研究方案,以水环境断面缓冲区为多尺度水文单元,对区域水环境质量与总不透水面(TIA)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总不透水面比率(PTIA)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相关关系,存在阈值效应(PTIA=60%)。当PTIA<60%,水环境质量与PTIA未有明显关联关系;当PTIA>60%,水环境质量随PTIA增加呈显著指数上升趋势;区域总不透水面比率与水中的溶解氧(DO)之间表现为简单的线性响应关系,随PTIA增加而单调递减;TIA与区域水环境质量间阈值效应没有呈现明显的尺度效应,从河岸带尺度到最大缓冲区尺度内,不同汇水单元尺度下的阈值效应十分接近。
赵军杨凯邰俊钱光人
关键词:河网
民族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特征与社会公众认知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以典型民族旅游地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利用三角图法分析了区域旅游景观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旅游景观的认知倾向,并选用条件价值法测算了旅游景观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黔东南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自然景观类型,生态环境良好;以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为主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与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认可;2006年全州旅游景观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87亿元,其中占64.06%的存在价值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黄小芳邰俊吴阿娜张宏伟
关键词:民族旅游地旅游景观公众认知生态系统服务
区域景观格局与地表水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1年
区域景观格局对地表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区域景观格局与地表水水质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在系统梳理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了水化学离子、常规污染物、营养物、重金属、有机物、水生生物,直至当前的河流健康等各类水环境指标对景观格局的响应程度,以及景观格局影响水环境的尺度效应问题。当前研究存在划定流域边界未能严格避免流域嵌套及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选择景观格局变量尚未充分重视空间结构和水文地貌因素、数据分析技术多限于半定量分析等问题,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国内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在关注研究区域的流域边界是否明确和点源污染是否得到控制两个理论前提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非点源污染物在景观格局中的累积和迁移转化行为特征,进行相应的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将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将景观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应用于城市面源污染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非点源与目标水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不透水面和透水面的空间格局关系、区域不透垫面比例是否存在阈值,以及设置透水面的最佳空间尺度等。
赵军杨凯邰俊单福征
关键词:水质指标梯度分析非点源污染
高强度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生态环境规划为例被引量:7
2005年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协调性现状的诊断,指出上海宝山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该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利用环境功能区划引导区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面向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最终提出针对产业特点及环境现状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邰俊车越赵沁娜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划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兼谈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互动与协调被引量:3
2010年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的典型案例,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动力学、生态足迹等方法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存在城郊环境差异与跨界污染显现、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民族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等生态环境现状;面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承载力不相匹配、环境容量与排放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与资源保护冲突日趋明显等资源环境压力;2007年全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91.95亿元,区域总体处于"良"的生态安全状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略目标、功能区划和规划方案是协调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有效工具。
吕永鹏车越邰俊吴阿娜黄小芳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
上海张家浜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0
2004年
根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1997年水质监测数据及作者2003年的实测数据,采用水体理化指标评价和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方法,对上海张家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进行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认为工程实施后,促进了水体的良性循环,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推动了沿线房地产的开发,产生较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针对尚存在的问题,对污水收集和处理、沿岸绿化、营造社会参与氛围等方面提出建议。
邰俊杨凯吴阿娜赵军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环境
我国垃圾填埋场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被引量:25
2016年
以我国在运营填埋场的运行状况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总结,得到以下结论:经过10余a的发展,我国填埋处理能力达到421 776 t/d,卫生填埋占其主导地位,达91.33%,县城及乡镇等地区卫生填埋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填埋场中以中小型填埋场(0~300 t/d)为主,特别是一些县级城市和乡镇地区;而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填埋场则逐渐从小型化向大型化、园区化、高标准化发展,且焚烧在生活垃圾处理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现有填埋场基本以2006—2014年投入运行为主,使得一半左右填埋场在7~15 a将关停,需要进行合适的填埋场修复工程。最后针对填埋场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源头分类收集和填埋场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和突破现有填埋场困境的关键。
袁文祥陈善平邰俊程炬宋立杰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
黄浦江上游来水与黄浦江水源水质内在关联研究被引量:34
2004年
使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和数理统计方法 ,对 1986— 2 0 0 0年黄浦江水源地及黄浦江上游来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黄浦江水源近 15 a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恶化、加速恶化和逐渐改善 3个阶段 ;黄浦江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与园泄泾相近 ,且均劣于淀峰和太浦河 ,优于大泖港 ;大泖港与松浦大桥水质密切相关 ,对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恶化贡献很大。
车越杨凯邰俊
关键词:水源水质COD化学需氧量污染物
上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被引量:96
2005年
条件价值评估法 (CVM)是推导环境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的标准方法之一 .以全国城市河流整治的样板工程———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 ,采用支付卡式CVM研究方法 ,对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分析 .共发放支付卡式CVM问卷 80 0份 ,回收有效问卷 6 4 6份 .获得张家浜生态系统服务的平均支付意愿为 195 0 7~ 2 5 3 0 4元 /(a·户 ) ,将研究结果与国内外部分研究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支付意愿的分布形态和范围 ,对支付意愿与受访者个人社会经济变量 (收入、学历、捐款经历和环境态度等 )的回归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对回归结论进行了环境经济学解释 .对支付卡式CVM研究中导致支付意愿产生偏差的部分原因作了一定讨论 .最后提出了用CVM推导支付意愿的研究方法面对的批评和争议以及CVM研究结论可靠性的环境决策依据 .
赵军杨凯邰俊吴阿娜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条件价值评估法
大型填埋场覆膜收集恶臭气体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填埋场作业面夜间覆膜后,恶臭气体在膜下不断集聚并在第2日作业启动时集中释放产生的恶臭气体污染扩散问题,对膜下恶臭气体进行收集并进行现场监测,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电子鼻法相结合的方法采样并分析臭气浓度,分析了填埋场恶臭浓度春季1、春季2、夏季1以及夏季2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膜下垃圾的恶臭散发量随天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覆膜10 h后膜下垃圾的各恶臭物质浓度均高于覆膜3 h内膜下恶臭浓度值。春季时,1.28 m^3/(m^2·h)的排气率可基本保持排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不上升;夏季情况下,1.2 m^3/(m^2·h)的排气量可以保持排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基本不变。恶臭气体具有新鲜垃圾恶臭排放特征以及填埋气体特征。
邰俊羌宁袁文祥
关键词:填埋场臭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