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宁芳
- 作品数:43 被引量:3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化疗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分别测定初次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9例、中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及健康老年人22例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值,同时比较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结束、第3个周期开始前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值。结果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分别为58.9±15.8、32.3±12.7、22.0±9.8、1.3±0.7、21.6±7.7,与中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9±7.2、38.5±7.6、23.1±9.2、1.5±0.7、16.8±6.2相比,CD3、CD4细胞降低,NK细胞增加(t=2.109、2.159、2.273,均P〈0.05),CD8、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0.736,均P〉0.05);与健康老年人67.3±9.0、39.0±7.8、23.9±9.3、2.0±1.6、22.5±5.8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t=2.234、2.200、2.016,均P〈0.08),CD8、NK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0、0.474,均P〉0.08);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分别为51.6±10.3、31.7±11.7、21.6±6.5、1.3±0.7、26.0±12.7,CD3明显减低(t=2.067,P〈0.05),CD4、CD8、CD4/CD8及NK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6、0.180、0.289、1.570,均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中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老年人免疫功能减低,化疗可进一步降低其细胞免疫功能。
- 陈公平连宁芳金咏絮王碧瑛林其昌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 中心静脉压降低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CVP降低型ACPE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ACPE患者的CVP下降至1—4cmH2O,其特点是出现明显的呼吸增强、增快,表现为呼吸频率〉35次/min、三凹征和呼吸性碱中毒。2例分别经过以利尿剂为主的药物治疗和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后,心功能和肺水肿迅速改善,CVP恢复正常。2例大量补液治疗后,肺水肿加重,CVP仍在较低水平,最终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部分ACPE患者因呼吸运动代偿性过度增强、胸腔负压增加,CVP不升反降;以利尿剂为主的药物治疗或机械通气治疗可缓解病情,使CVP恢复正常。
- 朱蕾连宁芳王齐兵钮善福
- 关键词: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心静脉压利尿剂机械通气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被引量:35
- 2003年
- 随着对呼吸和循环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呼吸治疗设备的改进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 (NPPV)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 (APE)的情况不断增多 ,研究结果表明NPPV不仅可以改善APE患者的肺水肿和气体交换 ,同时能改善心功能 。
- 连宁芳朱蕾王齐冰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TF和FoxO1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 吴达文邓朝胜杨闽霞王彩云陈云飞连宁芳钟樟华吴双陈华
-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上升支切线夹角正常值低限为80度
- 目的 探索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起始段质控的客观标准.方法 以2005 ATS/ERS肺量计操作标准,纳入成年受检者998例入合格曲线组,分为肺功能正常亚组(正常亚组)341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亚组(限制亚...
- 连宁芳
- 关键词: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 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教学法),实践积极主动的带教方法。结果该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医学生角色的转变。结论 PBL教学法很适合小班组的见习教学,是一种适合医疗教学新形势较好的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在实践中总结。
- 林晓金咏絮王碧瑛黄东煜连宁芳
- 关键词:PBL临床见习呼吸内科
- 成人用力肺活量测定的结束标准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成人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的结束标准。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用肺量测定法进行肺功能检查,且用力呼气量曲线满足出现呼气平台(呼气流量<0.025 L/s、且持续1 s以上)的成人受试者。按通气功能诊断标准分为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610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阻塞组,536例)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限制组,306例),测定不同组受试者的用力呼气时间(FET);探讨以FET的不同时间段为FVC的结束标准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安全性。结果正常组、阻塞组和限制组的FET分别为(4.00±1.07)s、(8.08±1.56)s和(2.97±0.76)s,95%CI分别为3.88~4.12 s、7.02~10.14 s和2.21~3.73 s(F=2263.80,P<0.01)。在限制组,随肺功能损害程度加重,FET缩短;在阻塞组,随肺功能损害程度加重,FET延长(均P<0.05)。以出现呼气平台作为FVC的结束标准时,正常组和限制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和1.3%,均低于阻塞组的17.2%(χ2分别为92.73和48.49,均P<0.05)。在阻塞组,FET达6 s、7 s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和3.9%(χ2=0.01,P=0.93);其后随呼气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在阻塞组,与FEV1/FVC相比,用FEV1/FEV7诊断的敏感度为99.25%,高于FEV1/FEV6时97.76%(χ2=4.06,P=0.04);诊断的特异度相同,均为100%。结论FET随肺功能状态改变,以FET≥6 s的固定界值作为成人FVC的结束标准并不合适。对于正常人群和限制性肺疾病患者,应以出现呼气平台作为结束标准;对于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FET达7 s作为结束标准更为合适。
- 连宁芳李丽杨敬平杨延杰胡莉娟朱蕾
- 关键词:用力呼气量
- 抗凝治疗对老年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的差异及抗凝治疗对老年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不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老年组39例和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肺栓塞治疗前、抗凝治疗3d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变化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除胸痛分别为14例(35.9%)和30例(68.2%)(Х^2=4.95、P—0.03),其他症状如咳嗽、咯血(均为小量咯血)、晕厥、心悸症状两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2.74、0.06、0.10、0.49、0.01,均P〉0.05);呼吸急促是最常见且具有临床意义的体征,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呼吸频率〉20次/min的发生率、心动过速、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P2〉A2)或分裂、发热(均为低热)、发绀、颈静脉充盈或搏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2.60、0.03、0.61、0.06、0.33、0.11,均P〉0.05)。肺栓塞后,治疗前老年组I)_二聚体水平为(1.89±1.21)mg/L,低于非老年组(4.93±3.88)mg/L(Z=-2.55,P=0.01);抗凝治疗3d后老年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1.28±1.11)mg/L,与非老年组患者(2.09±2.2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07,P-0.50),但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Z=-3.34、一3.99,均P〈0.01);老年组患者治疗后I)_二聚体含量较治疗前降低水平(0.61±1.01)mg/L,与非老年组患者降低水平(2.84±2.9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P=0.001),且治疗后D二聚体变化越明显,患者症状、体征好转亦越明显。结论老年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相似,但老年人胸痛的发生率较低;肺栓塞后�
- 邓朝胜高少勇林其昌吴永泉连宁芳梁荣章陈华
- 关键词:肺栓塞胸痛抗凝药
- 不同肺功能诊断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影响
- 目的 研究以一秒率固定70%,占预计值92%和正常值低限(LLN)为诊断标准对COPD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12月在福医大附一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617人,分别以一秒率小于(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秒...
- 连宁芳陈丽陈公平
- 茶碱联合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介质及HDAC-2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茶碱联合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COPD组(n=40),COPD组再分为对照组、红霉素组、茶碱组及红霉素+茶碱组,每组各10只。取各组大鼠的肺组织和血清,H-E染色检测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泡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HDAC-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大鼠气管及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支气管平滑肌增厚,肺泡壁变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及肺泡液中的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而肺组织中HDAC-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和茶碱组大鼠血清及肺泡液的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肺组织中的HDAC-2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红霉素组及茶碱组比较,红霉素+茶碱组大鼠血清及肺泡液中的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肺组织中的HDAC-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霉素和茶碱均可有效减轻COPD大鼠的炎症反应,上调肺组织的HDAC-2表达水平,改善糖皮质激素抵抗,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 高少勇金咏絮连宁芳林其昌陈公平
- 关键词:组蛋白类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