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鑫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陶砂粒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陶砂粒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车辙问题。本发明的陶砂粒状复合相变材料由7~8份的陶砂和2~3份的有机相变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如下:一、称取陶砂和有...
- 谭忆秋边鑫吕建福单丽岩徐慧宁张红
- 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研究相关因素对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能力的影响,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方差分析法对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在温度与荷载频率一定时,随着粉胶比的增大,沥青和矿料的交互作用能力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出现最佳粉胶比;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的沥青与矿料的交互作用能力强;石粉的碱性越强,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越强;各因素对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能力的贡献大小顺序是胶质+沥青质含量>石粉粒径>SiO2含量>粉胶比。
- 谭忆秋王大庆边鑫马韶军吴建涛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胶浆影响因素
-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被引量:38
- 2012年
- 为了科学地选择和评价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选取SMA-10,UTAC-10和NovaChip Type-C 3种混合料类型作为评价性能指标,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通过渗水系数试验和抗滑性能试验评价混合料的表面性能,设计一种室内磨耗试验来研究混合料抵抗抗滑衰减的能力.采用一套3种条件下的飞散试验并结合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结果表明:冻断温度和冻断强度可有效评价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以初始摆值结合抗滑衰减程度评价磨耗层抗滑性能比较科学,评价超薄磨耗层材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须将冻融劈裂强度比和冻融劈裂强度结合起来.
- 谭忆秋姚李王海朋边鑫齐宇翔
- 关键词: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
- 相变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调温机理研究
- 沥青混凝土路面黑度大,吸热能力强,容易引发高温车辙等相关病害,据统计国内外每年80%以上的道路养护维修费用都用于高温车辙等病害的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内外通常采用沥青改性、掺加纤维、优化级配等手段被动应对...
- 边鑫
- 关键词:调温机理道路养护路用性能
- 文献传递
- 路面用太阳光热环境综合室内模拟装置
- 路面用太阳光热环境综合室内模拟装置,涉及路面用太阳光热环境综合室内模拟装置。它为了解决现有室内太阳光热温控模拟装置自动化以及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它的喷淋装置用于模拟下雨状态,使保温箱底部受雨均匀;光源通过可调整长度吊线固...
- 谭忆秋边鑫单丽岩吕建福周沛延马韶军周水文钟勇郭斌强徐加伟
- 文献传递
- 基于工业CT机的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
- 基于工业CT机的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的X-ray CT技术存在无法准确、可靠获取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的问题。该方法为启动工业CT机,对CT机进行暖机处理;在发射X射线出口处覆...
- 谭忆秋任俊达邢超姚形傲边鑫龚湘兵张红许振宇王海朋张磊
- 文献传递
- 跨文化视域下的旅游外宣翻译
-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世界旅游市场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来华旅游,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作为不同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及增进各国之间相互了解的媒介,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
- 边鑫
- 关键词:旅游业外宣文本文化差异受众群体
- 文献传递
- 寒区抗冰防滑功能型沥青路面应用技术与原位检测装置
- 谭忆秋徐慧宁杨春晖叶成银王金凤边鑫
- 冰雪路面是我国寒区公路运营安全长期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路面积雪结冰导致运输效率与通行能力降低,重大交通事故频发,年直接损失达1100亿元以上,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社会秩序与人民生活;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北线战略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沥青路面
- 一种陶砂粒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陶砂粒状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车辙问题。本发明的陶砂粒状复合相变材料由7~8份的陶砂和2~3份的有机相变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如下:一、称取陶砂和有...
- 谭忆秋边鑫吕建福单丽岩徐慧宁张红
- 文献传递
- 季节性冰冻地区冬季路面温度分布规律被引量:23
- 2013年
- 为准确掌握冬季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基于自行研发的季节性冰冻地区典型道路模型试验台,以试验台近4年的路面温度跟踪观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季节性冰冻地区冬季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观测点所在区域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并对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冬季,随着深度的增加,路面温度逐渐升高,温差变化逐渐减小,且在距路表30cm深度处存在日恒温点;气温骤变时,较大的温度梯度变化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内;哈尔滨冬季最大冻结深度约为180cm;提出的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 徐慧宁张锐谭忆秋边鑫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温度场季节性冰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