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魏晋南北朝意境理论的生成——以刘勰《文心雕龙》之“意象”观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车孟杰
- 关键词:意象意境《文心雕龙》
- 抗战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接受研究
- 2016年
- 在世人眼中陶渊明既是隐士也是饮者,而且也并非完全忘怀于政治;他的诗歌风格既有平淡自然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这些解读在不同时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均有体现。尤其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语境下,学者文士对陶诗的欣赏以及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义。其不仅契合于民族救亡的主题,也让陶渊明这一诗人形象获得新的时代内涵与文学价值,在陶渊明接受研究中具有不可忽略之意义。
- 徐国荣车孟杰
- 关键词:陶渊明抗战文化文学接受
-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魏晋文学研究——以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为例
- 2016年
- 作为一名深受西学影响的现代学人,刘大杰在对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潮进行研究时,主要从进化论的角度展开论述。他在论述中对魏晋文学所具有的反对传统、崇尚情感、高扬人性的浪漫精神的高度肯定,流露出其独特的浪漫情怀。由于魏晋学术思想与现代学术精神具有高度相似性,刘大杰的魏晋文学研究因而烙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这种在现代学术观照下的魏晋文学研究,也反映了现代学人对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的深切追求。
- 车孟杰
- 关键词:现代学术魏晋文学
- 《诗品》的“滋味”说与《舞论》的“情味”论——浅析中印两国早期诗学“味”论之同异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 车孟杰
- 关键词:《诗品》《舞论》同异
- 世说新语时代与宗白华的魏晋情怀
- 2016年
-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这篇论文中,别出心裁地把魏晋这个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称为"世说新语时代",并予以热烈的礼赞,不仅歌颂魏晋人的自由人格精神,而且还高度称赏他们的唯美人生态度。作为一位毕生追求自由与美的现代学者,宗白华对魏晋人的礼赞,是他在运用唯美的艺术眼光对人生进行感性审美体验的同时,又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文化关怀,从而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独特的魏晋情怀。
- 车孟杰
- 关键词:宗白华魏晋唯美文化关怀
- 《桃花源记》对清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以《聊斋志异》《红楼梦》为中心被引量:2
- 2016年
- 晋宋易代之际,把污浊恶世当作樊笼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田园。他渴望拥有一个与世隔绝、幽清祥和的安栖地,因而以手中笔墨写出《桃花源记》,在文学世界里与苦闷的现实决裂,让思想自由徜徉在这方精神家园里。在那一片"芳华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尽头,清溪潺潺,"武陵人"穿过一个狭长的小山口,看到了一处幽美如画、清丽温情的"桃花源"。
- 车孟杰
- 关键词:《桃花源记》清代小说陶渊明研究文学世界晋宋
- 学术救亡:抗战时期的魏晋六朝之学被引量:1
- 2015年
- 抗战时期,对于魏晋六朝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人们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体味到相似的"南渡"情怀,对魏晋六朝学术作"理解之同情"的探究,体现了他们关怀现实的爱国热忱。同时,对魏晋六朝文化中历来存在的"清谈误国论"的争议,无论是褒是贬,不同的研究角度均指向同一的文化关怀。而对于魏晋六朝文学文化中的精神解放与人格美的刻意强调与学术论证,尤其可见魏晋六朝之学在抗战时期作为特殊的传统学术资源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 徐国荣车孟杰
- 关键词:抗战时期学术资源文化意义
- 从《三国演义》隐士形象看魏晋风度
- 2016年
- 《三国演义》在描述壮阔恢宏的战争场景之余,塑造出了一群清高洒脱、任情适性、追求本色、崇尚自然的隐士人物形象。虽然这些隐士在小说中着墨不多,而且他们作为人物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又都是为描写政治和战争服务,但是他们的言谈举止、容貌服饰和居所环境都蕴含着形成于魏晋时代的特有文化现象——魏晋风度,不仅为小说文本注入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张力,也成为后世了解魏晋文化的一扇窗口,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 车孟杰
- 关键词:《三国演义》隐士魏晋风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