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福江

作品数:29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班主
  • 15篇班主任
  • 7篇教育
  • 6篇欺凌
  • 5篇班级
  • 4篇育人
  • 4篇中小学班主任
  • 4篇小学班主任
  • 3篇少年
  • 3篇青少年
  • 3篇问卷
  • 3篇问卷调查
  • 3篇立德
  • 3篇家庭
  • 3篇价值观
  • 3篇价值观教育
  • 3篇共同体
  • 3篇班级建设
  • 2篇德育
  • 2篇研修

机构

  • 29篇北京教育科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29篇赵福江
  • 8篇刘京翠
  • 1篇李秀萍

传媒

  • 10篇班主任
  • 5篇教育科学研究
  • 3篇中小学管理
  • 3篇中国教育学刊
  • 3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中国教师
  • 1篇基础教育参考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生居家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应对策略
2023年
除了在校学习,中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就是家庭。学生的居家生活包括每天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以及由于其他情况(如疫情)导致的居家学习生活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学生居家期间与在校期间的教育同等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等功能越来越强,学生越来越喜欢“宅家”与电脑、手机等为伴。
李月赵福江
关键词:家庭教育寒暑假居家生活在校期间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对全国16,166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被引量:42
2022年
中小学班主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岗位,其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关乎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效果。在对全国16,166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发现,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结构总体较为理想,但也有需要调整优化的地方;“双减”效果比较明显,对家长和班主任在“双减”中的困扰需理性认识;“双减”政策实施后,“工作时间延长”“事务性工作太多”在班主任的压力源中较为突出,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需求更强烈,但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面临一定困难;“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给班主任提供的支持和保障效果一般。对此,从加强正面宣传、健全全员育人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培养机制、加大对班主任的关爱力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刘京翠赵福江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
以班主任基本功为载体,全面提升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综述
2023年
2022年12月10日,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以线上方式召开了2022年学术年会。此次年会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实践探索”为主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班主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骨干作用,宣传推广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优秀成果。
本刊编辑部龚杰克赵福江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
学生个体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十五省(市)的调查和实验学校的访谈数据被引量:15
2021年
通过对我国15个省市的114290名中小学生和6646名教师的大规模数据调查,并选取北京市朝阳区14所学校为实验学校开展进一步访谈,深入分析学生个体因素对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呈现出性别差异,男生欺凌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学生欺凌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的阶段;学习成绩与学生被欺凌以及欺凌他人的行为呈现显著相关;一般意义上的性格对欺凌行为无显著差异,但性格相对极端的学生易卷入校园欺凌;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欺凌行为的发生没有显著性关联;个体长相也是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受外在环境影响很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为他们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养成益于自己和社会的良好个性,避免欺凌现象的发生。
刘京翠赵福江
关键词:欺凌行为
班级家委会形同虚设的应对策略
2024年
自2012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家委会已经成为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和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然而,不少家委会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在职责定位、制度建设和实际运作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差和误区,还停留在学校主导、为学校服务的松散型组织形式,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师婧璇赵福江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家委会家长参与
新时代班主任研修课程的变革与创新
2024年
班主任研修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提升班主任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路径,而课程是班主任研修变革与创新的关键。当前,班主任研修课程变革面临着课程目标缺乏系统性、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实施缺乏灵活性、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等现实困境。对此,基于班主任研修课程创新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提出新时代班主任研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即课程计划应以需求为指引,唤醒专业自觉;课程内容应以实践为取向,提升育人实效;课程载体应以多元为导向,拓展研修深度;课程评价应以发展为理念,促进反思实践。
赵福江
关键词:班主任研修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工作坊
全国中小学生欺凌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对全国11万余名学生和6千余名教师的问卷调查被引量:6
2022年
为全面了解全国中小学生欺凌现状,对我国15个省市的114,290名学生和664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欺凌的整体发生率为13.9%,欺凌萌芽不可忽视,言语欺凌是发生率最高的欺凌类型;欺凌者多为同班同学,教室是欺凌最常发生的地方;欺凌事件发生时,大多数围观者能及时向成人报告、多数被欺凌者会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大部分欺凌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欺凌的发现、预防和治理方面的能力普遍比较欠缺,他们在处理欺凌事件时得到的社会相关机构支持不足。建议: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应从学校应急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方面加强学生欺凌问题的机制建设;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力度,在防治欺凌问题上形成共识,共同提高反欺凌意识和能力;加大对易卷入欺凌的学生群体的关注和教育。
赵福江刘京翠周镭
关键词:问卷调查
家庭因素对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十五省市的调查数据被引量:8
2021年
通过我国十五省市110347名中小学生的大规模数据调查,采用独立性卡方检验,分析了学生家庭所在地、父母婚姻状况、学生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家庭因素对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率与其家庭所在地没有相关关系;父母婚姻状况不稳定的学生更容易卷入学生欺凌事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学生是否卷入学生欺凌事件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学校及社会各界需加强对于弱势家庭学生的关怀,关心其学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其思想品德与心理建设;家长应加强家校合作,不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对学生欺凌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生、早干预"。
赵福江周镭
关键词:欺凌行为家庭因素
警惕“饭圈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的侵蚀
2021年
近年来,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文化的持续渗透等原因,青少年群体接触和喜爱“偶像明星”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自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后,“粉丝”便逐渐成为追星者的代名词,“饭圈”也逐渐形成并演变为追星圈的代名词。[1]自此之后,关于“饭圈”极端行为的报道呈增长趋势,“饭圈文化”引发的公共事件更是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负面舆情。
赵福江刘京翠李月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新兴媒介超级女声青少年群体公共事件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被引量:19
2020年
伴随文化娱乐市场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当代青少年追星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商业资本运作下衍生出“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消极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中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有效引导、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智轻德倾向、因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以及社会环境对娱乐文化过分宣传和渲染等因素都可能促成或加剧这种影响。让青少年远离“饭圈文化”的消极影响,需要社会各部门加强研究、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学校教育尤其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有效引导并满足青少年的正常心理需求、全面加强价值观教育、科学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精准发力。
龚杰克赵福江
关键词:青少年亚文化价值观教育追星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