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资民筠

作品数:49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艺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电离层
  • 13篇磁层
  • 9篇磁暴
  • 7篇地磁
  • 6篇磁层-电离层
  • 5篇极光
  • 5篇赤道
  • 5篇磁暴期间
  • 5篇磁扰
  • 5篇F
  • 4篇低纬
  • 4篇电导
  • 4篇电离层扰动
  • 4篇中纬
  • 4篇卫星探测
  • 3篇电导率
  • 3篇对流电场
  • 3篇中性大气
  • 3篇例证
  • 3篇极光区

机构

  • 43篇北京大学
  • 24篇中国艺术研究...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电子工业部
  • 3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马普协会

作者

  • 49篇资民筠
  • 46篇沈长寿
  • 11篇徐寄遥
  • 7篇高玉芬
  • 7篇王劲松
  • 5篇索玉成
  • 4篇王英鉴
  • 3篇吴健
  • 3篇刘顺林
  • 3篇吴健
  • 2篇索玉成
  • 1篇李青
  • 1篇董艳芬
  • 1篇王英签
  • 1篇焦维新
  • 1篇董馨
  • 1篇严明

传媒

  • 20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南极研究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极地研究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中国音乐治疗...
  • 1篇第十届全国日...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暴期内中低纬电离层扰动实例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用四个经度链附近电离层垂测资料,分析1986年2月6-10日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的东向电场是造成多站f0F2同时突增的主要机制。扰动的赤道电集流使'喷泉效应'增强对赤道异常驼峰区f0F2增高也起重要作用。磁暴后期,电离层扰动发电机电流系在低纬区的西向电流、电场使F层电子密度下降,而赤道区'喷泉效应'减弱的结果则是驼峰区各站f0F2明显下降的原因。
沈长寿资民筠吴键索玉成高玉芬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
中纬电离层f<,0>F<,2>的暴时变化
资民筠沈长寿高玉芬
关键词:中纬电离层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被引量:15
2005年
本文利用 1996年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DPS 4所测的foF2 、foE以及从美国NOAA和DMSP卫星观测估算的半球功率指数和午夜极光区赤道侧边界纬度等资料 ,考察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结果表明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环境下 ,冬季极夜磁正午中山站处于极隙区中心时 ,电离层内的电离密度达全天的最大值 ;上、下午各有数小时间隔位于极光带内时 ,高能粒子的电离作用也很重要 ;夜间进入极盖区后 ,电子密度则很低 .夏季极昼时 ,太阳EUV辐射的电离效应使电离层电离密度比冬季值大许多 ,而且 ,日变化的最大值时间也提前了 1~ 2h .强磁扰时 ,极隙区和极光带均向低纬侧移动 ;中山站上空的电子密度会大幅度下降 .在中等扰动环境下情况更加复杂 :磁正午前后极隙区内软粒子沉降的电离强度有所减小 ,而上、下午极光区内的高能粒子电离则有较大增加 .
沈长寿资民筠王劲松刘顺林徐寄遥
关于IMF北向分量特强时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被引量:2
1994年
关于IMF北向分量特强时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沈长寿,资民筠(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关键词行星际磁场,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为检验Akasofu提出的能量融合函数“’在BZ强北向时能否反映太阳风与磁层扰动间的...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太阳风磁层
赤道电集流扰动变化的多源性被引量:1
1996年
用1979年和1985-1988年印度3站地磁Z分量资料分析了赤道电集流的扰动变化。按磁层-电离层耦合的程度和发展阶段,得到了4类扰日△Z平均日变化的不同形态,并对此作了谐波分析和相关分析。各类扰日中,电动耦合直接穿透及后继的屏蔽效应和动力耦合包括电离层扰动发电机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有关结果还用中纬地磁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印证。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磁扰赤道
用AE卫星探测资料检验原子氧数密度的模式值
E_D卫星上OSS和NACE 两实验装置探测的原子氧数密度资料对照比较了两类大气模式(MSIS和MET) 的相应值。首先逐月求出探测值与模式值对偏离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而对不同高度、不同纬度和不同地磁活动程度分别分析了相对...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卫星探测原子氧大气模式
反向赤道电集流与磁层扰动被引量:2
1995年
对印度Trivandrum站第21太阳活动周内地磁H分量分析表明,不仅在磁扰日及其随后的静日内,强磁扰对赤道电集流有显著作用,即使在持续静日期间,较弱的磁扰仍然对赤道电离层有很大影响.磁静日昏侧出现反向(西向)电集流是正常现象,弱磁扰是使此反向电流消失的可能机制.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电离层太阳活动磁扰
磁层源赤道电集流效应的地方时变化和地区影响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用亚洲、非洲7个低纬地磁台资料研究磁层大尺度扰动引起的赤道电集流效应,并与模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分析的1982年21个事件中,D_st持续下降均在5h以上,其间至少有一个小时的环电流能量增长指数及R<-25nT/h。分析中只用了各事件的-1h,0h和1h之ΔZ。ΔZ=Z-(?)_q,(?)_q是相应月份5个国际磁静日内该小时Z_q之均值。取R指数负值最大时为0h。对分布于不同经度的3个台站的21个事件ΔZ按地方时平均,与模式计算的赤道电集流随地方时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又比较了7个台站3小时序列的变化类型和模式所得之电集流演化形态,结果均有较好吻合。仅非洲一站出现了某种特殊性。这表明除磁层扰动效应外,地理和地质因素也起一定作用,其具体影响及有关机制尚待进一步考察。
资民筠沈长寿
关键词:赤道环电流
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的模式计算和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对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和电离层发电机两种效应进行了模式计算,并对所得的一些耦合现象作了综合讨论.结果表明,在中低纬和赤道区的电离层和地磁研究中必须考虑磁层-电离层耦合效应向中低纬区的穿透和屏蔽;潮汐发电机效应对极光区(电导率增高时)的作用也值得重视.这两效应的特征和相对重要性随磁暴的发展阶段而异,在高低纬区也各不相同,但都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此外,弱磁扰对中低纬电离层形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沈长寿资民筠
关键词:发电机磁层电离层
关于艺术与科学的思考——从艺术中探究人类
1991年
资民筠
关键词:艺术史人类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