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明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大众
  • 6篇大众文化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3篇文学批评
  • 3篇广告
  • 3篇广告创意
  • 3篇创意
  • 2篇大众媒介
  • 2篇文化批评
  • 2篇文论
  • 2篇文学研究
  • 2篇媒介
  • 2篇传媒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大众文化批评
  • 1篇大众文化时代
  • 1篇代文

机构

  • 17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贾明
  • 1篇张景兰
  • 1篇筱嘉
  • 1篇王纪人
  • 1篇李平
  • 1篇陈伟
  • 1篇杨文虎

传媒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出版与印刷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北方论丛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中国美学...
  • 1篇“都市文化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科技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兼论大众文化的技术特征
2007年
文化和艺术的创新总是和技术分不开的。几乎每一次文化和艺术的变革的背后都有科学技术的原因。尤其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入。技术直接改变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也使承担文化和艺术媒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文化和艺术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和存在形式。大众文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产物,信息科学和传播技术所造就的大众媒介,使得文化和艺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普及。技术复制虽然使文化艺术作品失去了原真性,但消解了文化艺术作品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从而改变了艺术和大众的关系,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和繁荣。
贾明
关键词:大众文化
自由创造与美——也谈“美的规律”被引量:2
2001年
对于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美的规律”的内涵,曾经引起美学界广泛和持久的争论。本文批评了把“美的规律”归于客体对象,即事物自身规律的观点,认为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读。文章认为客体对象自身并不存在所谓“美的规律”,“美的规律”蕴涵在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中,是属人的规律,是人自由创造的标志。
贾明
文化研究与文论的现代性笔谈
2003年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 ,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 ,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 ,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 ;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 ,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 ,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 ;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 ,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 ,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 ;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 ,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 ;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 ,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 ,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 ;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 ,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 ;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 ,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 ,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
王纪人杨文虎陈伟李平贾明张景兰王济远筱嘉
关键词:文化分析文学研究文学批评
广告创意的审美性与科学性被引量:1
1996年
广告创意的真善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美的事物,都与真、善分不开,也即真善美是统一的。法国十八世纪哲学家狄德罗说过,“美就是真、善的形象表现,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的表述不一定准确,因为美并不只是一种装点,它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但是把美离不开真和善的品质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广告的美也离不开真与善,广告创意必须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唤起人的审美感受,才能获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贾明
关键词:广告创意美学
文化批评和全球化语境
2003年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贾明
关键词:文化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特性文学研究
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时代的来临被引量:25
2005年
当代社会文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向,转向的标志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大众文化将审美的文化转向消费的文化,将神圣的文化转向世俗的文化,将批判的文化转向娱乐的文化,将灵性的文化转向技术的文化,将传统的文化转向时尚的文化。大众文化颠覆了经典文化的观念,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和文化结构。
贾明
关键词: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时代社会文化经典文化文化结构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被引量:4
2012年
现代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艺术的特征,在艺术领域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艺术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技术非但没有束缚艺术的发展,而且给了艺术表现以极大的自由。技术不仅使艺术走向大众,帮助艺术实现了人类的想象和幻想,而且已经内化在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实现了技术向艺术的转化。因此艺术不会终结,终结的只是某种艺术形态或者艺术的观念。
贾明
关键词:艺术嬗变艺术终结
创意:现代广告的灵魂被引量:3
1995年
人类正置身于一个广告的世界中。在现代生活中,广告对人的影响无所不在。它不仅操纵了整个市场,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顺从广告的诱导进行消费,形形色色的商品通过广告得以倾销。在广告业特别发达的西方国家,从推销商品到慈善募捐,从体育竞赛到竞选总统,
贾明
关键词:现代广告广告创意
科学的体系 恢宏的视界──评祁志祥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
1994年
科学的体系 恢宏的视界──评祁志祥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贾明中国古代文论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论,不仅能够把握我国古代文学实践及其理论的特征,而且对我们建立现代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有着十...
贾明
关键词: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原理表现主义文论体系
意蕴析论被引量:2
2003年
意蕴是文学作品中多种因素的综合而体现出来的意味和情调,主要表现在作品的生命内涵和形式意味上。文学意蕴不只是对实际意义的探索,而总是超越了有限的现实意义和个体情感意义,达到对人内在生命感的体验,对人类普遍精神的揭示和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寻求。而且,意蕴通过作品的“形式”如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得以生发,因而只有感受作品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感受意蕴。
贾明
关键词:意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