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红愉
- 作品数:34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双侧丘脑底核深部电极刺激术成功治疗Meige综合征一例
- 谭红愉程国雄邵明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与药物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人的疗效差异分析
- 目的随访接受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中晚期帕金森病人,比较术前后的疗效,同时,与接受药物治疗的中晚期帕金森病人对比,比较手术与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区别。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双侧丘脑...
- 刘锦仪谭红愉杨超豪邵明
- 文献传递
- 改良SPES量表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简易、实用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 目的:改良SPES量表是一个应用于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实用方法,本文的目的是研究 2改良SPES量表对帕金森患者的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方法:56例患者同时使用改良SPES量表,UPDRS和H&Y指...
- 吴卓华谭红愉吴宜娟李焕敏刘磊邵明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文献传递
- 双侧丘脑底核电极刺激术治疗2例单侧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患者
- 2005年
- 目的:观察双侧丘脑底核电极刺激术对单侧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方法:曾行左侧丘脑毁损术且效果不佳的2例帕金森病患者为2004-04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中心收治。患者术前应用1.5T的MRI行直视脑定位后,术中在微电极的引导下于丘脑底核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3387型电极)。术后连续刺激3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术前症状改善情况。1年后复查。结果:2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进入结果分析。①总改善率:2例患者在“开”状态下症状的为50.9%,48.1%;“关”状态下为62.2%,58.9%。②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率:2例患者在“开”状态下症状为38.6%,23.8%;“关”状态下为61.5%,58.1%。③运动功能改善率:2例患者在“开”状态下症状为56.7%,50.0%;“关”状态下为66.7%,52.7%。④1年后复查,效果稳定。结论:双侧丘脑底核深部电极植入术可以全面改善单侧丘脑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 邵明何俊德谭红愉程国雄吴卓华杨绍丽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日常生活活动
- 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梗死类型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与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类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所致的M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结果分为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12例和闭塞组1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结果显示的脑梗死的部位进行对比。结果 MCA不同狭窄程度的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长期饮酒病史、血脂四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无长期吸烟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MCA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3组MCA病变程度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统计学差异。不同MCA病变程度的患者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不同程度MCA狭窄与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而与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关注MC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机制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谭红愉杨志华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梗死类型
-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非手术组)和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相对正常对照组的变化,从而探索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分析不同处理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的差异,并...
- 刘静邵明陈楚霜谭红愉陆菲
- 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神经电生理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5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相关性间质性肺炎与其他类型间质性肺炎组神经电生理的区别。结果间质性肺炎患者中神经电生理异常率为56.6%,其中肌源性损害者占51.9%,神经源性损害者占4.7%,肌源性损害以MUP时限缩短出现率最高占39.3%,其次为自发电位占35.7%。多见于三角肌、胫前肌和股直肌。PM/DM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肌源性损害异常率为76.3%,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尤其肌电图检查有助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鉴别诊断,PM/DM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肌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炎。
- 许启锋邵明谭红愉刘花琴沈粤春
- 关键词:结缔组织间质性肺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 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安全性和疗效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200 U注射剂量(如合并拇指肌张力障碍的受试者注射240 U)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的15家临床中心)签署知情同意后书后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按2∶1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给予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200 U或240 U,n=118)和对照组(辅料成分,不含A型肉毒毒素,n=60).试验分2个阶段:核心试验(1周筛选期、12周双盲治疗期);扩展试验(对核心阶段的两组患者序贯进行开放治疗,观察期6周).受试者在注射后第1、4、6、8、12、16、18周来院随访,并对患者腕部屈肌、四指屈肌、拇指屈肌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功能残疾量表、总体评估量表评分.主要疗效指标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第6周时的MA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结果 (1)主要疗效指标显示,试验组治疗第6周腕屈肌肌张力MAS评分较基线变化-1.00(-2.00,-1.00)分,对照组较基线变化0.00(-0.5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18,P<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安全性结果显示:核心阶段:试验组有10例发生1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10/118),对照组有3例发生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3/60),全部为轻到中度不良反应,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展阶段:3例患者发生4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3/154),严重程度全为轻度,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是安全、有效的.
- 杨英麦梁琪万新华王琳陈苏玲吴强张雪平于生元商慧芳胡兴越卢家红陶恩祥聂志余潘旭东唐荣华张宝荣陈军谭红愉董红娟励建安罗蔚锋姚晨
- 关键词:卒中上肢痉挛A型肉毒毒素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老年帕金森病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作探讨。方法对6例老年PD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3w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和运动迟缓明显改善,同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2例曾接受单侧丘脑毁损后的患者亦得到了明显改善,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STNDBS法治疗老年中晚期PD,对症状改善明显,且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明显减少多巴胺类药物用量。
- 何俊德程国雄谭红愉陈葆吴卓华邵明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老年帕金森病丘脑底核
- 1例扭转痉挛患者丘脑底核电生理特征及刺激术前后的PET/CT表现
- 2010年
- 扭转痉挛(torsion dystonia,td)是一种全身型肌张力障碍,其特征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引起肢体或躯干的扭转、反复的运动或姿势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及生长发育,严重时致残甚至威胁生命.td的病因不明,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导致底节功能异常有关.近来发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有效改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过去的手术大多选择苍白球(gpi)作为手术的靶点[1],自从孙伯民报道采用丘脑底核(stn)作为手术靶点有明显的优势之后[2],stn便逐渐取代了gpi作为td的手术靶点,但有关其改善症状的机制研究则不多.我们采用双侧stn的dbs成功治疗1例td患者,并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脑代谢的变化,旨在探讨stn持续电刺激改善td症状的机制.
- 谭红愉陈楚霜邓怀福何俊德邵明
- 关键词:扭转痉挛丘脑底核电生理特征术前后PET/CT神经细胞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