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伟平

作品数:4 被引量:11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人文
  • 3篇教育
  • 3篇课程
  • 2篇大学人文
  • 2篇学人
  • 2篇隐性课程
  • 2篇人文教育
  • 2篇人文课程
  • 2篇文教
  • 2篇课程设置
  • 1篇大学精神
  • 1篇性教育
  • 1篇人文课程设置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本位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显性
  • 1篇显性课程
  • 1篇理性教育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谭伟平

传媒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初探被引量:8
2006年
造成大学人文教育某种缺失的内在原因主要有模糊的人文内涵与外延、虚化的人文环境与状态、矛盾的人文指向与范畴、尴尬的人文身份与处境、间接的人文作用与途径等;外在原因则与大学教育重科学轻人文的背景、中国大学矫枉过正的传统思维模式、社会本位对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挤压、过分强调专业学科的实用性以及大学诞生的历史差异性等有关。
谭伟平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思维方式社会本位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
目前我国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直接催生了我们对人文教育以及人文课程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的重新认识,如人文教育以及人文课程在什么时候被什么原因削弱?如何看待评价我国大学现在开展的人文教育和开设的人文课程及...
谭伟平
关键词: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人文课程
我国大学人文课程设置刍议被引量:32
2005年
课程设置既要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又要使人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重视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分为经典的、模糊的、交叉的三种类型,经典人文课程是其核心。大学人文专业中的人文课程存在“非人文”现象,非人文专业中的人文课程存在忽视隐性课程现象。真正优质的人文课程,是含有丰富隐性文化的人文课程。重视隐性课程是加强人文课程设置的题中之义。
谭伟平
关键词:人文课程设置隐性课程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被引量:48
2004年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 ,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 ,它们在不同的方面 ,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 ,是一种非理性教育 ,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 ,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出来。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大学 ,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大学精神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的 ,它是大学的形象和标志 ,是大学的精气神。隐性课程的习得必须要亲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有重要意义 ,能帮助大学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 !
谭伟平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精神显性课程非理性教育教育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