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剑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MR血管成像数据和快速原型技术建立类似于人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的犬模型
- 2009年
- 目的建立载瘤动脉类似于人体颈内动脉虹吸段形态的犬动脉瘤模型。方法用3.0TMR行3维(3D)-时间飞跃(TOF)-MR血管成像(MRA)序列采集人头颅横断面医学数字图像通讯(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Mimics和Pro—E软件重组,做出带孔管状3D数字模型。根据该文件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出TangoPlus材料的实体模型并硅胶涂层。分别将6只实验犬左侧颈总动脉远端和右侧颈总动脉近端结扎离断。将游离的左侧颈总动脉通过黑线牵引从下而上,游离的右侧颈总动脉从右到左穿过模型,并从模型上的孔牵出。处理游离的双侧颈总动脉外膜后,行端侧吻合,得到形态类似于人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形态的动脉瘤模型。动物模型完成后即刻及l周MRA随访,1周行血管造影并置入测试支架测试。结果6只犬均成功建立了形态类似于人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的动脉瘤模型。MRA显示6只犬的载瘤动脉通畅,显影良好。置入支架后1只犬死亡;5只术后1个月随访,模型内血管均通畅,其中3只弯曲处血管变扁,2只无明显管腔形态改变。结论制作的模型弯曲血管与人体颈内动脉虹吸段形态高度相似,可作为颅内神经介入材料及其输送系统的研究测试以及神经介入医师培训的工具。
- 谢剑李明华谭华侨朱悦琪范春华胡丁君乔瑞华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颈内动脉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脉瘤(B组)。每枚动脉瘤行1枚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以血管造影方法评价支架植入即刻,1、3、6和12个月随访动脉瘤闭塞、支架内漏、支架成角、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支架段血管行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评价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结果B组中,支架植入即刻血管造影显示2枚动脉瘤存在轻度内漏,3枚支架存在轻度成角现象;12个月时随访,内漏均消失,1支载瘤动脉发生闭塞,3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50%)。A组中,1支载瘤动脉闭塞,2支载瘤动脉轻度狭窄(<50%)。电镜检查所有支架内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动脉瘤腔内均充满血栓。B组动物,12个月时才完成完全内皮化过程,内皮细胞排列与血流动力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CS动脉瘤方法学上可行。与直段血管相比,弯曲段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皮化时间延长。
- 朱悦琦李明华谢剑谭华桥程英升王建波
- 关键词:覆膜支架
- 快速原型技术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的动物模型及Willis覆膜支架的柔顺性测试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在犬体内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系列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并测试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方法3T磁共振3D-TOFMRA序列采集头颅横断面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MIMICS和Pro-E软件,做出管状三维数字模型。根据该文件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出TangoPlus材料的实体模型并硅胶涂层。将犬两侧颈内动脉切断,一端结扎,一端穿过模型做端端吻合,得到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1周后在DSA下置入Willis覆膜支架8枚(3.5mm×16mm2枚,3.5mm×13mm2枚,3.5mm×10mm2枚,3.5mm×7mm2枚)通过模型段血管释放到远端,设对照2枚。结果在犬体内成功复制了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10例。Pro-E软件中进行图像融合比较,模型血管与志愿者颈内动脉高度相似。Willis覆膜支架分组测试时,无血管痉挛和急性血栓形成,测试后病理检查3.5mm×16mm组可见血管内膜及中膜不同程度损伤,3.5mm×13mm组可见内皮损伤及肿胀,3.5mm×10mm组仅见内皮肿胀,3.5mm×7mm组内皮肿胀更少见。结论本实验模型具有高度可控性,可重复性和真实性,手术操作简单,可用于神经介入材料的研究和测试,为神经介入医师培训提供了可靠的工具。Willis覆膜支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在弯曲血管中长度越小对血管内膜损伤越小。
- 谢剑李明华朱悦琪谭华侨李永东范春华胡丁君乔瑞华
- 关键词:磁共振快速原型技术颈内动脉
- 感染性海绵窦血栓形成长期影像学随访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51岁。无诱因发现视物模糊,右侧睁眼困难2周入院。入院诊断为右动眼神经麻痹。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颈椎病史,无糖尿病史。体检:神清,语言流利,右眼睑不完全性下垂,眼裂:左8mm、右4mm,右瞳孔直径0.4cm,左瞳孔直径0.3cm。右眼向内、上、下均受限,外展无露白,无其他异常体征。体温:36.5℃,血压:140/90mmHg,心律:73次/
- 谢剑李明华
- 关键词:海绵窦血栓形成动眼神经麻痹核磁共振上颌窦炎
- 新型实验性颈内动脉虹吸段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建立用于测试颅内支架性能的颈内动脉虹吸段动物模型。方法使用快速原型及脱蜡技术建立6只颈内动脉虹吸段约束装置。手术暴露并游离6只犬双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近端暂时性夹闭,远端结扎并沿结扎点近侧切断。右侧颈总动脉远端暂时性夹闭,近端结扎并沿结扎点远侧切断。左侧颈总动脉近侧段穿过塑型装置,并与右侧颈总动脉远侧游离段端端吻合。术后1、2周、1个月血管造影,视觉评估虹吸段模型形态,血管通畅,吻合口狭窄及附壁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所有实验犬均能耐受手术,无一只死亡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建模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1、2周、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虹吸段模型空间结构与其人体原形高度相似,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附壁血栓形成。所有模型虹吸段随访中均保持通畅。结论采用体外约束装置,手术建立虹吸段模型切实可行,该模型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可靠性,可用于测试神经血管内材料。
- 谭华桥李明华朱悦琦方淳王珏吴春根程英升谢剑张鹤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动物模型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报道规范化讨论被引量:3
- 2005年
- 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25%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都有颈动脉狭窄病变。长期以来,人们公认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最佳疗法。但是近年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虽然对该项技术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进行随机、双盲比较研究以客观评价其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病例报道的规范化,包括科学的试验设计、病例入选标准、观察结果及其统计学处理等是必要的。本文就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病例入选、术前准备、手术过程,疗效评估、并发症等作一阐述,目的是使颈动脉支架术的报道规范化,以利于不同作者和机构发表的文章具有可比性。
- 谢剑李明华
- 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观察采用颅内专用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颅段颈内动脉(CICA)骨性管道和生理弯曲,治疗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颅内专用覆膜支架,以血管内技术治疗13例 CICA 病变。其中巨大假性动脉瘤4例、巨大动脉瘤4例、宽颈小动脉瘤3例、巨大假性动脉瘤伴颈动脉海绵窦瘘(CCF)1例、CCF 1例。颅内专用覆膜支架释放前均行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和 DSA。术后3~16个月施行 DSA 随访和临床随访。结果 13例患者 BOT 均耐受良好,DSA证实前、后交通动脉开放良好。13例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均顺利通过 CICA 到达病变靶区。病变及覆膜支架释放部位分别为:C3~4段4例、C4~5段4例、C6~7段5例。覆膜支架释放后即刻 DSA示7例动脉瘤不再显影,4例显示少量内漏,1例 CCF 覆膜支架释放后流量明显减少,1例假性动脉瘤伴 CCF 覆膜支架释放后动脉瘤消失,但残存低流量 CCF。13例中1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9 d 因血管广泛痉挛而死亡。12例随访 DSA 均显示覆膜支架放置处血管通畅,其中2例显示轻度狭窄;6例术后存在内漏,其中4例 DSA 随访7~16个月后内漏消失,1例再次置入覆膜支架治疗后内漏消失;1例 CCF,3个月后随访仍显示低流量瘘。存活患者临床随访3~16个月未发生支架覆盖段相关分支堵塞后的并发症。结论颅内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的柔顺性足以使其通过迂曲的 CICA,到达颅内病变血管处,有效治疗 CICA 病变。颅内覆膜支架的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其贴壁性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 李明华王永利罗七一方淳谢志永程英升高不郎李雨张蓓蕾谢剑
-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