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庆军

作品数:39 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植物
  • 7篇中药
  • 6篇分子鉴定
  • 5篇药用
  • 4篇药用植物
  • 3篇道地
  • 3篇药材
  • 3篇遗传分化
  • 3篇遗传学
  • 3篇栽培
  • 3篇生物碱
  • 3篇种质
  • 3篇黄连
  • 3篇黄芩
  • 2篇氮肥
  • 2篇道地药材
  • 2篇地黄
  • 2篇多拷贝
  • 2篇异喹啉
  • 2篇异喹啉生物碱

机构

  • 30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景德镇学院
  • 1篇无限极(中国...

作者

  • 30篇袁庆军
  • 13篇黄璐琦
  • 12篇郭兰萍
  • 4篇张永清
  • 4篇王升
  • 3篇张文婧
  • 3篇邵爱娟
  • 3篇钱丹
  • 3篇杨滨
  • 3篇姜丹
  • 3篇格小光
  • 2篇崔光红
  • 2篇孙奕
  • 2篇陈敏
  • 2篇王敏
  • 2篇张彬
  • 2篇刘晓光
  • 2篇王铁霖
  • 1篇谭勇
  • 1篇陈美兰

传媒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药材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株选择法在药用植物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药用植物的开发与使用,原有的资源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现状,人工栽培品是补充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方法。而由于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特征,对于同一种植物,各地区栽培品品种混杂、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因此,如何选...
韦颖袁庆军郭兰萍邵爱娟
关键词:品种选育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被引量:6
2012年
作者介绍了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意义和研究方法,探索了野生资源丰富和野生资源已丧失的药用植物应用分子谱系地理学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和可行性,进而展望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应用前景。
刘晓光黄璐琦袁庆军张永清张彬郭兰萍邵爱娟格小光
关键词:药用植物核心种质黄芩黄连
展望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9年
作者在介绍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分子谱系地理学推断的3种植物遗传分化模式——异域片断化、受距离影响的有限基因流和分布区快速扩展与道地性形成的相关性;阐述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道地药材分子鉴定对以往分子鉴定局限的突破;阐明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解决道地药材栽培中种质退化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道地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袁庆军黄璐琦郭兰萍邵爱娟
关键词:道地药材遗传分化分子鉴定种质退化
黄芪与其混伪品的ITS序列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研究黄芪与其混伪品之间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13份,替代品红芪2份,混伪品紫花苜蓿3份和蜀葵1份,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得到相应的序列,同时从GenBank下载蓝花棘豆、锦鸡儿2种伪品的ITS序列。用MEGA 4计算其种间的K-2-P距离,最后利用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得了19份样品的ITS序列全长,分别为蒙古黄芪646~650 bp,膜荚黄芪为646~650 bp;红芪为664 bp;紫花苜蓿为659 bp;蜀葵为728 bp,在GenBank中注册,获得登记号。通过以ITS序列重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黄芪与其混伪品有效的区分开。结论:ITS序列能够成功鉴定黄芪及其易混伪品,可以作为黄芪与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
崔占虎李越袁庆军周立社李旻辉
关键词:ITS序列分子鉴定
论中药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原则被引量:17
2012年
中药的准确鉴定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传统的鉴定方法,即感官评价、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分子鉴定则为中药的快速和准确鉴定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使中药的分子鉴定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应该高度重视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本文提出了中药分子鉴定的一些主要方法:1)真伪品鉴定:特异聚合酶链式反应法;2)正品和替代品鉴定:DNA条形码鉴定法;3)多基源鉴定:群体遗传学分析法;4)产地鉴别:分子谱系地理学分析法。经上述方法仍无法鉴别的贵重药材可进一步应用人类亲子鉴定的方法,开发特异微卫星标记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袁庆军张文婧姜丹张永清马超一黄璐琦
关键词:中药分子鉴定真伪品
地黄不同品种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揭示地黄不同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特点。方法:采用RAPD技术和群体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对地黄16个栽培品种、2个野生居群共54个个体进行了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邻接法构建的多数一致树将54个地黄样品划分为3个明显的类群;Popgene和AMOVA分析均显示地黄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品种内;类群Ⅱ所包含的各品种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长期的无性繁殖为地黄积累了一定的遗传分化,野生地黄与栽培品之间遗传距离较大,但在主要栽培品种中遗传分化不明显,显示遗传背景较为单一。野生地黄作为地黄的育种资源应给予充分重视和研究。
吴志刚王敏黄璐琦刘红彦王飞袁庆军
关键词:地黄亲缘关系RAPD
栽培对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模式的影响
植物栽培在满足人类对中药需求、缓解野生资源压力的同时也会对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对药用植物进化和可持续利用带来潜在危机.本研究选取栽培历史短(近60年)、野生居群尚丰富的黄芩和栽培历史长(1000...
袁庆军卢有媛朱田田晋玲黄璐琦
关键词:药用植物引种驯化
中药黄芪原植物的分子鉴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黄芪原植物的分子鉴别方法。首次利用叶绿体的cpDNA的trnH-psbA基因间序列将中药黄芪的原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memb...
黄璐琦钱丹陈敏崔光红袁庆军
文献传递
基于居群DNA条形码的药用植物黄芩的产地鉴别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居群DNA条形码阐明不同产地(居群)黄芩的遗传分化程度,对其进行产地鉴别。方法:应用进化速率快和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基因间序列,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理论筛选出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的片段,构建单倍型网状进化树,根据单倍型在网状进化树中的位置、出现的频率和地理分布范围的大小,划分出不同层次的居群DNA条形码,以用于地理分布范围宽窄不同的产地鉴别。结果:本实验筛选出3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序列atpB-rbcL,trnL-trnF和psbA-trnH对17个黄芩野生居群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分析,得到13个多态位点,共20个单倍型,其中3个分布最广、频率最高的单倍型可用于较广地域的产地鉴别,称为区域居群DNA条形码;3个分布次之、只存在于2~3个邻近居群的单倍型可用于较窄地域的产地鉴别,称为地区居群DNA条形码;另有8个仅局限在某一个居群的单倍型可用于特定居群的鉴别,称为居群特有DNA条形码。结论:叶绿体基因间序列在居群间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可用于地理分布范围宽窄不同的黄芩产地鉴别。
张彬袁庆军黄璐琦刘晓光李晓明林淑芳陈美兰格小光
关键词:黄芩遗传分化
白花丹参HDS基因的全长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提供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白花丹参中克隆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mHDS,GenBank注册号KJ746807。序列长度为2 529 bp,含有2 229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742个氨基酸,含有170 bp的5'UTR和130 bp的3'UTR。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SmHDS与紫花丹参HDS的亲缘关系较近。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mHD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与预测蛋白大小相当的目标蛋白,同时对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因素,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和诱导时宿主菌的密度(A600)进行了优化,得出SmHDS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诱导时间20 h、IPTG终浓度0.2 mmol·L-1、宿主菌的密度(A600)值为0.6。这为进一步研究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合酶在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姜丹荣齐仙袁庆军张文婧张永清黄璐琦
关键词:白花丹参HDS全长克隆原核表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