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锋

作品数:41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疟疾
  • 19篇恶性疟
  • 13篇原虫
  • 13篇疟原虫
  • 8篇乙胺嘧啶
  • 8篇嘧啶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咯萘啶
  • 8篇磺胺
  • 8篇磺胺多辛
  • 8篇恶性疟原虫
  • 5篇疗效
  • 5篇间日疟
  • 5篇间日疟原虫
  • 4篇抗体
  • 3篇多态
  • 3篇疫情
  • 3篇荧光抗体
  • 3篇荧光抗体试验

机构

  • 22篇海南省疾病预...
  • 19篇海南省热带病...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世界卫生组织
  • 2篇江苏省寄生虫...
  • 2篇新技术公司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常州市疾病预...
  • 1篇定安县疾病预...
  • 1篇琼海市疾病预...
  • 1篇三亚市疾病预...

作者

  • 41篇蒙锋
  • 25篇王善青
  • 18篇王光泽
  • 12篇胡锡敏
  • 12篇李雨春
  • 10篇柳坚
  • 9篇林世干
  • 9篇曾文
  • 7篇华德
  • 4篇施晓华
  • 4篇邵葆若
  • 4篇蔡红林
  • 4篇朱其先
  • 3篇曾林海
  • 3篇卓开仁
  • 3篇郭仁能
  • 3篇童重锦
  • 3篇蓝秀汉
  • 3篇林秀
  • 2篇金玉明

传媒

  • 13篇中国热带医学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的分型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了解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fMSP1)等位基因型的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 ,用几对PfMSP1特异引物扩增疟原虫虫株PfMSP1基因第 2区与第 3区部分片段 ,并对等位基因型代表株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9份血样中有 36份恶性疟患者共扩增出 44个PfMSP1基因片段 ,以MAD2 0型为主导型 (占 75 % ) ,K1型为次要型 ,未检出RO33型。两种不同等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率为 19 4%。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的MAD2 0型和K1型第 2区序列与MAD2 0和K1原型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存在MAD2 0型和K1型两种等位基因型 ,以MAD2 0型为优势虫株。
江钢锋洪佳冬陈沛泉王善青蒙锋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分型
海南省2006~2010年国家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万宁市南宁农场、琼中县和平镇、白沙县青松乡、乐东县乐中农场、东方市江边乡作为监测点,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媒介按蚊抗性监测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6~2010年监测点疟疾发病数分别为362、310、211、95和19例;发热病人血检率各年分别为18.24%、19.72%、12.83%、11.80%和15.32%;检出疟原虫阳性率2006~2010年分别为3.07%、2.31%、1.43%、0.41%和0.01%;5个监测点5年共个案调查1 745例疟疾病人,其中在乡镇医院初诊的1 137例,占65.16%;在村医初诊的581例,占33.3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加强镜检培训以提升乡镇医务人员疟疾病例诊断能力,及时发现传染源,避免二代病例的产生。
胡锡敏曾文王善青王光泽蒙锋李雨春
关键词:疟疾疫情媒介按蚊
海南省吊罗山地区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复方敏感性的继续观察
1991年
吊罗山地区为抗氯喹和喹哌的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自1986年起,凡恶性疟患者一律采用咯萘啶(咯),磺胺多辛(磺)和乙胺嘧啶(乙)复方治疗,并定时监测疟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1990年6~9月,继续在该区采用体内4周法测定咯/磺/乙复方对当地恶性疟的治疗效应。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血检确诊的现症恶性疟患者,原虫密度在500/ul以上,半月内未用过抗疟药及磺胺类、四环素等,经伊红法测尿4-氨基喹啉类阴性者、收治观察。
黄在松邵保若蒙锋施晓华
关键词:疟原虫抗疟药
海南省2009~2010年疟疾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9~2010年疟疾感染状况,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和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全省抽样查阅部分市县2009~2010年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居民带虫率、人群IFA抗体水平、传疟媒介种类和媒介抗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抽查保亭县、白沙县、东方市、琼海市和澄迈县5市县2009~2010年共血检90441人,阳性208例(PV200例,Pf 8例),阳性率为0.23%,其中2009年血检阳性率为0.32%(194/61417),2010年为0.05%(14/29024),共处置疫点137个(白沙68,保亭34,东方35),均进行滞留喷洒、预防服药及健康教育。共采集居民滤纸血2406人份,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为0.62%(15/2406),小学生滤纸血2291人份,阳性率0.17%(4/2291);现场调查保亭县、白沙县、东方市3个市县居民4 654人,未检出阳性血样,居民带虫率为0%。结论海南省2010年疟疾流行水平大幅度下降,防治措施落实扎实,为全省消除疟疾创造了条件。
曾文王善青胡锡敏王光泽林翠芬蒙锋李雨春蔡红林
关键词:疟疾
海南省疟疾联防20年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 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 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 319 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 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 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 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χ2=16787.07,P<0.01)。结论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王光泽王善青胡锡敏朱其先曾文蔡红林李雨春蒙锋
关键词:疟疾联防流动人口
群组PCR策略高通量筛选疟疾患者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群组PCR策略高通量筛选不同密度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期用于消除疟疾后的疟疾病例监测。方法采用2种敏感的PCR方法分别对8个不同密度梯度疟原虫下单个标本组,5个标本群组,25个标本群组,50个标本群组,100个群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并对8个梯度密度疟原虫进行显微镜检查和免疫学诊断。结果群组PCR检测疟原虫的敏感性随着原虫密度梯度的下降和群组大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5个样品群组和25个样品群组均可对低密度疟原虫进行检测,采用核糖体基因检测法(18SSSu RNA基因)比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敏感度最高,最低可检测到0.8p/μl疟原虫DNA;5个样品群组检测的敏感性高于25个样品群组。结论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一定的情况下,群组PCR可对低密度疟原虫感染者进行高通量筛选,较逐一筛选节省大量费用,适合于在消除疟疾阶段对疟疾病例进行监测。
李雨春王善青胡锡敏王光泽陈军虎黄芳陈云钰蒙锋蔡鹏
关键词:疟原虫PCR敏感性
以双氢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解以双氢青蒿素为基础的2种药物对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对无严重并发症的单纯恶性疟病例进行了实验观察。由入院顺序按随机方法分为A、B2个治疗组,按照WHO推荐的28天体内观察法进行治疗和随访。共收治病人105例,科泰复片剂组(A)55例,病人平均退热时间(22.35±13.26)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34.99±12.28)h;双氢青蒿素片剂与咯萘啶胶囊伍用组(B)50例,平均退热时间(22.23±13.31)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34.73±10.13)h;2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末发现复燃病例。A、B组中分别有10例和3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头痛、恶心等一些常见的症状,但不需处理而自行消失,且末发现特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科泰复和双氢青蒿素伍用咯萘啶治疗抗性恶性疟疗效好,控制症状快,治愈率高,是目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王善青Eva Christophel蒙锋林世干柳坚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咯萘啶恶性疟疗效
用pfcrt点突变基因检测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建立一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点突变的检测方法,以判断是否存在氯喹抗药性。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以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包含第76位密码子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Apo I消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恶性疟原虫pfcrt等位基因是否为突变型。结果 31份样本经巢式PCR扩增均出现14 0 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9份滤纸血样本中有4例出现1条14 0 bp左右的片段,为突变型pfcrt等位基因,其余5份出现97bp与4 8bp两种酶切片段,为野生型pfcrt等位基因;2 2份血涂片样本中有10份突变型,突变率为4 5 .16 %。14例突变样本中,有1例体内实验氯喹治疗有效。结论 巢式PCR- RFL P法可以快速、高效的检测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并且能够初步应用于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鉴别。
王安平高琪顾亚萍周华云王善青王光泽林世干蒙锋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巢式PCR
PCR技术在疟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王善青蔡贤铮王光泽胡锡敏金玉明柳坚华德蒙锋
该项目利用医学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自行设计引物系统,建立双重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在血样和蚊样的采集、模板DNA的提取、引物的设计筛选、扩增条件的优化、双重PCR试剂盒的研制等方面,通过实验室和现场...
关键词:
关键词:PCR检测血液检测疟疾监测
双氢青蒿素、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 36例恶性疟患者 ,全部治愈 ,无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10 0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7.0± 9.9)h ,2 4h原虫下降率为 99.7%± 1.1%,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 2 6 .2± 9.4)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王善青蒙锋沈恒闻岩卓开仁朱其先庞学坚林世干曾林海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恶性疟疗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