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利

作品数:35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动脉
  • 16篇冠状
  • 16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病
  • 10篇冠心病
  • 9篇介入
  • 8篇预后
  • 7篇动脉内
  • 7篇内支架
  • 7篇介入治疗
  • 7篇冠状动脉内
  • 7篇冠状动脉内支...
  • 6篇血管
  • 6篇综合征
  • 6篇洗脱支架
  • 6篇病患
  • 5篇随访
  • 5篇冠心病患者
  • 5篇病变
  • 4篇血糖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市长宁区...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5篇蒋利
  • 13篇魏盟
  • 9篇杭靖宇
  • 9篇陆志刚
  • 9篇金立仁
  • 9篇马士新
  • 7篇顾水明
  • 7篇王寅
  • 7篇沈卫峰
  • 7篇李京波
  • 6篇张昀昀
  • 6篇罗瑞萍
  • 6篇张建盛
  • 6篇张洁
  • 5篇岳静雯
  • 5篇沈泽宁
  • 4篇张瑞岩
  • 4篇胡健
  • 4篇徐颖杰
  • 3篇吕安康

传媒

  • 6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世界临床药物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与20 ms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3±9.7)岁。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排除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4例和辛伐他汀组29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 mg、辛伐他汀40 mg晚上一次口服,4周后复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普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6±0.92) mol/L比(4.88±1.12) mol/L、(2.63±0.60)mol/L比(2.61±0.68) mol/L、(12.49±4.36)mg/L比(12.74±4.24) 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46±0.93) mol/L比(4.10±0.70)mol/L、(2.34±0.62) mol/L比(2.07±0.59)mol/L、(3.05±3.06) mg/L比(1.72±1.19) mg/L,治疗后两组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上述指标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有1例ALT有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20 mg相比,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不仅明显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更明显地降低CRP,进一步减轻斑块的炎症反应。
罗瑞萍蒋利沈泽宁
关键词:普伐他汀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稳定心绞痛总胆固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规范(讨论稿)被引量:1
2005年
魏盟蒋利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技术冠心病治疗适应证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
<正>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微创公司Firebird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Boston公司Taxus支架)后3-6月的心绞痛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共入选患者59...
魏盟马士新陆志刚蒋利杭靖宇张洁李京波顾水明张昀昀金立仁
文献传递
糖代谢正常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访3年内的糖代谢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对糖耐量正常(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10例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定期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6个月行简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280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率达90.3%,平均随访时间为(22.7±13.4)个月。新发生糖调节受损(IGR)32例[IGR组,包括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和IGT+IFG],占11.4%,发生率为6.04/100人年;新发生糖尿病(DM)45例(DM组),占16.1%,发生率为8.50/100人年;NGM 203例(NGM组),占72.5%。IGR组、DM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40.6%(13/32)、46.7%(21/45),均显著高于NGM组的23.2%(47/203,P值分别<0.05、0.01),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47)、男性(β=1.496)、心肌梗死(β=1.036)和糖代谢异常(β=0.818)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0.01、0.05)。结论 27.5%的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在约3年的随访期间出现糖代谢异常,其预后差于NGM者,持续监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代谢情况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罗瑞萍蒋利徐颖杰岳静雯沈泽宁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预后
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雷帕霉素与紫杉醇抑制细胞增生的机理有所不同,但两者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别,为此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自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共入选患者59例患者,雷帕霉素支架(微创公司Fireb...
魏盟马士新陆志刚蒋利杭靖宇张洁李京波顾水明张昀昀金立仁
文献传递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与安全研究
2000年
高世义郁晓明梁瑞廉蒋利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疗法低分子肝素疗效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房重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大鼠心房结构和电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前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6)、美托洛尔组(MI+M组,n=6),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6)。MI+M组术后24 h给予美托洛尔10 mg.kg-1.d-1灌胃,连续28 d。对各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及心房电生理检查。结果:术后28 d,MI组与Sham组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增大,缩短分数(FS)明显降低,且P波时限最大值(Pmax值)、P波离散度(Pd值)增加,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减小,AERP-频率适应性消失,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增高(P均<0.05)。MI+M组与MI组相比,上述超声指标均有改善,Pmax值增加,Pd值减小,AERP延长,AERP-频率适应性恢复,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减低(P均<0.05)。结论:美托洛尔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减少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顾北音李京波朱伟李帅余涛蒋利龚敏珠魏盟
关键词:心肌梗死美托洛尔电重构心房有效不应期
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空腹血糖(FB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623例,根据CRP检测结果和FBG检测结果分为4组:A组(FBG正常,CRP正常)、B组(FBG正常,CRP升高)、C组(FBG升高,CRP正常)及D组(FBG与CRP均升高)。观察患者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CE危险因素。结果与A组相比,其他3组MACE发生率均显著增加。高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FBG升高、CRP升高都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FBG升高及CRP水平升高与ACS患者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二者都升高者,近期预后差。
叶永刚蒋利王寅徐颖杰岳静雯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心血管事件近期预后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中期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以及对急诊PCI再灌注的疗效和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急性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76例患者,男57例,女19例,年龄34-89岁,年龄为(65±17)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急诊PCI前至少半小时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空白对照组,38例,其中8例因术中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重临时转入治疗组;实际空白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为4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TIMI血流情况,术后TIMI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近期(1个月)和中期(6个月)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介入干预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术前IRA出现前向血流(TIMI 1级以上)的比率为17.39%,略大于空白对照组的14.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P<0.05).根据实际分组统计,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88%,反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已完成中期随访的47例患者进行分析,6个月时,两组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D)和MAC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术前提前(至少半小时)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术后IRA的前向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发现无复流后再追加使用替罗非班并不能提高患者近中期的预后。
沈泽宁王寅吴树理叶永刚朱频胡其源赵雪岩罗瑞萍蒋利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诊介入治疗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左室舒张末压血小板糖蛋白
血BNP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出院后是否进行BNP监测,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出院的C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包括心血管性死亡、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例数、NYHA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结果:随访1年期间,监测组心血管性死亡率、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18.0%,对照组分别为16.0%、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与第1次随访,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3、4次随访时,监测组试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监测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抗心衰药物的靶剂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浆BNP水平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延缓心衰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岳静雯蒋利沈泽宁罗瑞萍王寅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