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蕾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底泥
  • 2篇植物
  • 2篇植株
  • 2篇植株密度
  • 2篇入侵
  • 2篇入侵性
  • 2篇克隆
  • 2篇表型
  • 2篇表型可塑性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解剖特征
  • 1篇雨季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生理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适应性
  • 1篇疏浚
  • 1篇水分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广州大学

作者

  • 8篇董蕾
  • 4篇曹洪麟
  • 3篇安树青
  • 3篇陈贻竹
  • 3篇关保华
  • 3篇吴林芳
  • 3篇申瑞玲
  • 3篇蔡颖
  • 2篇陈华
  • 2篇林淑玲
  • 2篇蒋金辉
  • 1篇徐志防
  • 1篇叶万辉
  • 1篇刘春常
  • 1篇杨海波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克隆植物乌菱对底泥磷含量及植株密度的表型可塑性响应被引量:7
2007年
植物,尤其是克隆植物,能够通过表型变化来缓解外界压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文研究了水生克隆植物乌菱(Trapa bicornis)对底泥磷含量(Sedim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P)、植株密度(Plant density,PD)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可塑性响应,探讨可塑性是否能促进其在富营养化环境中的生长。结果显示,底泥磷含量对乌菱的主菱盘叶数、同化根比根长、吸收根比根长以及叶、茎、同化根、吸收根与植株总磷含量等都有显著影响(p<0.05),而植株密度对乌菱各生长及生理生态参数均无显著作用(p>0.05);SP与PD的交互作用弱化了底泥磷含量对乌菱的效应。底泥磷含量和植株密度甚至改变了同化根、吸收根、茎、叶与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乌菱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主要受底泥磷含量的影响,乌菱通过器官生物量分配、形态结构及生理生态特征的调整来响应底泥磷含量的变化;同时,高的植株密度也可以提高其在富营养化生境下的生态适应性。
蔡颖关保华安树青申瑞玲蒋金辉董蕾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植株密度克隆植物生态适应性
Response of Ficus microcarpa L.Foliage to Water Stress Determined b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Technique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Ficus microcarpa L. foliage to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simulated water stress using chlorophyll fluo- rescence imaging technique. [Method] The responses of detached leaves from Ficus microcarpa, Ficus benjamina and Nerium oleander to PEG-6000 simulated water stress were detected, and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stress at different spots of a single leaf simultaneously. [Result] The responses of Ficus microcarpa, Ficus benjamina and Nerium oleander to dehydration showed that: ~1~) the 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and non-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 values were small in the reaction center among different detected spots of leaves, and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iv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and quantum efficiency of PSII photochemistry ((φPSII); (2) the differences of these parameters were more ob- vious among different spots of water-stressed leaves; (3) the discrete degrees of the species with strong resitanc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sponse of plants to drought stress us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technique.
林淑玲陈华董蕾曹洪麟陈贻竹顾群
两种喀斯特生境植物旱雨季生理指标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喀斯特地区旱雨季降水分布的显著差异导致其生境植物的生理生态差异。为评估这种差异,本研究选取喀斯特森林次生林常见落叶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Muell.)和常见经济作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两种植物旱、雨季饱和净光合速率(Pmax)、比叶面积(SLA)、叶氮量(Nmass-leaves)、茎氮量(Nmass-sterm)、叶绿素a、b总量(Chla+b)及其比值(Chla/b)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上述所有指标在旱季均呈下降趋势,红背山麻杆在不同季节的生理指标均高于桂花,营养获得和储存能力较强。红背山麻杆作为喀斯特特殊生境优势种比桂花在生理指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适应性,这可能是其成为喀斯特森林群落的先锋种和优势种的原因。
董蕾曹洪麟吴林芳
薇甘菊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现今全球最为关注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因入侵性极强、生态幅宽和化感作用明显等特征,能够迅速占据生态位,使入侵地的植物无法生存。综述了薇甘菊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入侵假说和防治现状。
董蕾吴林芳
关键词:薇甘菊入侵性
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测定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叶片对聚乙二醇模拟的水分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测定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叶片对聚乙二醇模拟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人工模拟水分胁迫下检测细叶榕、垂叶榕和极端耐旱的欧洲夹竹桃离体叶片,并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同时提取单片叶多个部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细叶榕、垂叶榕和夹竹桃对脱水响应的结果表明:①叶片各测定部位之间的光合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值较小,而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真实光化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qP)则有较大的差异;②水分胁迫下叶片不同部位的这种离散性更加明显;③抗逆性强的离散程度明显变小。[结论]为叶绿素成像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林淑玲陈华董蕾曹洪麟陈贻竹顾群
关键词:细叶榕水分胁迫
5种喀斯特生境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被引量:14
2011年
对我国喀斯特地区几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常绿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竹叶椒(Zanthoxylunarmatum DC),落叶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Muell.),草本植物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 Clark var.reticulata Dunn),草本植物单枝竹(Monocladus saxatilis Chia,Fung et Y.L.Yang)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结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差异较大:竹叶椒角质层较厚,红背山麻杆的叶片较厚,单枝竹叶片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桂花气孔密度最高,石上莲的气孔纵径最长.结果表明:1)喀斯特生境植物存在着普遍的抗旱功能性解剖结构,用以适应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干旱气候;2)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干旱选择的策略不同.
董蕾曹洪麟叶万辉徐志防吴林芳陈贻竹
关键词:干旱叶片解剖特征
水生植被修复的基质配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利用廉价的材料,设计一种适用于中小型湖泊底泥疏浚后基质的配制方法。所配制的基质由固化剂、原位土壤和河沙共同组成,它既具有较高的防止底泥二次污染的能力,又为水生植物的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底质环境...
安树青关保华杨海波刘春常蔡颖申瑞玲董蕾
文献传递
底泥高磷浓度提高了喜旱莲子草的入侵性被引量:7
2007年
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和生态生理特征对多变的环境因素做出响应,这种表型可塑性能增强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力。该文研究了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底泥磷浓度、植株密度以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可塑性响应,探讨可塑性是否能使其获得更高的入侵能力。结果表明:低密度×底泥高磷浓度处理条件下的叶重、茎重、总重、叶数、分枝数和茎长等明显高于低、中磷浓度处理;高密度×底泥高磷浓度条件下的叶数、茎长和比茎长的值最大;植株的含磷量随底泥磷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说明喜旱莲子草响应底泥磷浓度变化时改变了自身的形态与生态生理性状。泥底含磷量对叶重比、叶数、茎长、茎磷含量、叶磷含量和植株总含磷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植株密度对茎重、比茎长、叶磷含量和植株总磷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入侵能力相关的叶重比、叶数、茎长在底泥高磷浓度处理中显著增加,说明底泥的高磷浓度增强了喜旱莲子草的入侵能力。
申瑞玲关保华蔡颖安树青蒋金辉董蕾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植株密度入侵性克隆生长喜旱莲子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