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桂玉

作品数:42 被引量:745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9篇凹陷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沉积相
  • 6篇戴南组
  • 6篇高邮凹陷
  • 5篇油田
  • 5篇北部
  • 5篇储层
  • 4篇三角洲
  • 4篇石盒子组
  • 4篇下石盒子组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三叠
  • 3篇扇三角洲
  • 3篇上古生界
  • 3篇渗透率
  • 3篇碎屑
  • 3篇气田

机构

  • 2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3篇长江大学
  • 1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江苏油田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北省矿业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42篇董桂玉
  • 14篇陈洪德
  • 12篇侯明才
  • 10篇何幼斌
  • 6篇辛长静
  • 5篇王兆生
  • 4篇张振国
  • 4篇罗进雄
  • 4篇林良彪
  • 4篇蔺宏斌
  • 4篇杜敬国
  • 3篇钟怡江
  • 3篇徐徽
  • 3篇殷世艳
  • 3篇窦伟坦
  • 3篇陈兆荣
  • 3篇谭万仓
  • 3篇张妮
  • 2篇林春明
  • 2篇姚纪明

传媒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沉积学报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河南石油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兰州石化职业...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那读组层序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被引量:3
2008年
结合钻井岩心、测井、野外露头等地质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东段那读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4个长期、8个中期和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以2个长期旋回层序(LSC3-LSC4对应的2个沉积层序)为单位,编制了那一期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在那一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浅湖、半深湖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不发育,仅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沿断裂呈窄带状分布;扇三角洲前缘、浅湖、半深湖亚相较发育,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
朱志军陈洪德侯明才董桂玉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图百色盆地那读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93
2008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延长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潜力。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油藏分布受延长组烃源岩厚度、生烃强度、排烃强度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紧邻生烃坳陷的流体低势区;有利沉积相带是三角洲油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往往距生烃坳陷近,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位置优势,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高渗透储层是油藏高产的重要因素。盆地中长6、长8地层中存在相对高渗透砂岩储层,油藏的高产往往与其有直接的关系。
窦伟坦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主力含气层段有效储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本论文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地质学以及储层评价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露头、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盆地演化-沉积层序演化-有...
董桂玉
关键词:储集砂体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石油地质学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几种表征方法
介绍了统计学方法、Dykstra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定量评价层内和层问非均质性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分析表明,Dykstra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在定量评价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方面都比较精确,但Dykstr...
董桂玉何幼斌徐徽彭寿昌王宏伟辛长静
关键词: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储层评价
文献传递
苏里格气田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对苏里格气田北部20余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的详细研究,结合测井相标志和古生物标志,认为苏里格气田北部盒8段属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河道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和心滩两个微相,往往组成向上变细的剖面结构,测井曲线一般为中-高幅的齿化或微齿化的箱形或钟形;洪泛平原亚相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砂泥岩的不等厚互层,测井曲线多呈锯齿状。在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盒8上和盒8下两个时期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其显示出河道心滩砂体呈南北向展布的规律。根据沉积相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盒8段的沉积相模式。
陈兆荣侯明才董桂玉谭万仓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盒8段沉积微相
高邮凹陷南断阶戴南组沉积演化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岩芯、测井、录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高邮凹陷南断阶戴南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与对比,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根据"元素石英判源区,镜下画物源"的思想,对南断阶戴南组物源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南断阶的沉积物主要受通扬隆起方向和吴堡低凸起方向源区的影响,但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沉积过程中,远近有所变化;综合各类相标志,系统剖析了南断阶戴南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对研究区的沉积相、亚(微)相进行系统划分和重新厘定,主要别出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冲积扇2种沉积相类型,总结了沉积演化规律,并结合现代沉积学原理建立了南断阶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为研究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李宗峰董桂玉柴新辉仇永峰毕天卓
关键词:高邮凹陷戴南组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物源分析被引量:43
2009年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查明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古陆区、石英颗粒的成因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类型和岩相古地理展布格局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陆源碎屑沉积物来源于该盆地北边,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阿拉善—阴山古陆;②物源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及储层砂体的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窦伟坦侯明才董桂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对该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划分为8个长期、17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旋回层序,并详细讨论了各期旋回层序特征。结果认为: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类型与储集砂体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有利储集砂体通常出现在中、长期旋回层序的界面两侧,并以普遍发育A型和C1型短期旋回层序结构为显著特征;其中以具备A1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为最有利于储集砂岩发育的位置,是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蔺宏斌侯明才董桂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勘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北部下二叠统山1段和盒8段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0
2009年
随着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查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的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类型、石英颗粒的阴极发光等特征,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山1段、盒8段的物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在山1段、盒8段沉积时期,受到北部和东北部2个物源方向的影响,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阿拉善-阴山古陆。物源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展布格局和储集砂体的物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蔺宏斌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物源分析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14
2007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董桂玉陈洪德何幼斌秦志勇罗进雄辛长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