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虎
- 作品数:77 被引量:56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基于TLS的抚育间伐对长白落叶松干形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技术(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评价树干形状的可行性,并分析不同间伐方案对人工黄花落叶松(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干形的影响。【方法】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选取5块采用不同间伐处理方案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进行地基激光雷达扫描,对预处理后的点云进行单木分割与单木枝干分离,并进一步提取出单木胸径、树高及不同高度处直径等参数,最终计算单木干形的指标并进行理论造材,分析不同间伐方案对人工长白落叶松干形及林分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通过与样地实测单木数据对比,基于TLS数据提取得到的单木特征参数精度较高,胸径提取的平均误差仅为-0.39 cm,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达到2.86%,树高提取的平均误差为-0.26 m,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3.12%;所有间伐措施均能提高林木的胸径和材积,而树高在不同间伐方案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林木的干形指标如胸高形数(f_(1.3))、胸高形率(q_(2))及材积分配方式等在不同的间伐方案中表现有所不同,两次高强度间伐的方式使树干材积更多地分配在树干中部;同一林分内不同大小的树木之间干形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间伐方案对树木根张程度并无影响;不同的间伐方案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林分经济价值。【结论】地基激光雷达对单木参数提取精度较高,能够在无损情况下获取较为准确的单木干形特征;不同间伐方案对树木干形及林分经济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两次高强度间伐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林分的经济价值。
- 高谢雨董利虎郝元朔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抚育间伐干形
- 张广才岭三大硬阔树高曲线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树高曲线不仅在计算材积、生物量、碳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森林调查监测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张广才岭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 Rupr.)、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和黄菠萝(Phellodendronamurense Rupr.)为研究对象,基于2 696株实测胸径和树高数据,分别选用9个树高曲线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采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2a)、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预测误差百分比(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E%)4个"刀切法"指标对模型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8(Gompert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水曲柳和黄菠萝树高曲线,模型9(Schumache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胡桃楸树高曲线;三大硬阔最优树高曲线的R2a均大于0.60,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E%)都较小。总的来说,所建立的张广才岭三大硬阔树高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预估性。
- 张树森董利虎
- 关键词: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
- 迎春5号杨树削度方程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探讨迎春5号杨树(Populus nigra×P.simonii)胸径和树高的关系,以黑龙江省尚志市林业局18块样地90株迎春5号杨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可变指数、分段3类削度方程,利用R软件拟合得出最优基础模型,且在最优模型基础上,建立嵌套样地和样木效应的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选定的20个基础模型拟合中,Kozak(2004)的拟合精度最高,它的参数估计在95%置信区间上均显著;基于样地、样木两水平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拟合效果。最终确定的最佳混合效应模型调整后决定系数(R_(a)^(2))为0.994 2,绝对误差(Bias)为0.003 8,均方根误差(RMSE)为0.604 5。预测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抽样方案,方案Ⅰ-5预测精度最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510 4,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4.64%,而方案Ⅱ抽样数量从1增加到5之间的预测效果差别不是很明显,但整体上仍优于基础模型。
- 常锦锦苗铮郝元朔董利虎
- 关键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削度方程
- 一种简易树木着枝角测量装置
-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树木着枝角测量装置,适用于测量树干分生出的树枝与树干之间夹角,用于树干解析木测量工作中使用。由2支测量支杆和1只数显角度量角器组成。其有益效果是:对着枝角测量方式进行了改进,改变了传统测量方式无法准...
- 董利虎谢龙飞
- 文献传递
- 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研究
-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生物量对于计算碳储量以及研究气候变化、森林健康、森林生产力、养分循环等十分重要。虽然直接测量每个部分(树干、树枝、树叶...
- 董利虎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树种林分类型
- 文献传递
-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单木叶面积预估模型
- 2024年
- 【目的】构建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单木叶面积模型,以提升长白落叶松-水曲柳人工混交林单木叶面积的预测精度,了解模型变量与叶面积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林分生产力和树冠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尚志市不同混交比例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中111株落叶松以及113株水曲柳,测量其叶面积。采用全子集回归法建立两树种的非线性单木叶面积预估模型。通过相对权重法分析各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同时考虑样地对叶面积的随机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相对权重计算结果显示,在最优模型中,胸径(D_(BH))对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单木叶面积的影响最大。考虑样地层次随机效应的最优长白落叶松单木叶面积混合效应模型包括冠长率(P_(CR))、D_(BH)、林木树高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之比(P_(HDH)),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_(adj))为0.89,均方根误差(RMSE)为11.68 m^(2),平均偏差(ME)为-0.202 7 m^(2),平均绝对偏差(MAE)为7.943 0 m^(2),预测精度(P_(a))为99%;考虑样地层次随机效应的最优水曲柳单木叶面积混合效应模型包含P_(CR)、D_(BH)、P_(HDH)及冠幅(P_(CW)),模型的R^(2)_(adj)为0.87,RMSE为13.61 m^(2),平均偏差(ME)为-0.281 7 m^(2),MAE为9.397 6 m^(2),P_(a)为99%,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论】考虑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提升了两树种单木叶面积预测准确性,D_(BH)是影响单木叶面积最重要的变量,且在混交林叶面积模型中考虑林木竞争变量是有必要的,建立的模型可为准确预测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单木叶面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有助于深入研究林分的生长发育和树冠结构。
- 王越苗铮郝元朔刘鑫董利虎
- 关键词:叶面积
- 基于贝叶斯似乎不相关回归方法的天然蒙古栎生物量模型构建
- 以胸径和树高作为自变量,基于多元似然分析、似乎不相关回归等方法研建了黑龙江省天然蒙古栎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结果 表明:树高显著提高了树干生物量模型的效果,决定系数(R2)从0.953 提高到0.988,均方根误差(RM...
- 谢龙飞李凤日董利虎
- 关键词:生物量可加性贝叶斯
- 长白落叶松无性系抗寒性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以58个长白落叶松无性系1年生枝条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探讨不同无性系抗寒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处理条件下,4个落叶松无性系电导率不同,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不同无性系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在相同温度及时间处理条件下(-40℃、12 h),58个长白落叶松无性系相对电导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0. 01)。以-40℃、12 h处理下各无性系电导率与对照的差值为指标,利用聚类法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9个抗寒性较强的无性系(L5、L16、L21、L23、L27、L40、L73、L78和L90),这些无性系可作为抗寒优良无性系进行考察,本研究为落叶松抗寒良种选育提供基础。
- 郑密赵国辉孙晓阳张秦徽赵昕董利虎李凤日赵曦阳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无性系相对电导率抗寒性
- 基于Possion回归混合效应模型的长白落叶松一级枝数量模拟被引量:8
- 2017年
- 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块标准地49株枝解析样木的596个一级枝条测定数据,利用SAS 9.3软件中的PROC GLIMMIX模块,建立了基于Poisson分布的一级枝条数量的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树木效应,构建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AIC、BIC、-2log likelihood以及LRT检验对收敛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任意参数组合的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好于传统模型,最终将含有DINC、LnRDINC、RDINC2这3个随机效应参数的模型作为长白落叶松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分布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LnRDINC、CL的参数估计值为正值,DINC、RDINC2、HT/DBH、DBH的参数估计值为负值,每半米段一级枝条分布数量在树冠范围内存在峰值,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69,拟合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250,均方根误差为3.012。从总体上看,所建立的一级枝条分布数量混合模型不但可以反映总体枝条数量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反映树木之间的个体差异,说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确实可以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所得出的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预估该研究区内人工长白落叶松每半米段一级枝条数量的分布情况,为定量研究长白落叶松树冠构筑型和三维可视化模拟提供了基础。
- 王曼霖董利虎李凤日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POISSON回归
-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枝条分布数量模拟被引量:8
- 2016年
- 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12块样地65株人工红松解析木的955个枝解析数据,以Poisson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作为备选模型,构建了人工红松二级枝条数量分布模型,并采用AIC、Pseudo-R^2、均方根误差(RMSE)和Vuong检验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每轮一级枝条分布数量集中在3~5个,均值为4个,一级枝条分布数量与人工红松自身的枝条属性相关.一级标准枝上二级枝条分布的离散程度较大,利用全部子回归技术构建二级枝条分布数量模型,最终选择以负二项回归模型为基础的E(Y)=exp(β_0+β_1lnRDINC+β-2RDINC2+β_3HT/DBH+β_4CL+β_5DBH)作为二级枝条分布数量最优预测模型(β为参数;RDINC为相对着枝深度;HT为树高;DBH为胸径;CL为冠长).最优模型的Pseudo-R2为0.79,平均偏差接近于0,平均绝对偏差<7.对于所建立的模型,lnRDINC、CL和DBH的参数为正值,RDINC^2和HT/DBH的为负值,随着RDINC增大,在树冠内二级枝条分布数量存在最大值.总的来说,所建立的人工红松二级枝条分布数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6.4%,可以很好地预估该研究区域人工红松二级枝条分布数量,为以后枝条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郑杨董利虎李凤日
- 关键词:红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