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标本的孕中期血清三联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自动化校正方案,旨在建立更有效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质量保证体系。方法:对本院2014年的13 024例孕中期孕妇的唐氏征筛查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medians, MoM),运用累积和批次校正法进行校正,采用校正中位数倍数中值(median of multiple of medians,mMoM)在0.90~1.10之外的批次(方案一)和校正中位数倍数中值(mMoM)在0.95~1.05之外的批次(方案二)这2种方案得到的MoM值,重新评估孕妇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2种校正方案分别能把mMoM在0.90~1.10和0.95~1.05的百分比由校正前的64%和90%,提升到校正后的67%、99%和85%、99%。13 024例孕妇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和阳性率在原始方案和2种校正方案中差异不大。结论:对于孕中期血清三联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临床实验室可考虑在当前质控方案基础上增加自动化校正方案。
目的 分析现行巨大儿妊娠分娩策略在城市户籍和流动人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比较B超/临床估算预测巨大儿妊娠价值的基础上,以“胎儿估重≥4 200g”为选择性剖宫产的相对界限,通过回顾性对照的方法探讨巨大儿分娩策略在城市户籍人口(组Ⅰ,n=521)和流动人口(组Ⅱ,n=489)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所有对象新生儿均为活产、无肩难产病例,两组间会阴撕裂≥Ⅱ度(10/521 vs 11/489)、产后出血(33/521 vs 29/489)、新生儿窒息(10/521 vs 9/48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Ⅰ和组Ⅱ分别有461例和453例行阴道试产,试产成功166例和281例,剖宫产率为68.14%(355/521)和42.54%(208/489),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955,P=0.000)。组Ⅰ中有57例对象为社会因素导致试产失败。估重评价方面,组Ⅰ(B超测算)的总体灵敏度优于组Ⅱ(临床估算),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42.99% vs 35.58%,χ^2=5.797,P=0.016),但随估重值的增长,灵敏度大幅递减,B超测算也不再具有优势。结论 现行巨大儿分娩策略在分娩安全性方面对两种人群均适用,但对于城市户籍人口则有必要探索更为完善和更具可行性的方法,其中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