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兴华
- 作品数:36 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穿山龙薯蓣皂甙次生代谢合成相关新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 穿山龙植物根进行的特定发育过程在药用次生代谢物——薯蓣皂甙生物合成和累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从穿山龙根中分离出薯蓣皂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和SMART技术,构建了3年生和1年生穿山龙(Diosco...
- 苟兴华何明雄孙雁霞王跃华苟小军
- 关键词:植物次生代谢穿山龙薯蓣皂甙抑制性消减杂交
- 文献传递
- 变厚度导电板在恒定横向磁场中的自由振动
- 1991年
- 用摄动法研究了变厚度简支矩形板在恒定横向磁场中作梁—板型的自由振动问题。得到了自由振动频率、阻尼因子和挠度的近似解.
- 苟兴华
- 关键词:横向磁场
- 黑曲霉变种泡盛曲霉高效表达系统的建立
- 苟兴华
- 关键词:黑曲霉泡盛曲霉糖化酶基因基因工程基因表达
- 穿山龙薯蓣皂甙次生代谢合成相关新基因的克隆和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穿山龙植物根进行的特定发育过程在药用次生代谢物——薯蓣皂甙生物合成和累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从穿山龙根中分离出薯蓣皂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和SMART技术,构建了3年生和1年生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根组织mRNA群体间正向差减cDNA文库.从该文库中随机挑选了34个cDNA克隆进行酶切、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5个cDNA克隆代表了新的EST序列,对其中6个克隆在3年生根组织的表达进行了半定量PCR和定量PCR分析,分别命名为DNR1、DNR2、DNR3、DNR4、DNR5和DNR6.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表达量具有差异,为根发育阶段差异性表达基因.该研究结果为克隆其全长基因和进一步研究其在薯蓣皂甙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 苟兴华何明雄孙雁霞王跃华苟小军
- 关键词:穿山龙薯蓣皂甙抑制性消减杂交SMART技术定量PCR
- 正交试验分析木瓜蛋白酶水解多肽氨基酸最佳条件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更好地利用动物蛋白的食用价值,研究和优化木瓜蛋白酶水解猪肉中多肽氨基酸的工艺条件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主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来找到最佳水解条件,由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水解条件:酶解时间4h,pH 6.5,酶解温度55℃,酶用量0.3mL,底物量3g。并通过三次验证实验得到其水解度24.9%,比正交试验中的每一个实验组合所得的水解度都要大,表明该实验方案为最优实验方案。
- 黄莉吴景琼蔡闯唐仁勇张佳敏王卫刘达玉苟兴华
- 关键词:木瓜蛋白酶猪肉水解正交试验
-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被引量:2
- 2015年
- 结合成都大学的办学实际,根据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和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突出生物工程专业制药方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依此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课程建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邱爱东刘达玉王跃华苟兴华杨敬东邬小勇漆文胜
-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 泡盛曲霉抗FOA突变株的筛选与转化被引量:3
- 2000年
- 根据泡盛曲霉SG1菌株分生孢子的紫外线致死曲线,选择死亡率为85%~90%的诱变时间诱变分生孢子,然后将其涂布于含FOA(5-flourooroticacid)和尿嘧啶核苷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抗FOA的突变株。经过纯化和回复突变检测后,获得了5株需要尿嘧啶或尿嘧啶核苷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稳定突变株。进一步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突变株的URA3基因发生了突变。Northern杂交及RTPCR方法证明这些突变株中URA3基因突变均发生在转录水平上。选择突变株SA5作为受体菌,用含来自黑曲霉的野生型URA3基因的质粒转化该受体菌,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转化子。Southern杂交证明野生型URA3基因取代了突变株的ura3基因。
- 苟兴华张义正
- 关键词:泡盛曲霉基因突变
- 多层弹性导电板在恒定磁场中的弯曲、稳定和振动方程被引量:2
- 1993年
- 给出了多层弹性导电层合板在恒定磁场中的弯曲、稳定和振动的基本方程.层合板是由若干均匀、各向同性、非铁磁性、良导电弹性薄层材料所组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多层板的拉伸位移与弯曲位移是耦合的.等给出的均匀、各向同性、弹性导电板的著名方程是本文的特殊情形。
- 苟兴华张发祥
- 关键词:磁弹性振动
- 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发酵研究与产物鉴定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提高ε-多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发酵效率和产量,在筛选高产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株基础上,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提高比发酵量以及发酵效率为途径获得最佳培养基成分。辅助以原位分离发酵实验,结果发现当甘油与D-木糖按照3:7混合作为复配碳源,(NH4)2SO4与酵母粉按照1:1.25混合作为复配氮源时,产量最高为1.76 g/L,相比于优化前的发酵产量、比发酵量和发酵效率分别提高了30.1%、18.8%和17.1%。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与薄层层析确定发酵产物,从而验证整个发酵体系的性能。
- 蔡闯黄莉邹强王卫刘达玉何明雄苟兴华
- 关键词:薄层层析核磁共振波谱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5
- 2010年
- 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借助微生物的催化作用直接将燃料(如有机酸,糖类等)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某些类型的细菌具有将电子传递到细胞外并与外界电子受体接合的能力,可以用于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集中于产电细菌、电极材料和电池反应器构型等方面,同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生物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杨敬东苟兴华王跃华
-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废水处理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