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玥辉

作品数:23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压力性
  • 5篇手术
  • 5篇宫颈
  • 4篇压力性尿失禁
  • 4篇失禁
  • 4篇尿失禁
  • 4篇盆底
  • 4篇子宫
  • 4篇基因
  • 4篇宫颈癌
  • 3篇血清
  • 3篇阴道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 3篇乳头瘤病毒
  • 3篇上皮
  • 3篇盆底组织

机构

  • 17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郑州大学第三...
  • 2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篇苏玥辉
  • 11篇张梦真
  • 3篇纪妹
  • 3篇赵曌
  • 2篇任琛琛
  • 2篇史惠蓉
  • 2篇张孝艳
  • 2篇张春燕
  • 2篇王琳
  • 1篇周华
  • 1篇陈壬寅
  • 1篇刘会敏
  • 1篇张秀娟
  • 1篇朱旭明
  • 1篇谢娅
  • 1篇王岩
  • 1篇姜国忠
  • 1篇韩宁
  • 1篇陈志华
  • 1篇马艳美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默二肽基肽酶Ⅳ/CD26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侵袭及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沉默二肽基肽酶Ⅳ(DPPⅣ/CD26)对卵巢癌SKOV3细胞侵袭、增殖及克隆能力的影响,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hCD26、shGAPDH及shNC(空质粒)分别转染SKOV3细胞,通过细胞质内绿色荧光信号计算3组细胞的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DPPⅣmRNA及蛋白的表达,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变化,CCK-8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克隆能力。结果:shCD26、shGAPDH及shNC组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59%、64%和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NC、shCD26、shGAPDH及未转染组(non-tranfected)组中DPPⅣ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11、0.80±0.01、2.15±0.15和1.32±0.04;shCD26组中DPPⅣ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shCD26组、shNC组和non-transfected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7±4.08、65±4.74和66.8±3.82,克隆数分别为8.3±0.57、13.33±1.52和14.0±1.0sh。shCD26组的穿膜细胞数、克隆数及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shNC组、non-transfected组(P<0.05)。shCD26组细胞的G0/G1期比率增加,而S及G2/M期比率降低,与shNC组、nontransfecte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PPⅣ可能具有促进SKOV3细胞侵袭、增殖及克隆形成等作用。
马艳美陈志华谢娅苏玥辉张毅张梦真
关键词:SKOV3CD26
PROSIMA修复系统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PROSIMA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旨在寻找一种治疗POP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例症状性POP-Q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要版(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其效果,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4±13.7)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3.5)min,无血管、神经、膀胱及肠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0.1±9.2)个月(3~18个月),无不适、感染及排异情况。2例补片暴露,对症治疗。无新发急迫性及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PFIQ-7评分(21.4±21.2)分较术前[(69.1±21.6)分]明显降低(P<0.05)。20例患者术后有性生活,术后3个月PISQ-12评分[(26.7±11.7)分]较术前[(81.3±12.6)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及患者性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随访。
纪妹史惠蓉苏玥辉赵曌王琳张孝艳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手术疗效生活质量
p16/Ki67细胞双染和配对盒家族基因1甲基化检测对细胞学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分流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p16/Ki67细胞双染和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甲基化检测在细胞学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中的分流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5 532例,其中TCT结果为ASC-US,并接受p16/Ki67细胞双染、PAX1甲基化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且结果有效的患者共431例,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比较p16/Ki67细胞双染、PAX1甲基化及p16/Ki67细胞双染+PAX1甲基化联合检测(以下简称联合检测)诊断CIN2+、CIN3+的效能,并计算不同方法的阴道镜转诊率。结果 p16/Ki67细胞双染、PAX1甲基化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AX1甲基化诊断CIN2+和CIN3+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60.28%、92.07%、81.67%、0.524和78.48%、86.93%、85.38%、0.654,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p16/Ki67细胞双染及联合检测(P<0.05),且约登指数最大。使用PAX1甲基化进行分流时,阴道镜转诊率降低73.13%。联合检测诊断CIN2+和CIN3+的灵敏度高于p16/Ki67细胞双染、PAX1甲基化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联合检测分流时,阴道镜转诊率降低44.78%,且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为100%。结论 对于分流细胞学ASC-US的患者,PAX1甲基化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阴道镜转诊率。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对宫颈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秦漓洪苏玥辉张梦真
miR-21靶向抑制RECK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放射敏感性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miR-2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以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RT-q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相邻非肿瘤组织、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以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ME180)中miR-21表达水平。通过CCK-8检测、Caspase3/7活细胞凋亡检测、伤口愈合试验、Transwell侵袭、克隆形成试验、蛋白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miR-21降低或RECK低表达对HeLa细胞活力、凋亡、迁移、侵袭、放射敏感性以及相关蛋白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21是否直接靶向RECK发挥调控作用。结果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相邻非肿瘤组织(P<0.05)。与H8细胞相比,HeLa、SiHa、ME180细胞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下调miR-21表达可显著性抑制HeLa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降低其放射耐受性,并且抑制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促进p21和Bax蛋白表达(均P<0.05)。miR-21可直接靶向结合RECK mRNA的3’-UTR,从而负向调控RECK表达;沉默RECK逆转了miR-21降低对HeLa细胞凋亡、迁移、侵袭、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论抑制miR-21表达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靶向促进RECK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苏玥辉张梦真
关键词:RECK基因HELA细胞系
绝经后盆底组织TGF-β_1和CollagenⅠ、Ⅲ表达与SUI的关系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Ⅲ(CollagenⅠ、Ⅲ)与SU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28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及Collagen阳性率,并选择同期3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14.30%、93.3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Ⅰ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62、98.15和100.0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Ⅲ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46、98.23和100.12。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及胶原蛋白含量水平低下有关。
任琛琛苏玥辉王鲁文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骨盆底
改良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在先天性无阴道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在先天性无阴道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11月对29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手术,且采用始基子宫及阴道板使阴道顶端加固。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30~100mL,平均60mL;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6.2d;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术后随访:外阴恢复正常形态,阴道壁光滑,黏膜粉红,湿润,弹性良好,无异味产生及性交不适。结论改良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纪妹史惠蓉赵曌符庆瑞刘会敏苏玥辉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先天性无阴道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原因探究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切口导致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众多行妇产科手术且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参与本次研究的临床工作者就150例女性患者术后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方位因素进行全面性探究,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般组与观察组)进行区别性治疗,予以一般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性病灶清除术,而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全面性研究发现,妇产科手术史以及子宫内膜碎片和体腔上皮是导致女性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同时,经针对性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均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一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67%。结论妇产科手术史以及子宫内膜碎片和体腔上皮是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因素,且同时采用常规药物与一次性病灶切除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并还可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化,临床应大力推广。
黄燕苏玥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原因
配对盒家族基因1甲基化与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在子宫颈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甲基化检测与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子宫颈病变406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4组:子宫颈炎组(14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7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119例)和子宫颈癌组(66例)。所有患者均行PAX1甲基化检测,其中同时行HPV E6/E7mRNA检测的患者有159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子宫颈癌组的PAX1甲基化率分别为10.3%、13.2%、39.5%、83.3%,HPV E6/E7mRNA阳性率分别为50.0%、68.6%、84.0%、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单独用于诊断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时,HPV E6/E7mRNA的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43.01%;PAX1甲基化的敏感度为55.14%,特异度为88.69%;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88.18%。结论:PAX1甲基化在诊断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在联合HPV E6/E7mRNA检测时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效东苏玥辉李盼盼张慧平张梦真
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Ⅰa2~Ⅱb2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312例,其中13例(0.99%,13/1312)术后发生肝转移。回顾性分析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子宫颈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3例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中,单纯肝转移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伴肝周淋巴结转移2例,仅表现为腰痛;伴肝外多发转移8例,其临床症状与转移部位相关。9例术后肝转移患者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其中5例(5/9)异常升高,异常指标主要为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子宫颈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2~22个月);肝转移灶的中位最大直径为3.0 cm(1.9~6.5 cm)、中位数量为4个(1~9个),肝转移灶累及单叶者6例、双叶者7例。(2)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子宫颈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状态与子宫颈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显著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有转移及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是影响子宫颈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术后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3例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中,随访期内9例死亡、4例存活,肝转移后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个月(3~3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伴肝外多发转移、肝转移后的治疗方式对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子宫颈癌术后肝转移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淋巴结有转移、病理类型为小细�
李盼盼苏玥辉张梦真
关键词:宫颈肿瘤肿瘤转移手术后并发症淋巴转移
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耻尾肌及泌尿生殖道结构和神经分布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耻尾肌和泌尿生殖道结构变化,并通过探寻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及神经肽Y(NPY)的分布变化为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失神经支配学说寻找进一步证据。方法:取SUI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标本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学差异,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PGP9.5、NPY表达情况。结果:①通过模拟产伤和绝经可以获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动物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容量和漏点压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HE染色显示,模型组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形态与对照组存在相似的改变,即肌肉含量减少、肌纤维萎缩变性、神经数量下降。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GP9.5和NPY存在于耻尾肌及泌尿生殖道结构中,且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PGP9.5和NPY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盆底肌肉及泌尿生殖道结构改变和神经源性损伤与SUI发生有关。
刘娅王鲁文苏玥辉朱旭明张秀娟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泌尿生殖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