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柳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美国红鱼“腐皮病”病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 2003年
- 从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美国红鱼 (Sciaenops ocellatus)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菌液浓度为 10 8 CFU/mL时,可致健康美国红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 100%死亡,确认该分离菌为美国红鱼'腐皮病'的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0/129(150 μ g)敏感, TCBS上生长呈黄色,氧化酶阳性,伏-普二试验阴性,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发酵阳性,甘露糖发酵阳性,阿拉伯糖发酵阳性,肌醇阴性,赖氨酸阴性,精氨酸阳性,鸟氨酸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七叶灵水解阴性, ONPG阳性,有动力,在盐度 0~ 60生长, 80和 100不生长, 30~ 40 ℃生长, 4 ℃、45 ℃不生长,鉴定该菌为河流弧菌( Vibrio fluviali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粘菌素 B、四环素、痢特灵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咽、庆大霉素、菌必治不敏感;对氯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利福平中度敏感.
- 纪荣兴胡石柳邹文政张坤宁
- 关键词:美国红鱼腐皮病病原河流弧菌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特性
- 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特征及对温盐度的适应性被引量:21
- 2006年
- 1996年3~6月采用人工注射LRH—A和HCG诱导鮸状黄姑鱼自然产卵受精,观察6批次胚胎发育的结构特征和1~16日龄仔鱼形态变化及温度、盐度对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为鮸状黄姑鱼大规模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其外部形态和胚胎行为的出现将鮸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17期,3日龄开口;鮸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6.3~30E,最适孵化温度为22-24℃;孵化盐度范围为13.7~53,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26.9~40.7,其中盐度为7.2时受精卵无法孵化,盐度在40.7以上的受精卵全部为浮性,盐度为26.9以下全部呈沉性;鮸状黄姑鱼仔鱼存活的适合盐度为20.2~33.4,随着仔鱼的生长,对耐盐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
- 黄永春胡石柳周泽斌郑建辉
- 关键词:温度盐度鮸状黄姑鱼胚胎发育
- 5种有机磷农药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2
- 2000年
- 研究了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呋喃丹和乐果等5种有机磷农药对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胚胎和前期仔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条件下,甲胺磷对胚胎的毒性最大;乐果对胚胎的毒性最小;敌百虫和敌敌畏对仔鱼的毒性大于其他3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和呋喃丹对仔鱼的毒性大于对胚胎的毒性,而乐果对两者的毒性基本相似。
- 洪万树单保党蔡光波胡石柳
-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胚胎仔鱼毒性
- 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
- 胡石柳张雅芝等
- 该项目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厦门海水网箱养殖品种老化,养殖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结合该市落实国家农业部和福建省政府关于渔民转岗就业,掌握一项养殖新技术的精神,充分利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水鱼类繁育试验基地及深厚的鱼类学、动...
- 关键词:
- 关键词:双棘黄姑鱼鱼类养殖
- 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 1998年
- 本文报道(鱼免)状黄姑鱼网箱养殖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细菌性烂鳃病:流行季节为5—8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川浓度10×10^(-6)漂白粉和10—20×10^(-6)呋喃西林分别浸洗3—5min,连续2、3次可治愈;细菌性竖鳞病:发病季节为4—12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治疗用40×10^(-6)高锰酸钾浸洗5—10min及呋喃西林粉末涂抹患处,或注射链霉素15—20mg/kg鱼;肠炎病:发病水温18—30.5C,流行高峰25—30C,危害各生长阶段鱼,防治方法为,每100kg鱼用呋喃唑酮3—5g或氟哌酸5—10g拌饵投喂,连用4—6d;湖蛭病:流行于12—5月水温22C以下吋,寄生于各龄鱼,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可用捕捉去除、淡水浸泡5—10min或5—6%盐水浸泡3—5min使虫体脱落;气泡病:发病季节5—9月,水温25—30.5C,危害体长150mm以下幼龟,将发病早期的个体移入水温较低、水质较清洁新鲜的水中,可使恢复正常。
- 纪荣兴胡石柳
- 关键词:鮸状黄姑鱼细菌性常见病害
- 几种常见农药(Pesticides)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h、48h、72h和96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mg/L,16.0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μg/L,4.9μg/L,1.60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 陈昕胡石柳
- 关键词:氰戊菊脂三唑磷胭脂鱼幼鱼急性毒性
- 几种常见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 2008年
- 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的LC_(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小时的LC_(50)值分别为2.0μg/L,0.049 mg/L,16.0 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小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μg/L,4.9μg/L,1.60 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 陈昕胡石柳
- 关键词: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胭脂鱼幼鱼急性毒性
-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4
- 1999年
-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表明:在网箱内培育3龄以上的亲鱼经激素诱导后可在网箱内自然产卵;催产激素LHRH-A和HCG,催产率达到100%;效应时间在36~40h之内;受精卵在水泥池充气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5.7%。在水泥池培育仔鱼的平均成活率为52%~75%,培育稚鱼的成活率为35%~45%,培育幼鱼的成活率为11%;使用土池培育早期仔鱼,15d仔鱼,22d稚鱼和27d稚鱼的成活率分别为8%,19%,30%和45%。在盐度30、水温24.2℃的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苗需要23h30min,在试验期间海水盐度为20~34,水温18~28℃,DO6.5mg/L以上,pH值为8~8.5。
- 胡石柳
- 关键词: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亲鱼培育受精卵孵化土池育苗石首鱼科
- 杜氏的一种细菌病病原菌研究
- 2002年
- 从患病的杜氏肾脏分离出Y 1菌。人工感染试验 ,当注射9.0×107 CFU/尾时 ,Y 1菌可致试验鱼100%死亡 ;注射9.0×106CFU/尾时 ,死亡率为50% ,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 ,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致病菌。Y 1菌为 :革兰氏阴性 ,有动力 ,杆状 ,极生单鞭毛 ;发酵葡萄糖 ,还原硝酸盐 ,氧化酶、触酶阳性 ,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 ,Y 1菌应为弧菌Vibriosp.。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对氨基糖甙类、呋喃类、
- 纪荣兴胡石柳邹文政
- 关键词:细菌病病原菌生化特性弧菌海水鱼
- 鮸状黄姑鱼生物学及养殖被引量:5
- 1997年
- 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 Chu,Lo & Wu)隶属于石首鱼科黄姑鱼属,闽、粤沿海渔民俗称鮸鲈,体重可达25—30kg,肉味鲜美,鱼鳔还具有药用价值,畅销于国际市场。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在闽、粤沿海放养当年人工苗(全长90—110mm),经189d网箱养殖最大体重可达1150g,经360d养殖最大体重可达1650g,成活率达到93.4%。目前闽、粤、浙、香港等地沿海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已扩大到3万口以上网箱,成为海水网箱养殖新兴的重要养殖对象。(图1)
- 胡石柳张其永
- 关键词:MIAN状黄姑鱼黄姑鱼生物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