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都市
  • 3篇消毒
  • 3篇家鼠
  • 3篇褐家鼠
  • 2篇地震
  • 2篇地震灾区
  • 2篇毒饵
  • 2篇伊蚊
  • 2篇灾区
  • 2篇震灾
  • 2篇杀灭
  • 2篇杀鼠灵
  • 2篇溴敌隆
  • 2篇蟑螂
  • 2篇灭鼠
  • 2篇灭效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监测分析
  • 2篇防制

机构

  • 16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6篇肖霖
  • 11篇廖骏
  • 11篇邓良利
  • 10篇何建邯
  • 10篇田汶佳
  • 8篇刘竹
  • 6篇蒋峥
  • 4篇马林
  • 4篇窦丰满
  • 4篇邓小华
  • 4篇张伟
  • 3篇谢大刚
  • 3篇叶庆临
  • 3篇陈怀毅
  • 3篇李鹏
  • 2篇王莉
  • 2篇朱万任
  • 2篇张静
  • 2篇贾勇
  • 2篇时炜

传媒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凝血灭鼠剂两种剂型的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溴敌隆小麦毒饵和溴敌隆苹果颗粒饵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毒杀效果;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计算校正灭鼠率。结果溴敌隆小麦毒饵的摄食系数为1.25,溴敌隆苹果颗粒饵剂为0.066;溴敌隆小麦毒饵实验室灭鼠率为100%,溴敌隆苹果颗粒饵剂实验室灭鼠率为90%;现场校正灭鼠率,溴敌隆小麦毒饵为80.34%,溴敌隆苹果颗粒饵剂为53.04%。结论溴敌隆小麦毒饵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及室内毒杀效果,现场条件下溴敌隆小麦毒饵灭鼠更好,可以用于社区的大面积灭鼠。
邓良利何建韩廖骏田汶佳肖霖蒋峥谢大刚刘竹窦丰满
关键词:适口性灭鼠效果抗凝血灭鼠剂
八种消毒剂对埃尔托弧菌杀灭效果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解8种消毒剂杀灭埃尔托(Eltor)弧菌效果和指导消毒实践,采用能量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对8种消毒剂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能量试验测出各种消毒剂最低有效杀菌浓度分别为:复方消毒剂溶液体积分数37.5%、新洁灵300mg/L、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有效氯均为200mg/L、过氧乙酸100mg/L、碘伏有效碘100mg/L。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完全杀灭泥土载体中埃尔托弧菌所需各种消毒剂剂量分别为:TC101有效氯300mg/L作用3min、消洗灵有效氯600mg/L作用5min、次氯酸钠有效氯500mg/L作用5min、过氧乙酸300mg/L作用1min;完全杀灭田土载体中埃尔托弧菌所需各种消毒剂剂量均高于泥土中所需剂量;使用次氯酸钠杀灭河水中埃尔托弧菌需用有效氯20mg/L作用60min;完全杀灭医院污水中埃尔托弧菌需用次氯酸钠有效氯100mg/L作用60min。
廖骏叶庆临王莉王兴华肖霖
关键词:消毒剂杀灭效果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杀工作思路被引量:1
2010年
刘竹叶庆临马林窦丰满何建邯邓小华廖骏陈怀毅肖霖王莉朱万任
关键词:地震灾区
都江堰市震后20天疾病防治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各乡镇灾民聚居点卫生现状,评估抗震救灾防病工作队前期工作成效,为下一步调整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市区及1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加强对全市27家医疗机构的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督导和传染病疫情监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范围内现有灾民聚居点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共调查到18个乡镇的107个灾民聚居点。结果凋查的聚居点的卫生工作现状总体较好,临时住所多以帐篷(75.70%,81/107)和自搭棚(19.63%,21/107)为主,69.16%(74/107)使用自来水,94.39%(101/107)消毒杀虫工作有专人负责,据目测法观察到的厕所和垃圾堆的平均蝇密度为2只/视野;聚居点的居民对基本卫生防病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卫生知识知晓率、采取正确行为和态度的比例均在90%以上;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网及灾区手机疫情直报系统监测,结果显示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发病增高的趋势。结论灾后20d来,灾区卫生防病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聚居点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没有出现肠道、呼吸道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傅小鲁贾勇尹仲良岳勇刘竹宋志勇杜长慧陈怀毅廖江肖霖邓小华
关键词:自然灾害问卷调查
2008年成都市城区冬季蟑螂侵害调查及现场毒饵防治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冬季成都市城区中小餐饮行业蟑螂侵害情况及评估使用灭蟑毒饵灭蟑活动的防治效果、方法使用粘蟑盒法及目视法监测灭蟑前后蟑螂密度。结果用目视法调查了五个城区109家餐饮企业的厨房操作间.发现蟑螂种类均为德国小蠊,总的侵害率为67.9%.密度为21.6只/家。群众灭蟑效果:抽样调查了五个城区85家获得免费蟑螂毒饵.在统一时间自行投药的餐饮企业.总的侵害率为65.9%.密度为11.3只/家。与投放灭蟑毒饵前比较,可以看出企业蟑螂侵害率变化不明显,但蟑螂密度下降了47.7%。专业防治结果显示灭蟑效果温江区杀灭率为83.8%,锦江区为95.0%。结论成都市城区中小餐饮行业冬季蟑螂侵害比较严重,需要开展经常性的控制活动、群众自行投饵的防治效果远低于专业人员的防治效果,说明要提高防治效果必须有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廖骏窦丰满何建邯邓良利肖霖
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对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抗药性水平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种群对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抗药性水平,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凝血反应法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成都地区褐家鼠对杀鼠灵ED50为0.873(雄)和1.439(雌)mg/kg;对溴敌隆ED50为1.091(雄)和1.296(雌)mg/kg。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该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0.578~0.676之间;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2.125~2.321之间。结论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对溴敌隆已产生抗药性,对杀鼠灵未产生抗药性;在鼠害治理中,杀鼠灵可作为替代药物。
邓良利马林孙毅时炜田汶佳何建邯廖骏肖霖刘竹张静蒋峥
关键词:褐家鼠抗药性杀鼠灵溴敌隆凝血反应
成都市致倦库蚊对3种常见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2017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浸渍法。结果成都市致倦库蚊对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抗性系数分别为9.5和2.5;对DDVP抗性系数为1.1,属于敏感种群。结论蚊虫抗性的产生是其长期接触杀虫剂的必然结果,抗性的发展程度与杀虫剂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停用杀虫剂后,蚊虫敏感性会逐渐恢复。
李鹏田汶佳张伟邓良利肖霖
关键词:致倦库蚊杀虫剂浸渍法抗性
2016年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掌握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3—11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 2016年成都市除3月外,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CI=7.10、HI=7.04、BI=9.46),叮咬指数为5.93只/(人·h)。结论成都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密度监测和环境综合治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张伟刘竹邓良利田汶佳魏文娟何建邯肖霖李鹏
关键词:白纹伊蚊
成都市4种鼠传病原体的带毒率调查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鼠类携带4种常见病原体的情况,为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夹夜法在成都市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农贸市场等生境捕获鼠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钩端螺旋体和恙虫病东方体4种病原体。结果 全市7个区县共捕获鼠类207只,总捕获率为1%。其中褐家鼠150只,占72.46%;黄胸鼠57只,占27.54%。4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汉坦病毒3.86%,钩端螺旋体1.45%,新型布尼亚病毒0.48%,恙虫病东方体尚未检测出。结论 需对重点行业开展灭鼠工作,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田汶佳张伟邓良利陈振华胡力文廖骏肖霖
关键词:褐家鼠黄胸鼠新型布尼亚病毒恙虫病东方体
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探讨白纹伊蚊的药物防制效果。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成蚊叮咬指数调查白纹伊蚊密度,采用成蚊的密度下降率评估灭效。结果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18.90,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23.70,成蚊叮咬指数为12.98只/(人·h),居民区BI、CI及成蚊叮咬指数均高于公园绿化带。白纹伊蚊BI值和CI值在6~9月呈现高峰,成蚊在8月达到峰值。白纹伊蚊幼虫CI值在废旧轮胎达100.00,在闲置容器(碗、瓶、缸、罐),贮水池、缸、盆分别为38.78和35.03。居民区和公园均采用10%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1:100稀释)滞留喷洒,10 d后灭效为90.5%。结论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应进一步采取孳生地治理等防制措施。采用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滞留喷洒对于园区内白纹伊蚊防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刘竹邓良利张伟田汶佳何建邯廖骏肖霖李鹏
关键词:白纹伊蚊防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