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细胞中间脆性方法的简化及临床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中间脆性(MCF)操作方法简化的可靠性以及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2例正常对照,44例贫血进行MCF测定,并测定其他血液学指标与46例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MCF4.21±0.18与病例组的MCF3.53±0.20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RDW):病例组和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病例组与缺铁性贫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中间脆性结合其他血液学指标对筛查地中海贫血和诊断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
- 刘彩辉巫远忠刘瑞玉罗秀清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
- 脑梗死患者114例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和血栓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Latex法分别对 3 0例正常组 ,114例病例组进行血浆D 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D 二聚体水平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 ,溶栓后升高更明显 ,正常组全部阴性。与正常组对照差异非常显著 ( χ2 检验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和损伤 ,D 二聚体则随之升高 ,其水平检测对观察脑梗死病人的病情。
- 罗秀清
-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血浆
- 华法林的Roberts的应用方法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法(Roberts 用法指南)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以期达到快速、安全、稳定和有效的抗凝。方法符合抗凝治疗的心源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4个年龄组,各年龄组华法林的起始量不同,每日服华法林1次,服药后16~17h 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计算 INR。首剂后的头3天,根据当天 INR 的结果及对应的年龄组决定当天华法林的用量,第4剂的华法林剂量设定为维持量。INR 2.0~3.0为目标。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皮下注射或肝素(UH)持续静脉注射,当达目标的抗凝强度时,则停用 LMWH 或 UH。结果 33例患者中有11例和17例分别于服第2和第3剂华法林16h 后 INR2.0~3.0,第3剂华法林后共有28例(84.8%)INR 2.0~3.0,且多数患者1个月内的 INR 维持稳定。1个月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7例,无变化3例,未发现卒中复发者。其中19例服药≥6个月。结论按华法林的 Roberts 用法指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可达到快速和有效抗凝强度,在1个月内基本可维持抗凝的稳定,能有效预防心源性脑梗死的复发。
- 罗伟良徐剑斌黄耀忠许南燕刘武邱金华邓宇平黄林辉刘瑞玉罗秀清
-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华法林抗凝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ICAM-1和TGF-β_1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再障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 β1)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再障 3 0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5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血清sICAM - 1和TGF - β1水平 .结果 慢性再障 (CAA)组sICAM - 1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TGF - β1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和MDS组sICAM - 1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1) ,TGF - β1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均 <0 0 1) .SAA组sICAM - 1较CAA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MDS组与CAA组比较 ,sICAM - 1明显增高 (p <0 0 1) ,MDS组与SAA组比较 ,TGF - β1明显增高 (p <0 0 1) .动态观察 10例再障 ,随着病情的好转 ,sICAM - 1水平逐渐下降 ,TGF - β1水平趋于上升 ;当病情加重时 ,sICAM - 1上升 ,TGF - β1下降 .血清sICAM - 1和TGF - β1接近正常者疗效、预后好 .结论 高水平的sICAM - 1和低水平的TGF - β1可能参与再障造血干 /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态检测sICAM - 1和TGF - β1水平 ,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
- 张舜玲刘瑞玉许先吟李鹤维罗耀光胡俊陈立巫远忠罗秀清曹海燕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TGF-Β1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型再障(SAA)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慢性再障(CAA)和MDS患者血清IL-10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L-12水平较正常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CAA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较MDS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和MDS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CAA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MDS患者较SAA患者血清sFas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10、IL-12和sFas可能参与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 刘瑞玉张舜玲许先吟李鹤维罗耀光胡俊陈立巫远忠罗秀清曹海燕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可溶性FAS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_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 张舜玲刘瑞玉许先吟李鹤维罗耀光刘志红陈立胡俊巫远忠罗秀清曹海燕
- 关键词:白血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白血病抑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