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云
-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绵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低温燃烧法合成γ-LiAlO_2: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被引量:2
- 2012年
- 低温燃烧法合成了γ-LiAlO2: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RD、SEM、PL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四方晶系结构,在395nm的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峰位于578、588、613、651和700nm,对应Eu3+离子的5 D0→7FJ=0,1,2,3,4的能级跃迁,主峰位于613nm处。其发光强度与Eu3+和H3BO3的掺量密切相关。
- 张欢童云杨定明陈菊
- 关键词:低温燃烧法红色荧光粉
- 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沉淀法,以水溶液为反应体系,无机物(硫酸氧钛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模板剂,制备出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优选出最佳工艺。采用比表面仪、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镜等仪器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比表面积为121 m2.g-1,晶粒尺寸为12nm,介孔平均孔径为10 nm,粉体粒径<100 nm等特征的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 戴亚堂陶宁童云涂铭旌
- 关键词:纳米粉体介孔二氧化钛锐钛型沉淀法
- 脉冲复合镀层Ni-W-P-SiC和RE-Ni-W-P-SiC的组织与相结构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运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分析研究了Ni-W-P-SiC和RE-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Ni-W-P-SiC和RE-Ni-W-P-SiC两种脉冲复合镀层表面比相应直流镀层光滑平整细腻得多,脉冲参数不同会得到表面平整程度和粒度不同的镀层,稀土的加入使RE-Ni-W-P-SiC复合镀层比Ni-W-P-SiC复合镀层晶粒更细小、截面更均匀;同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的截面形貌也有影响,Ni-W-P-SiC、RE-Ni-W-P-SiC脉冲镀层在镀态时都是非晶态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两脉冲复合镀层的非晶态形态逐渐减弱,镀层逐渐向晶态转变,Ni3P相的衍射峰逐渐加强,且不断出现新相的特征峰;稀土元素的加入对脉冲镀层在镀态和热处理时相结构有一定程度影响。
- 张欢郭忠诚杨定明童云白进伟
- 关键词:脉冲
- 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经过磁选、熟化、除杂等生产工艺制备了超细氧化铁粉末和铁盐。研究了熟化温度、时间及合成因素对产品粒度的影响。制备的产品粒度为亚微米级、纯度达99.5%以上。为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 童云胡文远
- Cr(acac)_3的制备及其谱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利用CrCl3·6H2O和配体乙酰丙酮反应合成乙酰丙酮铬,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对样品进行X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以及拉曼光谱等光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乙酰丙酮铬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属于π→π*跃迁和n→π*跃迁,其红外及拉曼的特征谱图表明,分子内部以乙酰丙酮羰基O原子与Cr(Ⅲ)配位。结合光谱分析,表明实验条件下乙酰丙酮铬相关的结构特征良好。
- 穆兰廖辉伟童云郑敏
- 关键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
- 纳米CuFe2O4催化硫酸铜热分解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硫酸铜的热分解行为研究了纳米铁酸铜的催化机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纳米CuFe2O4催化剂,并测定了不同成分和用量的催化剂对硫酸铜热分解温度及热分解表观活化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铁酸铜晶体进行表征,用差热分析(TG—DSC)法测定硫酸铜的分解热变化量以衡量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Cu^2+、Fb^3+物质的量比为1:1,质量分数为20%的CuFe2O4对CuS04的催化效果最佳,该奈件下CuSO4的高温分解峰与低温分解峰重合,分解峰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了29.5℃,表现分解热吸热量降低了112.1 J/g。
- 廖辉伟穆兰宋玉亮童云郑敏
- 关键词:催化热分解
- 纳米SiO_2载银抗菌剂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多孔纳米SiO2,采用吸附法在其表面负载银,用载银的粉体抑菌圈直径表征抗菌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硝酸银浓度及吸附温度与负载量的关系,并考查了焙烧温度与抗菌性能的关系。
- 童云
- 关键词:纳米SIO2抗菌性能
- 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铁酸铜及其表征被引量:11
- 2008年
- 为获得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铁酸铜(CuFe2O4)粉体,本文中以硝酸铜、硝酸铁及氢氧化钠为反应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CuFe2O4粉体,研究了前驱体组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对CuFe2O4粉体制备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中NO3-的存在将导致产物中铁酸亚铜CuFeO2的产生;在反应温度为320℃、以PVA作分散剂、保温3h的水热条件下可合成纳米CuFe2O4粉体。
- 廖辉伟宋玉亮童云穆兰郑敏
- 关键词:水热合成
- 纳米SiO_2载银抗菌剂的研究
- 2005年
-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多孔纳米SiO2,采用吸附法在其表面负载银,用载银粉体的抑菌圈直径表征抗菌性 能,研究了吸附时间、硝酸银浓度及吸附温度与负载量的关系,并考察了焙烧温度与抗菌性能的关系。
- 童云
- 关键词:纳米SIO2抗菌性能
- 载银纳米铁酸铜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被引量:9
- 2010年
- 以纳米铁酸铜(CuFe2O4)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通过吸附制备载银抗菌剂,用抑菌圈直径和杀菌率表征抗菌性能。选择pH值范围为5.5~7.0、吸附时间8h、吸附温度50℃为纳米CuFe2O4对银离子的吸附条件。当焙烧温度为500℃时Ag+能够有效缓释,并具有抗菌持久性。具有相近粒径和相同载银量的载银纳米CuFe2O4抗菌能力强于载银纳米SiO2。载银纳米CuFe2O4抗菌剂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随着抗菌剂载银量的增加抗菌能力增强,抗菌剂的焙烧温度影响银离子的溶出能力与缓释能力。载体本身较强的吸附、催化能力产生的对细菌的破坏及其中铜元素的存在有利于增强抗菌剂抗菌性能。
- 廖辉伟穆兰童云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载银抗菌剂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