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章太平

章太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细胞癌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干细胞
  • 2篇肝干细胞
  • 2篇癌组织
  • 2篇CAS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导管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10...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10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章太平
  • 10篇胡勇
  • 9篇王健
  • 8篇徐军
  • 5篇余宏宇
  • 3篇王星星
  • 1篇童清平
  • 1篇罗福成
  • 1篇裴红
  • 1篇李超志
  • 1篇张勇
  • 1篇姜宏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腿骨外软骨肉瘤1例
2001年
胡勇章太平
关键词:罕见肿瘤分化型
免疫荧光法检查自身抗体183例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183例自身抗体,发现阳性者46例,占受检总例数的25.14%。镜下观察阳性者呈黄绿色荧光,即证明病人存在对该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对阳性病例可进一步作滴度检测。作者认为,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自身抗体检查对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吴德平林宁章太平石砳磊
关键词:免疫荧光法自身抗体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AS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CA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CAS和HER2、ER、PR以及ki-67指数的关系。结果 CAS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异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4.3%、25.0%、40.0%、60%、75.5%(P=0.000),CAS、HER2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核分裂像、淋巴结转移有关;CAS评分与ki-67指数(r=0.439,P=0.003)和HER2评分(r=0.598,P=0.000)正相关。结论 CAS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增殖、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肿瘤标记物,CAS蛋白的表达和HER2有一定的相关性。
徐军胡勇王健章太平余宏宇
关键词:乳腺肿瘤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996年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临床推广应用价值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童清平,罗福成,裴红,许蕾岚,石■磊,张勇,章太平关键词超声学;活组织检查,针吸;肿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45.1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在国内已有报道,但尚未广泛开展,仅局限于少数医院...
童清平罗福成裴红许蕾岚石石磊张勇章太平
关键词:肿瘤超声波引导活检
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肝前体细胞的免疫组化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肝前体细胞(hepatic progenitor cells,HPCs)、小管样反应、中间型肝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和数量变化,以及与肝细胞再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按炎症活动度(G)分为轻、中、重三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胆细胞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kit、CD34)的表达,并以Ki-67标记增殖的肝细胞,用CK7/CK19作为标记物对符合定义的HPCs、中间型肝细胞进行计数,小管样反应程度的判定利用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阶段即存在HPCs的活化和小管样反应,其数量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而增加,均表达CK7、CK19、GST-π和AFP,肝细胞增殖指数在轻、中度肝炎中逐渐增加,重度肝炎、肝硬化患者增殖的肝细胞数下降,而中间型肝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小管样反应面积百分比与HPCs数目正相关(r=0.739,P<0.05),中间型肝细胞数目与HPCs数目正相关(r=0.61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不仅有成熟肝细胞增殖,也存在肝前体细胞活化和分化,可能参与肝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胡勇徐军周继王健章太平余宏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前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组织肝干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胚胎肝组织中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变化,探讨人肝干细胞的来源、分化与迁移规律。方法: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4~35周龄胚胎肝组织中几种细胞的肝胆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c-kit)的表达及变化。结果:AFP阳性表达始于4周龄胚胎肝,至16~24周龄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仅部分胆管板和少数界板细胞阳性;GST-π阳性表达始于6周龄后的胚胎肝肝索细胞和8周龄后胆管板细胞,但26周龄后仅部分胆管板细胞及少数界板细胞阳性。CK19在6~11周龄肝索细胞内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但胆管板细胞始终阳性;CK7仅限于14周龄之后的胆管板细胞和胆管上皮内表达。8周龄胚胎肝胆管板中开始可见CD34和c-kit阳性细胞,肝索和门静脉附近间充质内也可见少数表达CD34和c-kit的单个核细胞;但21周龄后CD34和c-kit阳性细胞仅见于胆管板及汇管区间充质内而肝索内少见。结论:4~16周龄胚胎肝细胞主要由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组成;16周龄胚胎肝内大部分肝索细胞开始表现出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特点,而作为未来Hering管细胞来源的胆管板则仍含有肝干细胞;胚胎肝内部分肝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造血系统;这些与前期研究提出的“肝流域假设”中涉及肝干细胞所在及来源的假设相吻合。
徐军胡勇王健周继章太平余宏宇
关键词:胚胎肝干细胞
肛门乳头状汗腺瘤1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女,50岁。大便带血伴异物脱出感10余年。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齿状线11点见一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尚可。组织病理学检查:低倍镜下,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央含纤维脉管轴心;高倍镜下,腺管和乳头状结构均由内层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病理诊断:肛门乳头状汗腺瘤。患者行肿块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
王星星胡勇徐军章太平王健
关键词:肛门乳头状汗腺瘤
AgNOR技术在宫颈癌诊断的应用
1995年
AgNOR是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简称。近年来AgNOR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检测癌前病变,研究肿瘤的分级分型以及与临床愈后的关系。本文运用AgNOR技术对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癌进行形态计量研究,以探讨其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姜宏章太平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块切面见浅黑色斑纹,两例均显示一般副神经节瘤组织学表现,同时又见肿瘤细胞内含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CgA(+),NSE(+),Syn(+),S-100部分支持细胞(+),CK(-),EMA(-),例1 HMB45(+)。两例分别随访2、8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是副神经节瘤中一种少见亚型,瘤细胞内含多少不等的色素颗粒。需与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类癌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鉴别。
胡勇章太平王健
关键词:肿瘤副神经节瘤黑色素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肝干细胞标记物的检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肝干细胞标记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征。方法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AFP、GST-π、CK19、c-kit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结果c-kit、AFP、GST-π、CK19阳性率分别为13.3%(6/45)、53.3(24/45)、60.0%(27/35)、37.8%(17/45);癌旁组织也不同程度表达肝干细胞标记;血anti-HBc阳性、癌组织AFP阳性患者癌组织CK19阳性率分别高于血anti-HBc阴性、癌组织AFP阴性患者。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均有部分细胞表达肝干细胞标志,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展有关。
徐军胡勇王健章太平余宏宇
关键词:肝肿瘤肝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