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祁莉

祁莉

作品数:77 被引量:599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降水
  • 18篇热带
  • 16篇副热带
  • 15篇季风
  • 14篇西太平洋
  • 14篇环流
  • 12篇青藏
  • 12篇青藏高原
  • 12篇副热带高压
  • 8篇大气环流
  • 7篇西太平洋副热...
  • 6篇暖池
  • 6篇西太平洋暖池
  • 6篇夏季
  • 6篇季风槽
  • 5篇探空
  • 5篇探空资料
  • 5篇气候
  • 5篇气温
  • 5篇全球变暖

机构

  • 76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教育部
  • 3篇江西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辽宁省气象服...
  • 2篇辽宁省防雷技...
  • 2篇上海市气候中...
  • 2篇福建省气候中...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邯郸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7篇祁莉
  • 59篇何金海
  • 14篇张文君
  • 8篇张祖强
  • 7篇谢潇
  • 4篇刘丹妮
  • 4篇武丰民
  • 4篇池艳珍
  • 4篇管兆勇
  • 3篇吴志伟
  • 3篇王黎娟
  • 3篇王迪
  • 3篇詹丰兴
  • 3篇何珊珊
  • 3篇王静
  • 2篇栾健
  • 2篇占瑞芬
  • 2篇朱占云
  • 2篇徐海明
  • 2篇温敏

传媒

  • 11篇大气科学学报
  • 7篇高原气象
  • 6篇大气科学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气象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第30届中国...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季青藏高原绕流作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受青藏高原地形影响,低层西风气流在高原西侧分支,从南北两侧绕流,于高原东侧汇合,在其边缘附近形成一正一负2个对称的涡旋(下称"涡旋对")。文中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51—2004年再分析资料,研究发现涡旋对在700hPa上最明显。将700hPa正、负涡旋对平均涡度之差定义为春季绕流指数,可以定量地表征高原绕流作用强弱。研究还发现,1951—2004年春季绕流指数存在准18a、准10a、准4a的周期振荡,春季绕流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高原绕流作用的强弱。利用全国160站1951—2004年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春季绕流作用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发现,强高原绕流作用不仅有利于中高纬冷空气向中国北方输送,使西北、东北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偏低,而且也有利于冷空气绕高原南下,使江淮部分地区春季气温也偏低;同时也有利于高原东南侧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及江南地区输送,偏南暖湿气流和偏北冷干气流在32°N附近辐合偏强,有利于江淮地区春季降水偏多。此外,春季绕流指数对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夏季气温具有指示意义,当春季绕流指数偏强(弱)时,同年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夏季气温偏低(高)。
蒋艳蓉何金海祁莉
关键词:涡旋对降水气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与副高不连续南北进退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国台站资料以及TRMM卫星降水资料等,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揭示了副高双脊线的建立过程和影响因子,指出了双脊线过程对副高中短期南北进退/(特别是不...
祁莉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季风动力机制
文献传递
'南生南存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维持机制初探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江苏夏半年的降水和旱涝有重要影响,其双脊线过程是一个既具有普遍性又有一定持续时间的现象,它对副高南北进退(特别是不连续南北进退)、进而对江淮梅雨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研究双脊线过程对深入认识副高及预测有重...
祁莉何金海张祖强管兆勇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亚-太平洋地区环流场和热力场由冬向夏转换的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青藏高原逐日视热源资料,分析了东亚-太平洋地区对流层热力场和环流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太平洋热力场上呈现出冬、夏半年反向的特征,冬半年热力格局为"西冷东暖",夏半年则转为"西暖东冷",冬半年向夏半年的过渡发生在3月底4月初,相应地,我国东部上空视热源也从冷却转为加热。热力场季节转换的同时,对流层各层环流形势也发生了调整:低层大陆冷高压减弱、东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西伸,形成东亚-西太平洋35°N以南一致的南风区;中层西风带发生了长波调整,由冬季"三槽型"向夏季"四槽型"过渡,西风急流减弱、北移;高层反气旋中心更替,我国上空偏南风由偏北风替代。环流的演变自低层向高层推进,下垫面感热加热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低层环流的调整以及上升运动的发展,与上升运动相伴的凝结潜热释放则增强了东亚上空的热源,进一步加强了"西暖东冷"的热力格局,从而推进中高层环流的演变。环流调整的时间与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建立的时间一致,因此,由热力场季节变化引起的对流层环流形势的调整可看成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型的建立过程。
池艳珍刘丹妮何金海祁莉
关键词:热力场环流场
江南雨季降水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江南地区逐旬降水资料,研究江南地区4—6月(江南雨季,亦泛称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期暖池热含量与江南雨季降水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前期7—8月暖池关键区(130. 5°~150. 5°E,3. 5°~11. 5°N)热含量高(低)可以作为预报江南雨季旱(涝)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对4—6月环流和降水有重要影响。冷水年,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导致副高西伸加强,显著加强了其西侧暖湿气流向江南地区输送,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导致江南地区对流上升运动增强,暖水年相反,表明冷(暖)水年江南雨季降水偏多(少)。就影响机制而言,在前期夏季,关键区南侧存在异常强西风,导致在秋末形成了菲律宾异常反气旋,以及关键区附近(东侧)有冷(暖)海表温度异常发展,在当年春季和夏初该反气旋移到菲律宾以北。直到4月,次表层冷水团上传导致冷SST异常维持并加强了该异常反气旋,其西侧西南暖湿气流将水汽从南海和菲律宾海地区源源不断地向江南地区输送。同时,西印度洋暖海温和赤道印度洋东风异常也逐渐发展增强,在热带印度洋形成东西向异常垂直环流,其下沉支始终在西太平洋维持,导致了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的维持,并进一步引起江南地区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同时,副热带西风急流轴南压引起的高空强辐散,也有利于上升运动和对流活动在江南地区发展。正是上述过程和机制,导致了前期热含量异常偏低(高)时,我国江南雨季降水偏多(少)。
任倩祁莉詹丰兴何金海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
非ENSO事件次年大西洋海温异常对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低频活跃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低频活动明显,并存在显著年际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夏季高原区域内大气热源准双周分量的标准化方差为该年的低频活跃度,其对中国东部天气变化有一定指示意义,高原低频活跃度较大时,中国东部夏季存在"旱涝并存"和"旱涝急转"现象。通过诊断分析,发现多个海温关键区都对低频活跃度有一定影响,不同年份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ENSO事件次年,主要是太平洋海盆区域内海温异常影响青藏高原夏季低频活跃度;非ENSO事件次年,大西洋海盆区域内的三极型海温异常起主要影响作用。在非ENSO事件次年,前期冬春季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能够激发出异常的类EU波列,影响高原区域上空的大气环流。在同样的触发机制下,正位相时的类EU波列有利于云辐射反馈的发展,负位相时的类EU波列不利于云辐射反馈的发展,从而影响夏季高原热源低频活跃度。
于浩慧祁莉何金海
关键词:青藏高原
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
何金海杨修群江志红徐海明王黎娟吴志伟朱益民祁莉
本项目由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南海季风试验”项目集成,属大气科学领域,是当代前沿性研究。我国受东亚季风变异影响,旱涝等气象灾害频发。为此,本项目围绕东亚季风的建立特征、季节推进和季节内进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以及我国旱涝...
关键词:
关键词:旱涝东亚季风多尺度
1980—2009年中国东部上空温度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中国地区137个探空站及地面160站资料,分析了1980—2009年中国东部上空温度变化特征。近30年来中国东部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中下层的降温幅度大于对流层中下层的增温幅度。东北地区上空温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大,东南地区上空温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小。中国东部中低空(近地面至500 hPa)温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不同:35°N以北无降温,以南有降温;冬季均升温,夏季有降温。
谢潇祁莉何金海
关键词:探空资料温度变化
冬季西太平洋暖池与华南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1951—2010年全国台站冬季降水观测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探讨了西太平洋暖池与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与我国华南冬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在1972年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70年代前两者弱的负相关未通过信度检验,而70年代后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5^-0.6。回归分析显示,70年代前,暖池对产生华南冬季降水的水汽条件以及动力条件等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其与华南冬季降水的关系不明显。70年代后,暖池偏暖时,在菲律宾海区域激发出一个显著的气旋性环流,该环流西北侧的偏北风不利于南海地区水汽向我国华南地区输送,华南地区水汽辐散增强,而且南支槽地区对流减弱,南支扰动不活跃且扰动不能向下游地区传播,华南地区扰动活动减弱,此外暖池偏暖使北半球经向环流显著增强,且下沉支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加强了华南地区的下沉运动,因而华南地区冬季降水显著偏少;暖池偏冷时,情况相反。
何金海袁良祁莉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年代际变化
4种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0
2011年
根据NCEP/NCAR、NCEP/DOE、ERA-40和JRA-25共4种比较常用的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研究作了概述。结果表明:4种资料既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又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上差异显著;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普遍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低纬地区好于高纬地区,这可能与中国地面气象站点"东密西疏"有关;1979年前的再分析资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应用该时段NCEP/NCAR资料研究长期气候变化研究时需要谨慎;再分析资料的不同要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适用性不同,因此应分区域、分要素和分季节选择合适的资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再分析资料的优缺点及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旨在为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研究选用再分析资料提供借鉴和参考。
谢潇何金海祁莉
关键词:NCEP/NCARERA-40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