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威

作品数:16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净初级生产力
  • 4篇保护区
  • 4篇初级生产力
  • 3篇样区
  • 3篇植物
  • 3篇羌塘
  • 3篇羌塘高原
  • 3篇高山植物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净初级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工程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基于GIS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16篇祁威
  • 13篇张镱锂
  • 8篇刘林山
  • 4篇于海彬
  • 4篇王兆锋
  • 4篇丁明军
  • 4篇摆万奇
  • 3篇高俊刚
  • 3篇吴雪
  • 2篇周才平
  • 2篇胡忠俊
  • 2篇李士成
  • 2篇赵志龙
  • 2篇邓祥征
  • 2篇郑度
  • 1篇王兆华
  • 1篇张帆
  • 1篇张雪艳
  • 1篇战金艳
  • 1篇丹利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Journa...
  • 1篇自然地理学创...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区四种高山植物的空间遗传格局被引量:1
2014年
青藏高原地区景观特征影响着高山植物的现代遗传格局。基于叶绿体DNA(cpDNA)变异数据,运用GIS空间插值方法和Monmonier算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4种高山植物长花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西川红景天(Rhodiola alsia)、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4种高山植物的遗传景观格局中,高值区域主要位于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地区,每种植物的地理隔离也位于这个地区;Partial Mantel test检测表明,地理隔离均显著影响4种植物种群的基因交流,验证了长期地理隔离造成的种群分化是产生该地区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
于海彬张镱锂刘林山祁威
关键词:地理隔离GIS青藏高原
生态工程建设对青藏高原羌塘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基于表征生态系统功能状况的NPP变化系列数据,本文以青藏高原羌塘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区对比法选取自然保护区内、外10组对比样区,将研究时段按照自然保护区建立及新生态工程实施划分成三个阶段,通过时空尺...
祁威摆万奇张镱锂吴雪李兰晖周才平丁明军
关键词: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工程实施对羌塘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有效评估生态工程建设对青藏高原典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基于表征生态系统功能状况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系列数据,采用样区对比法系统分析了羌塘和三江源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及2004/2005年实施的新生态工程的效果。研究表明:(1)1982–2009年间,在10组对比样区中有9组保护区内样区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2004年后新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良好,有8组对比样区生态状况转好;(3)在所有高寒草地类型中,新生态工程对高寒草甸类型样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
祁威摆万奇张镱锂吴雪李兰晖丁明军周才平
关键词: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羌塘
区域城镇化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城镇作为具有异质性、多宜性和资源有限性特征的地域,在保障资源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三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持。合理调控城镇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利用,保障产业转型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亟待构建城镇化效...
张帆战金艳贾斯琪祁威
关键词:DEA模型空间自相关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究被引量:16
2018年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_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和2℃阈值情景,探讨了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与地表温度时空关系,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状况下主要国家碳排放空间评价以及温控1.5℃和2℃阈值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和减碳社会经济代价评估等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模型方案,并提出了构建新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拟为国家制订各项应对碳排放和减碳战略与对策、减缓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转型、提升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邓祥征丹利丹利叶谦王兆华刘宇张雪艳张帆祁威王佩白羽萍
关键词:全球变化碳排放减碳气候变化经济学
青藏高原特有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多样性分布格局被引量:38
2018年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种子植物,但对该地区特有植物的区系特征以及多样性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植物志(书)以及在线数据库,整理了只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分析了它们的科属特征、区系成分以及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共有特有种子植物3,764种,隶属113科519属,多数为草本植物(76.3%);包含10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毛茛科、列当科等15个,属有马先蒿属(Pediculari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紫堇属(Corydalis)等7个;从属的区系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主导(67.5%)。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多样性格局呈现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而且多数物种分布在高原的中海拔地带。理解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特征及多样性格局对探讨高原植物区系的演化历史和物种保护有重要启示。
于海彬张镱锂张镱锂陈朝刘林山
关键词:植物区系高山植物青藏高原
基于能值分析的北京区县尺度的新陈代谢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正经历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并逐渐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然而,北京面临着资源消耗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能值理论,从区县尺度对...
祁威邓祥征褚茜赵春红张帆
关键词: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1971-2009年珠穆朗玛峰地区尼泊尔境内气候变化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珠穆朗玛峰南坡尼泊尔境内(科西河流域)的10个气象站1971-2009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状况及其时空特征,并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气候进行比较,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1)1971-2009年间,珠穆朗玛峰南坡年平均气温为20.0℃,线性升温率为0.25℃/10a,与北坡主要受年平均最低气温影响相反,增幅主要受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的影响,并且在1974年及1992年间出现两次显著增温,增温特别明显的月份为2月和9月;(2)该地区降水变化的局地性较强,近40年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729.01mm,年平均降水量以每年约4.27mm的线性增幅有所增加,但并不显著,且降水月变化和季变化特征均不明显;(3)由于珠穆朗玛峰南坡受到季风带来暖湿气流和喜马拉雅山阻挡的双重影响,珠峰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远高于北坡;(4)珠穆朗玛峰南坡气温变暖的海拔依赖性并不明显,且南坡地区的变暖趋势并没有北坡变暖趋势明显。
祁威张镱锂高俊刚杨续超刘林山Narendra Raj KHANAL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基于NPP数据和样区对比法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被引量:41
2015年
在青藏高原选择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基于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简写NPP)变化过程数据,比较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其相邻等面积区域的NPP变化差异;采用样区对比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外选取21组对比样区,比较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及其内外的生态状况,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表明:1.1982-2009年间,82%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NPP比保护区周邻区域及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低,反映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更为脆弱;2.在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弱;除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外,以草甸和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NPP增速明显高于以草原与荒漠草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3.代表性样区的研究发现:1自然保护区内76%以上的样区和国家级保护区内82%以上的样区NPP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保护区外对应样区的增幅;2取得明显保护效果的有中昆仑、长沙贡玛、若尔盖和色林错等自然保护区;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边缘地区和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边缘地区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保护区及其周邻地区人类扰动增强密切相关;3高寒草甸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高寒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差。本研究展示了样区对比法在评估大区域生态变化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关键在于科学设计样区并进行合理的空间抽样。
张镱锂胡忠俊祁威吴雪摆万奇李兰晖丁明军刘林山王兆锋郑度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被引量:110
2013年
基于1982.2009年间的遥感数据和野外台站生态实测数据,利用遥感生产力模型(CASA模型)估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从地带属性(自然地带、海拔高程、经纬度)、流域、行政区域(县级)等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1982年以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PP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1982—2009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年均总NPP为177.2×10^12gC·yr^-1,单位面积年均植被NPP为120.8gC·m^-2yr^-1;②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年均NPP在112.6~129.9gC·m^-2yr^-1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3.3%;NPP增加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32.56%、减少的占5.55%;③青藏高原多数自然地带内的NPP呈增加趋势,仅阿里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NPP呈轻微减低趋势,其中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草原地带的NPP增长幅度明显大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NPP增加面积比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升高-稳定-降低”的特点,而降低面积比则呈现“降低-稳定-升高”的特征;④各主要流域草地年均植被NPP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黄河流域增长趋势显著且增幅最大。植被NPP和盖度及生长季时空变化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局部恶化。
张镱锂祁威周才平丁明军刘林山高俊刚摆万奇王兆锋郑度
关键词:青藏高原CASA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