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飞娅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普陀区早死风险人群与筛查推荐人群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变化差异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普陀区早死风险人群和筛查推荐人群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差异,为切实降低结直肠癌发病、死亡水平,完善辖区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19年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信息,分别计算早死风险年龄段30~69岁和筛查推荐的50~74岁年龄段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及相应的标率,并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9年普陀区早死风险人群和筛查推荐人群的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在上升,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早死风险人群的粗死亡率有上升(均P<0.05)。男性早死风险人群和筛查推荐人群的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均上升(P<0.05)。女性早死风险人群粗发病率有上升,标化死亡率下降(均P<0.01);男性两类人群发病率、死亡率增速均高于同类女性。结论:普陀区早死风险人群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增速较快,男性两类人群发病和死亡水平及增速均高于同类女性。建议进一步完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适当拓展筛查年龄范围,惠及早死风险人群。针对男性制定更具效力的健康促进和筛查策略,提高筛查比例及治疗管理质量,促进辖区结直肠癌发病、死亡水平全面下降。
- 杨丽娟陈俊石飞娅王若静沈渊
- 关键词: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早死
- 上海市普陀区2012—2016年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2—2016年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开展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普陀区2012—2016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结直肠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世界人口标化率等指标。结果2012—2016年,普陀区新发结直肠癌共3319例,粗发病率为74.66/105,标化发病率为28.64/105;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共1634例,粗死亡率为36.76/105,标化死亡率为12.21/105。结直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5岁以后逐渐增长,不同性别的增长趋势相似;男性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男性占54.67%,女性占45.33%;结肠癌占65.35%,直肠癌占34.65%;病理诊断比例为88.13%;新发病例中早期的占8.62%。结论2012—2016年普陀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市平均水平,男性各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早期诊断比例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石飞娅杨丽娟陈俊沈渊
-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发病
- 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资料,分析普陀区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发病顺位、死亡率、死亡顺位。结果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743例,粗发病率为530.75/105;世界标化发病率为229.35/105,其中男性为228.42/105,女性为231.43/10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肿瘤部位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胃,前列腺,肝脏;女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肿瘤部位是:乳腺,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甲状腺,胃。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2,580例,粗率为288.71/105,标率为93.58/105,其中男性标率为120.72/105,女性标率为68.58/105,男性大于女性。男性死亡前5位肿瘤部位依次为: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胃,肝脏,胰腺;女性死亡前5位肿瘤部位依次为: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乳腺,胃,胰腺;男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皆为肺癌。结论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威胁普陀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仍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普陀区目前肿瘤负担依然很严重,且区内年龄、性别间肿瘤负担差异明显,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肿瘤防控策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防治。
- 石飞娅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死亡顺位
- 首次纳入社区管理的新诊断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首次纳入社区管理的新诊断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诊断首次纳入社区管理的30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进行调查,统计描述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及流行病学分布,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94.79±16.92)分;生理状况平均(20.88±4.97)分;社会家庭状况平均(18.22±5.25)分;情感状况平均(18.65±3.31)分;功能状况平均(12.12±6.18)分;附加关注平均(24.92±3.87)分。焦虑程度、疼痛等级、症状种类和体育锻炼等因素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随着疼痛等级和焦虑评分等级的增加,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中等,焦虑程度、疼痛等级、症状种类、体育锻炼等对首次纳入社区管理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提供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指导服务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石飞娅陈俊沈渊杨丽娟鲍萍萍
-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生活质量焦虑
- 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资料,分析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发病顺位。结果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恶性肿瘤新发病5,139例,粗发病率为573.94/105;世界标化发病率为241.38/105,其中男性为241.33/105,女性为242.99/105,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的身体部位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乳腺、甲状腺、胃;男性发病居前5的身体部位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胃、前列腺、肝脏;女性发病居前5的身体部位是:乳腺、气管/支气管和肺、结肠直肠、甲状腺、子宫。结论肺癌/结肠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是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今后应加强上述肿瘤的防治。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肿瘤防控策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防治。
- 石飞娅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
- 2004—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女性乳腺癌的过早死亡及趋势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死亡及乳腺癌所致过早死亡的情况,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早死概率,为实现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上海市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女性户籍居民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死亡资料,计算乳腺癌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早死概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乳腺癌粗发病率从75.76/10万上升至95.77/10万(APC=2.26%,t=6.05,P<0.01),标化发病率在2004—2008年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APC=-4.83%,t=-1.81,P=0.10),2008年后呈上升趋势(APC=1.67%,t=2.84,P=0.02)。粗死亡率从18.52/10万变化至21.63/10万(APC=1.51%,t=1.52,P=0.15),标化死亡率从9.91/10万下降至7.44/10万(APC=-1.46%,t=-2.43,P=0.03)。30~69岁年龄别发病率从98.39/10万上升至111.75/10万(APC=1.14%,t=3.05,P=0.01),死亡率从16.13/10万变化至19.30/10万(APC=0.48%,t=0.84,P=0.41)。≥70岁年龄别发病率从165.68/10万变化至139.53/10万(APC=1.54%,t=1.25,P=0.23),死亡率从85.08/10万变化至56.64/10万(APC=-0.18%,t=-0.08,P=0.94)。乳腺癌早死概率从7.73‰下降至6.61‰(APC=-1.56%,t=-2.30,P=0.04)。【结论】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风险仍不容忽视,由此导致早死概率的控制压力仍然较大。应重点关注30~69岁年龄组,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控制发病率的升高、降低死亡率,从而降低女性乳腺癌早死概率,促进早死概率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
- 石飞娅陈俊杨丽娟王婉沈渊
- 关键词:乳腺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
- 2004—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所致过早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所致过早死亡情况,为降低早死概率,实现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通过编制寿命表计算恶性肿瘤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反映发病率、死亡率、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从383.51/10万上升至573.94/10万(APC=3.52%,P<0.01),标化发病率从223.20/10万变化至241.38/10万(AAPC=0.67%,P=0.11)。粗死亡率从229.99/10万变化至269.94/10万(APC=1.64%,P<0.01),标化死亡率从122.48/10万变化至87.49/10万(APC=-2.04%,P<0.01)。早死概率从7.14%变化至5.53%(AAPC=-2.29%,P<0.01),其中男性从8.73%变化至7.10%(AAPC=-1.74%,P=0.01),女性从5.54%变化至3.88%(AAPC=-2.88%,P=0.08)。早死概率顺位前10位肿瘤中,男、女性首位主要为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男性肝癌(APC=-3.83%,P=0.01)、女性胃癌(APC=-4.17%,P<0.01)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其余肿瘤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男性鼻咽癌、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列前10位以外,早死概率位列前10位。【结论】恶性肿瘤所致早死概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女性、居前10位的主要恶性肿瘤早死概率未下降,早死概率控制压力仍然较大。应从可防、可筛的主要致早死的肿瘤入手,使早死概率下降。
- 陈俊石飞娅杨丽娟王婉沈渊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上海市普陀区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开展乳腺癌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普陀区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世界人口标化率等指标。结果2004—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4,617例,粗发病率为81.21/105,标化发病率为43.73/105。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在20岁之前很低,2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35岁以后迅速上升,55~59岁组达到峰顶(163.10/105),随后逐渐回落,80岁及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死亡1,285例,粗死亡率为22.60/105,标化死亡率为9.30/105。女性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在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在65~69岁出现下降,70岁组继续上升,≥85岁组达到顶峰(181.32/105)。结论2004—2016年普陀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小幅上升趋势,死亡率总体显示平稳趋势。提示治疗有效,生存状况改善,但乳腺癌仍是普陀区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应该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
- 石飞娅杨丽娟陈俊沈渊
-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发病
- 上海市普陀区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资料,分析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发病顺位、死亡率、死亡顺位。结果:(1)上海市普陀区201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475例,粗发病率401.45/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96.12/10万,其中男性为216.45/10万,女性为181.22/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男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肿瘤是:气管、支气管和肺,胃,肝脏,结肠,直肠;女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肿瘤是:乳腺,气管、支气管和肺,胃,结肠,甲状腺。(3)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2363例,粗率为272.99/10万,标率为116.64/10万,其中男性标率154.11/10万,女性标率84.36/10万,男性大于女性。(4)男性死亡前5位肿瘤依次为:气管、支气管和肺,胃,肝脏,结肠,食管;女性死亡前5位肿瘤依次为:气管、支气管和肺,胃,乳腺,结肠,肝脏,男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皆为肺癌。结论:肺,乳腺,肝及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我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防治。
- 石飞娅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过早死亡变化趋势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特征及早死情况,为完善防治方案,实现"健康2030"规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通过编制寿命表,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等指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从25.97/10万上升至39.03/10万(APC=3.18%,P<0.01),上升速度大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标化死亡率从12.90/10万下降至10.66/10万(APC=-1.19%,P<0.05),下降速度慢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占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从10.93%上升至13.69%(APC=1.61%,P<0.01)。男、女性3类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总体相似。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变化有所不同,筛查推荐的50~74岁组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从43.13/10万上升至44.08/10万(APC=0.24%,P>0.05),过早死亡年龄段(30~69岁)粗死亡率从14.99/10万上升至22.18/10万(APC=3.47%,P<0.01),其中男性上升趋势明显(APC=5.18%,P<0.01),上升速度快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结直肠癌死亡中70岁以下占比从34.53%增加至37.25%(APC=1.13%,P=0.05),其中男性上升趋势明显(APC=2.08%,P<0.01),上升速度快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结直肠癌早死概率从7.86‰下降至6.84‰(APC=-0.69%,P>0.05),其中男性从7.69‰增加至8.45‰(APC=0.48%,P>0.05),女性从8.08‰下降至5.24‰(APC=-2.53%,P>0.05)。与恶性肿瘤总体变化情况相比,结直肠癌早死概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男性结直肠癌早死概率年度变化有所增加。结论 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结直肠癌所致过早死亡情况并未明显缓解,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现有筛查方案,合理确定目标人群,开展针对性的筛查动员,提供更充分的经费保障,切实增强筛查效能,促进早死概率降低。
- 陈俊杨丽娟石飞娅夏妍朱晔沈渊
- 关键词:结直肠恶性肿瘤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