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志坚
- 作品数:110 被引量:4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小麦赤霉病谷粒菌种制作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培养,具体为小麦赤霉病谷粒菌种制作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接菌鉴定方法需培养菌液,方法复杂,菌液不能长期存放,接菌成功率低的问题,谷粒菌种制备:带壳谷粒泡5%绿豆水保持60%持水率,分装入袋轻压紧...
- 张晓军阎晓涛田志刚李光蓉畅志坚李欣郭慧娟乔麟轶任永康车丽高伟秦秀珍
- 文献传递
- 快速检测中间偃麦草6J<Sup>S</Sup>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中间偃麦草6J<Sup>S</Sup>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使用方法,解决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工程系创制过程中快速检测6J<Sup>S</Sup>染色体及6J<Sup>S</Sup>染色体片段的...
- 张晓军乔麟轶畅志坚李欣郭慧娟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高伟张丽娜候雅静
- 文献传递
-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被引量:9
- 2015年
- 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124含有外源染色体信号。利用CH7124与感病亲本SY95-71和绵阳11的杂交群体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7124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 CH712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SY95-71/CH7124的F6群体进行SSR标记扫描,发现抗性基因Pm CH7124与5对SSR标记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gwm501和Xbarc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 c M和4.5 c 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将Pm CH7124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抗性来源、物理图谱位置以及连锁标记在Pm CH7124作图群体中的多态性,认为Pm CH7124不同于2BL上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Pm6、Pm33、Pm JM22、Ml Zec1、Ml AB10和Ml LX99。
-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 关键词:白粉病抗性GISH
- 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被引量:22
- 2005年
-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剂量(10.8×1016N+cm2)N+注入的诱变频率高于中剂量(7.2×1016N+cm2),其亚基总变异频率分别是13.7%和4.2%。不同位点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Glu1D最敏感,变异频率由大至小分别是Glu1D>Glu1B>Glu1A。低能N+离子束注入诱导的醇溶蛋白变异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有相似的规律。醇溶蛋白遗传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其中ω醇溶蛋白最敏感,能产生较多的变异,其次是γ和β醇溶蛋白,最不敏感的是α醇溶蛋白。在M3代植株群体中筛选到一些农艺性状较稳定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株。
-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小麦种子SDS-PAGE
- 小麦早熟DH群体的构建及其性状表现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对组合辽春10号×CH275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小麦早熟DH系,并对与熟期相关的性状(包括拔节、抽穗、开花、成熟4个时期)及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株颖花数、每株结实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进行了调查与简单分析。结果表明,DH群体中各个性状与双亲之间均出现明显差异,且呈现出数量性状的特点,表现为连续变异,这便于进行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早熟基因的定位及分子图谱构建等研究。
- 董春林畅志坚张晓军阎晓涛
- 关键词:小麦DH群体早熟产量相关性状
- 小麦中源于长穗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的标记定位
-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在我国尤以黄淮及长江流域麦区为害严重。迄今,虽有42个抗条锈病基因(Yr)位点被鉴定,但随着新生理小种特别是CYR32的出现及流行,除Yr5、Yr10、Yr24和Yr26抗性较好外,大多...
- 畅志坚闫金龙詹海仙张晓军李欣
- 关键词:小麦偃麦草条锈病抗病基因定位
- 文献传递
- 99份小麦地方品种抗白粉病种质发掘及其分子鉴定被引量:9
- 2017年
- 利用国内白粉菌流行小种E09和E20分别对收集到的99份小麦农家种及地方品种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共筛选出10份兼抗2个小种的材料,其中对2个小种均达到高抗以上的材料有6份,分别为028079、石家庄8号、菏泽2号、复壮30、冀麦2号和白齐麦。利用抗白粉病基因Pm21,Pm52,PmLK906和PmLX66对99份材料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复壮30、菏泽2号分别含有Pm5E和Pm52,台中23和成都秃头含有Pm LK906,其余材料均未检测到上述抗白粉病基因,也未见有含抗白粉病基因的报道。这6份材料可以作为有效抗源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中。
- 张小辉畅志坚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任文斌张晓军
-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分子鉴定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来源及染色体定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小麦条锈菌具有高度变异性且抗源的单一化,抗病品种抗性很容易丧失。因此,不断发掘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扩大抗源选择利用范围,对中国小麦抗病育种工作极为重要。对已命名的57个条锈病基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介绍了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源的各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并对条锈病抗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 李欣畅志坚詹海仙郭慧娟张晓军乔麟轶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基因
- 便携式小麦脱粒搓粒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脱粒装置,具体为便携式小麦脱粒搓粒板,解决目前缺乏成本低廉便于携带的麦穗手工脱粒使用的搓粒装置的问题,方案为: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下表面设有横向阵列的条纹式凸棱,所述板体上表面固定有把手。所述板体由基板和...
- 阎晓涛张晓军张丛卓畅志坚郭慧娟任永康李欣詹海仙乔麟轶张立生张小辉刘静李晓华朱艳
- 文献传递
- 矮杆高产抗倒伏冬小麦新品种—太麦101
- 2019年
- 太麦101(试验名称为晋农11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以济麦20为母本、作物所自育冬小麦品系V15作父本人工杂交,采川系谱育种法对杂交后代选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10。1特征特性太麦101为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47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平均株高72.2 cm,株形紧凑,抗倒性强。茎秆较粗,韧性好。后期有蜡质,旗叶上冲,穗层整齐,熟相好。
- 卜斌马惠英孙振关超畅志坚
- 关键词:冬小麦抗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