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与疫苗可预防疾病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产儿
  • 3篇婴儿
  • 3篇住院
  • 3篇免疫
  • 3篇出院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炎症
  • 2篇支气管
  • 2篇气管
  • 2篇综合征
  • 2篇晚期
  • 2篇晚期早产儿
  • 2篇患儿
  • 2篇红素

机构

  • 19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甘斌
  • 14篇杨树杰
  • 12篇何源
  • 8篇黄杰
  • 8篇魏贤
  • 7篇汪珍珍
  • 7篇王艳华
  • 4篇易海英
  • 3篇唐艳林
  • 1篇饶争丽
  • 1篇涂胜英
  • 1篇付霞丽
  • 1篇彭洪华
  • 1篇彭友林
  • 1篇熊丽萍
  • 1篇钟新
  • 1篇刘贺临
  • 1篇潘红英
  • 1篇程向东
  • 1篇左满凤

传媒

  • 3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不足24小时放弃出院新生儿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为了探讨医院住院不足24小时放弃出院新生儿的相关因素,改进本地新生儿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救治技术,对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小时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不足24小时放弃治疗的新生儿及住院大于24小时的...
易海英甘斌杨树杰汪珍珍何源王艳华
关键词:医院管理妇产科
不同喂养方法对婴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魏贤杨树杰甘斌易海英杨琦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儿科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常规组实施单用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实施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推进康复进程,控制炎症状况且用药安全性高。
黄杰乾艾娜甘斌何源魏贤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单磷酸阿糖腺苷布地奈德炎症因子
微创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微创法(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0~31+6周被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早产儿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n=33)和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administration of 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n=32),比较两组给药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给药前后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和转归。结果操作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反流、心动过缓、呼吸暂停或SpO2<8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的SpO2低于InSurE组,第2、4分钟血压监测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治疗后1h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nSurE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72h内机械通气比例及氧疗时间均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再利用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3~4级脑室旁-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法给予PS治疗极早产儿RDS可减少机械通气发生率、缩短氧疗时间、减少严重P-IVH的发生。
何源杨树杰曾英易海英黄杰甘斌魏贤唐艳林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法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树杰易海英汪珍珍黄杰何源魏贤王艳华甘斌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2012年收治的211例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组)和246例晚期早产儿非高胆红素血症(对照组)临床资料,对可能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卡方检...
杨树杰易海英汪珍珍黄杰何源魏贤王艳华甘斌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病理
住院不足24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我院住院不足24 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的相关因素,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技术和人口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的37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4 h内放弃治疗出院的122例新生儿及住院大于24 h的244例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 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新生儿共379例,放弃治疗组122例.放弃、转院、好转和未愈四组的胎龄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呈逐年下降趋势(卡方趋势检验x2=6.115,P=0.013),未愈组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转院组与好转组无逐年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3) 24 h内放弃治疗组与住院大于24h组比较,在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产时窒息、宫内窘迫、出生医院、家庭年收入<2万元、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诊断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损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产时高危因素、母亲疾病状态、母亲既往流产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于县级医院及以下级别医院、家庭年收入<2万元、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与24h内放弃治疗出院有相关性,且均为危险因素.其他因素与24h放弃治疗出院无相关性.结论 建立系统的产检制度,尽量避免早产,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新生儿科的硬件配置及医护人员的配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住院不足24 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技术和人口生存质量.
易海英甘斌杨树杰汪珍珍何源王艳华
关键词:住院新生儿出院
2007—2011年孝感市早产儿并发症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孝感市2007—2011年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疾病,为临床预防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所医院收治的8 143例有早产儿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症发生率>1%的早产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43例中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位居前4位的是吸入综合征(58.22%)、高胆红素血症(48.99%)、早产儿脑损伤(23.30%)、窒息(包括宫内窒息)(22.68%);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贫血并发症发生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量及胎龄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结论小胎龄和低体质量早产儿是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防治早产和各种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甘斌杨树杰易海英陆敏
关键词:早产儿并发症胎龄体质量
IRF5基因多态性与sICAM1及25(OH)D和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关联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感染病原菌和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基因多态性、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25羟维生素D[25(OH)D]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肺部感染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8例)、重症组(42例),选取同期于医院分娩、未发生肺部感染的97名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肺部感染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比较三组IRF5基因多态性、血清sICAM1、25(OH)D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90例肺部感染新生儿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74.75%,革兰阳性菌25株占25.25%,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健康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位点TT基因频率呈升高趋势(P<0.05);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位点GG基因频率呈降低趋势(P<0.05);健康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血清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血清25(OH)D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 新生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新生儿肺部感染有关,同时肺部感染可引起新生儿血清sI-CAM1 水平升高、血清25(OH)D水平降低.
何源杨树杰易海英甘斌唐艳林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25羟维生素D炎症指标
血清PCT、IL-6和HMGB1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脓毒症1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紧急生理评分Ⅱ将其分为危重组(69例)和非危重组(58例)两组,根据治疗后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5例)和好转组(112例)两组。比较入院时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及入院时和治疗后3 d死亡组与好转组血清PCT、IL-6和HMGB1,探讨入院时血清PCT、IL-6、HMGB1和三者联合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程度评估价值及治疗后3 d血清PCT、IL-6、HMGB1和三者联合对新生儿脓毒症预后评估价值。结果入院时危重组血清PCT、IL-6和HMGB1高于非危重组,治疗后3 d死亡组血清PCT、IL-6和HMGB1高于好转组(P<0.01)。入院时血清PCT、IL-6和HMGB1三者联合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程度评估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01;治疗后3 d血清PCT、IL-6和HMGB1三者联合对新生儿脓毒症预后评估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78。结论危重或死亡脓毒症新生儿血清PCT、IL-6和HMGB1较高,血清PCT、IL-6和HMGB1三者联合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郑雯易海英甘斌黄杰
关键词:脓毒症新生儿高迁移率族蛋白B1病情程度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