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菁舟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制品
  • 2篇污染
  • 2篇污染情况
  • 2篇细小病毒B1...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1篇短波
  • 1篇人细小病毒
  • 1篇人细小病毒B...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检验
  • 1篇细小病毒
  • 1篇活性
  • 1篇病毒灭活
  • 1篇病毒污染

机构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3篇王菁舟
  • 2篇耿彦生
  • 2篇吴瑜
  • 2篇李德富
  • 2篇赵晨燕
  • 2篇孟淑芳
  • 1篇郝杰
  • 1篇张永朝
  • 1篇周倩
  • 1篇张勇朝
  • 1篇王敏
  • 1篇岳广智
  • 1篇贾丽丽
  • 1篇侯继锋
  • 1篇杨立宏
  • 1篇杨靖清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B19污染情况及基因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我国血液制品凝血因子Ⅷ及原料血浆中人B19病毒污染情况及B19病毒的基因型。方法以B19病毒VP1/VP2区引物采用套式PCR法分别检测16批凝血因子Ⅷ成品及10批混合原料血浆中B19病毒的污染情况,并对阳性样品中B19病毒DNA的NS1-VPlu区进行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16批凝血因子Ⅷ中B19病毒DNA阳性率为75%(12/16),10批混合原料血浆中B19病毒DNA阳性率为100%(10/10)。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有B19阳性样品中的病毒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为98.3%~100%,且均为基因型Ⅰ型。结论我国凝血因子Ⅷ及原料血浆中B19病毒Ⅰ型污染率高,病毒核苷酸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吴瑜耿彦生王菁舟张勇朝赵晨燕孟淑芳李德富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基因型
我国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B19污染情况及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分析我国血液制品凝血因子Ⅷ及原料血浆中人B19病毒污染情况及B19病毒的基因型。 方法:以B19病毒VP1/vP2区引物采用套式PCR法分别检测16批凝血因子Ⅷ成品及10批混合原料血浆中B19病毒的污染情...
吴瑜耿彦生王菁舟张永朝赵晨燕孟淑芳李德富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污染细胞学检验基因型
文献传递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短波紫外灭活细小病毒验证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短波UVC对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进行灭活处理,验证病毒灭活效果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作为指示病毒,采用短波UVC对PCC样品进行灭活,紫外辐射剂量分别为200、250和300 J/m2,微量细胞培养法检测病毒滴度,对未出现病变的样品盲传3代,验证灭活效果;应用二维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及活性检测方法对PCC样品的结构和功能及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短波UVC法可使PPV滴度降低4.0 log以上,所有样品在盲传第3代时均检测到细胞病变。在无保护剂的情况下,凝血因子活性回收率大于70%;HPLC分析结果证实,UVC照射后,凝血因子蛋白聚合体含量无明显改变,与照射前比较,蛋白的色谱行为基本一致;2-DE检测显示,样品照射前后,图谱蛋白斑点数量基本相等,其中300 J/m2 UVC处理组有2个蛋白点群出现位置和灰度值的变化。结论短波UVC对无胞膜病毒灭活效果较好,且该灭活方法对PCC制品蛋白活性影响较小。
王敏岳广智杨立宏贾丽丽杨靖清周倩郝杰王菁舟侯继锋
关键词:病毒灭活生物学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