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华
- 作品数:45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低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模型的制备与鉴定
- 本研究拟采用低剂量的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进行辐射,并检测不同的辐射时间下细胞的摄碘能力、甲状腺特征性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为后续研究建立所需细胞模型.
- 王瑞华刘保平韩星敏苏慧东
- 关键词:甲状腺癌细胞模型碘同位素
- 治疗剂量^(131)I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治疗剂量^(131)I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ECT/CT、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 ^(131)I-WBS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残留,转移95例,完全去除20例。阳性病灶共680枚,残留病灶330枚,转移病灶35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0枚,远处转移210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300例患者经SPECT/CT诊断后发现,单纯甲状腺残留有120例患者,转移病例有104例,共有712枚阳性病灶,甲状腺残留病灶378枚,转移病灶41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60枚,远处转移250枚。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通常是在^(131)I治疗后随访观察淋巴结有无缩小、增大或者消失,如有复发者,才行穿刺活检继而手术治疗。二合并肺、骨等远处转移者,SPECT-CT都是阳性,即可确诊,无需手术病理。SPECT/CT诊断DTC转移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131)IWBI(P<0.05)。SPECT/CT淋巴结数、远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远处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131)I-WBI(P<0.05)。结论 SPECT/CT能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值得推荐使用。
- 常伟韩星敏王瑞华刘保平牛广君张晶晶
- 关键词:SPECT/CT分化型甲状腺癌
- 男性和女性乳癌患者SPECT/CT骨显像结果比较及临床意义
- 杜晓光谢新立王瑞华韩星敏
- 婴儿肝胆动态显像早期各时相肠道放射性分布检出率比较
- 2019年
- 目的比较婴儿肝胆动态显像早期各时相肠道放射性分布检出率,探索保证诊断质量前提下优化早期检查方案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按常规检查流程行肝胆动态显像检查的婴儿297例,男,159例,女,138例,年龄最小3d,最大293d,平均(65.9±20.5)d。把受检者分为排泄正常和排泄异常两组,分别统计5、10、20、30、45、60min早期相各采集时间点肠道放射性分布的检出率,并按顺序递次配对2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297例受检婴儿,排泄正常者89例,排泄异常者208例。排泄正常组早期各时相肠道放射性分布的检出率,5、10、20min分别为5.62%、10.11%、19.10%,均较低;30、45、60min分别为71.91%、86.52%、100.00%,检出率明显增高;5min和10min,10min和20min,30min和45min,45min和60min肠道放射性分布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20min和30min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080,P<0.001)。排泄异常组早期各时相肠道均无放射性分布。结论优化婴儿肝胆动态显像常规检查流程,方案具有可行性,优化为30min和60min两次检查对诊断结果影响不大。
- 杜晓光王旭王旭谢新立王卓韩星敏
- 关键词:婴儿检出率
- 一例纵隔巨大占位FDG PET/CT显像
- 病史 患者,男,65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全身大汗,无发热、咳嗽、咳痰、咳血、盗汗、消瘦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 示:纵隔占位及左侧胸腔积液,遂住院治疗.
- 谢新立闫志华程兵王瑞华韩星敏
- SPECT/CT显像和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首次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在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中的价值。方法:120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前测Tg水平,去除治疗5d后行SPECT/CT显像,6个月后复查SPECT/CT显像(复查显像)和测Tg水平,比较2次显像颈、胸部摄131I转移灶的变化。结果:首次显像未见摄131I转移灶患者100例(A组),复查显像发现有摄131I转移灶患者6例(阳性率6.0%)。Tg<10μg/L者59例(A1组),其中1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7%);Tg≥10μg/L患者41例(A2组),其中5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2.2%)。首次显像有摄131I转移灶患者20例(B组),复查显像7例仍有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35.0%)。Tg<10μg/L者9例(B1组),其中1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1.1%);Tg≥10μg/L者11例(B2组),其中6例复查显像仍有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54.6%)。A组和B组复查显像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1.664,P=0.001),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两两组间复查显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对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有一定价值。
- 苏慧东王瑞华孙珂闫志华阮翘刘保平韩星敏
- 关键词:转移灶
- Glut1-2841A>T多态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摄取的影响
- 李彦鹏谢新立程兵王瑞华杜晓光韩星敏
- ^(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瘤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比较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表现,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CT)鉴别诊断HNL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164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和HN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以及^(18)F-FDG PET/CT表现。结果 HNL组发病年龄较淋巴瘤组低(P<0.001)。HNL组与淋巴瘤组在体温升高、皮疹、肌肉酸痛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HNL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淋巴瘤组(P<0.05);HNL组较淋巴瘤组更易出现WBC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P<0.05);但两组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显像中HNL和淋巴瘤均见颈部淋巴结受累。淋巴瘤组受累淋巴结的最大长径大于HNL组(P<0.001)。两组脾SUV_(_(max))、骨髓SUV_(max)、脾大、脾代谢活跃、淋巴结SUV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的MTV_(2.5),TLG_(2.5)、MTV_(40%)、TLG_(40%)均高于HNL组(P<0.001)。以TLG鉴别诊断HNL和淋巴瘤时,以Th_(40%)诊断效能最佳(P=0.001);以MTV鉴别诊断时,Th_(2.5)与Th_(40%)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结论 淋巴瘤及HNL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表现相似,代谢参数结合淋巴结大小可对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田珂周倩韩星敏王瑞华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复发伴胸膜去分化脂肪肉瘤 18F-FDG PET/CT显像1例
- 2023年
- 患者女,57岁,15 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胸闷、哮喘等症状,运动后上述症状加重,无发热,偶有咳嗽伴白痰及右胸痛。患者曾于8年前行"腹膜后巨大肿瘤"手术,病理示"高分化脂肪肉瘤"。实验室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0.9%(40.0%~75.0%),WBC、RBC计数及PLT均正常;血清真菌D葡聚糖171.11(0~100.00) ng/L;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阴性对照孔0,阳性对照孔正常,抗原A(ESAT-6)孔17(0~6),抗原B(CFP-10)孔12(0~6);红细胞沉降率54(0~20) mm/1 h;C反应蛋白64.20(0~10.00) mg/L;腺苷脱氢酶11(0~22) U/L;胸腔积液常规:蛋白质定性(++),体液有核细胞数482(0~300)×10^(6)/L。
- 杜彪韩星敏谢新立王瑞华刘艳于艳霞
- 关键词:高分化脂肪肉瘤腹膜后巨大肿瘤红细胞沉降率
- 比较^(99m)Tc-EHIDA SPECT/CT肝胆动态显像各时相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不同时相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临床综合确诊的387例接受^(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的肝胆疾病患者,根据肠道显像情况将其分为排泄正常组(n=65,均为非肝胆系疾病或肝胆系疾病痊愈者)和排泄异常组n=322,其中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A)12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IHS)108例、胆总管囊肿62例、胆汁漏25例]。观察排泄正常组早期相和延迟相代表排泄通畅的影像学表现是否一致;计算排泄异常组延迟各时相对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排泄正常组中,62例早期相与延迟相的影像学表现一致,3例延迟相可确认排泄通畅。排泄异常组中,延迟相2 h与4 h、4 h与6 h对婴儿先天性BA、IHS及胆总管囊肿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延迟相6 h与24 h对婴儿先天性BA、IHS及胆总管囊肿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延迟各时相对胆汁漏的检出率均较高,2 h与4 h、4 h与6 h、6 h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结论 ^(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对多种肝胆系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杜晓光王旭王卓谢新立王瑞华韩星敏
- 关键词:肝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