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 作品数:20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2019年甘肃省部分放射诊疗设备质控及防护检测与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对甘肃省部分放射诊疗设备开展防护及质量控制状态检测与评价,加强医院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及防护。方法选择72家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及防护检测,共检测203台放射诊疗设备及工作场所,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203台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2.1%,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此次医用辐射监测基本反应了我省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及防护现状,定期检测并及时调试非常重要。
- 王赟邬家龙张涵宇王洁杨海燕
- 甘肃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及防护检测与评价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监测甘肃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指标和机房放射防护水平,掌握甘肃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现况,为加强医院医用加速器质量控制及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全省共18家开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每家选取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方法开展监测。结果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监测初检合格率均为100%,质量控制监测初检方形X辐射野的均整度合格率最低(78%),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度及输出剂量线性合格率为100%,经维修工程师调试后复测,所有监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结论甘肃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部分性能检测指标初检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医疗机构须进一步加强定期性能检测工作,保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王赟邬家龙张涵宇王洁杨海燕
- 关键词:医用加速器
- 甘肃某核设施周围黄河水与生物样品放射性核素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甘肃某核设施周围水及生物样品的放射性特征,并建立核设施周边水和生物样品的基线数据库。方法以甘肃某核设施周围水和生物样品为检测对象,采用高纯锗γ谱仪和低本底测量仪等设备,对核设施周边的黄河水、蔬菜、粮食、肉类等生物样品进行放射性水平分析。结果核设施周围黄河水丰水期、枯水期的放射性水平低于国家标准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枯水期总α、总β均值分别为0.05 Bq/L和0.09 Bq/L,丰水期总α、总β均值分别为0.06 Bq/L和0.12 Bq/L。在叶菜类和肉类样品中检出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叶菜类最高检出比活度为0.051 Bq/kg,肉类样品最高检出比活度为0.153 Bq/kg;在粮食样品中检出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比活度均高于肉类和蔬菜类样品;在肉类样品中检出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最高检出比活度为9.0 Bq/kg,高于粮食和蔬菜;所有样品中均检出天然放射性核素^(40)K。结论核设施周边黄河水和生物样品放射性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之内,属于天然本底水平。
- 王延俊张涵宇杨海燕王洁王芳邬家龙
- 关键词:核设施生物样品核素
- 七里香蔷薇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七里香蔷薇花精油中的各种组分,用GC/MS和Kvoats指数对各种组分进行鉴定,共定性出31种化合物,其中以正二十一烷、正十九烷、十九烯-1、正二十三烷为主要成分。
- 王洁孙建云李玉琴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文献传递
- 兰州牛肉面辣椒制品中苏丹红使用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部分牛肉面辣椒制品中苏丹红一号的使用状况。方法:在兰州市所属8个区、县牛肉面馆随机抽取样品107份,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15份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Ⅰ、Ⅳ,其含量范围在2.18-110 mg/kg之间,辣椒制品中苏丹红的总检出率为14.0%,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总检出率为14.6%。结论:辣椒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染料的现象依然存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 王洁冯新昌孙建云
- 关键词:苏丹红
- 甘肃省核设施周围食品放射性核素水平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调查和了解甘肃省核设施周围地区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建立基线数据库。方法采集核设施周围和对照地区的粮食、蔬菜、禽畜肉类、奶粉和茶叶等食品,采用相关标准中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前处理,使用高纯锗(HPGe)γ能谱仪检测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结果三年共采集57份样品,其中11份样品检出放射性核素137 Cs,比活度均值为(0.310±0.215)Bq/kg(鲜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类食品中137Cs的限制浓度,且核设施周围和对照地区均有检出。结论甘肃省核设施周围地区食品中检出的放射性核素并非核设施释放,且均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不会对公众造成健康风险。
- 王芳王延俊邬家龙杨海燕王洁王赟张涵宇
- 关键词:核设施食品放射性核素比活度
- 啤酒、肉制品中亚硝胺含量的调查被引量:4
- 2009年
-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食品的摄入对人体造成不同性质的危害。亚硝胺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亚硝胺有300多种,其中90%左右可以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确认,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并能通过胎盘和乳汁引发后代肿瘤。同时,亚硝胺还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可能与亚硝胺有关。本文通过对啤酒、肉制品中亚硝胺含量的调查,提出注意事项。
- 王洁孙建云冯新昌
- 关键词:食物啤酒肉制品亚硝胺
- 甘肃省核设施周围居民核辐射风险认知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核设施周围地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县、乡(镇)高中学生和老师对核辐射风险的认知状况,探讨影响核辐射认知的因素。方法 2018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对核辐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因素对调查人群核辐射和核试验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705份,其中学生305人、老师94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306人;10道核辐射相关知识问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认知水平高于老师和学生(t=37.879,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水平亦越高(t=41.618,P<0.05);男性认知水平高于女性(t=4.392,P<0.05)、城镇人群高于农村人群(t=7.309,P<0.05);学生(70.26%)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71.15%)对中央政府处置突发核事故能力的信心远高于本地政府;学生(69.28%)、老师(65.96%)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1.31%)平时很少能了解到核辐射相关知识;获取核辐射知识的途径,老师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首选专家讲座,学生首选互联网;对核辐射知识的信任度,学生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最信任专家意见、老师最信任核企业工作者的意见。结论公众对核辐射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迫切希望了解核辐射相关知识;应加大核辐射、核试验知识的广泛宣传,在学校和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核辐射知识讲座。
- 王延俊邬家龙孙卫王赟杨海燕王洁张涵宇雷翠萍
- 关键词:核设施
- 甘肃省基层疾控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掌握和分析我省基层疾控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能力现状,为我省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汇总并分析我省基层疾控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科室设置、人员、仪器设备、检测能力等情况。结果科室设置方面,市州级设置率为40.0%,县区级设置率为12.8%。人力资源方面,市州级机构平均每家机构2.6人、专职人员占38.9%,县区级机构平均每家机构1.1人、专职人员占4.3%,市县2级专职人员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P=0.019)。市州级及兰州新区机构和县区级机构工作人员学历分布均以本科为主,分别占80.5%和50.0%,市县2级机构工作人员在学历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0,P<0.05)。市州级及兰州新区机构工作人员教育背景主要以职业卫生类为主,占58.3%,县区级机构工作人员教育背景主要以其他医学和卫生类为主,占64.1%,市县2级机构工作人员教育背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9,P<0.05)。市县2级平均每家机构配置的相关仪器设备数均不足1台。市州级及兰州新区机构已配备设备具备开展部分检测能力的机构比例占总机构数的33.3%,县区级机构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8,P<0.05)。市州级及兰州新区机构已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的机构数占总机构数的53.3%,县区级机构为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3,P<0.05)。结论市县2级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在人员配备、设施及检测能力存在差异。我省基层疾控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能力薄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支持、指导各级疾控机构按照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体系布局和基础能力建设。
- 王赟王洁邬家龙张涵宇
-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 甘肃省放射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人员健康管理和放射性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依照国家标准对甘肃省2021年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使用RE2000A全自动热释光剂量读出仪和精密退火炉进行测读和退火,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分析包括273家单位的4031名放射工作人员,受监测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不同职业类别有效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7.22,P<0.05),教育、动物医院等其他单位有效剂量(0.30 mSv/a)高于医学应用类人员(0.28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82,P<0.05)。医学应用类别中核医学的有效剂量最高(0.47 mSv/a),其次为介入放射学(0.31 mSv/a);不同级别医院的监测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69,P<0.05),三级医院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低(0.25 mSv/a)。结论甘肃省2021年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总体较低,应继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重视度,避免佩戴错误、故意照射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工业应用单位,教育、科研及动物医院等机构的防护和监管,医疗机构应加强介入和核医学人员的局部器官和内照射监测。
- 王芳王洁杨海燕王延俊邬家龙刘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