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5篇血管
  • 5篇图像
  • 4篇血管成像
  • 4篇图像质量
  • 4篇成像
  • 3篇螺距
  • 3篇冠状动脉CT...
  • 3篇管电压
  • 3篇大螺距
  • 2篇低剂量
  • 2篇探测器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指数
  • 2篇人工智能
  • 2篇机体

机构

  • 15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东软医疗系统...

作者

  • 15篇王明
  • 9篇金征宇
  • 8篇王沄
  • 8篇王怡宁
  • 4篇薛华丹
  • 4篇易妍
  • 4篇王曼
  • 3篇曹剑
  • 3篇徐凯
  • 3篇孙昊
  • 3篇孔令燕
  • 2篇林路
  • 2篇王志伟
  • 2篇付海鸿
  • 2篇王萱
  • 2篇陈钰
  • 2篇齐冰
  • 2篇张大明
  • 1篇孟春玲
  • 1篇李杨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集成回路探测器对腹部双能量增强CT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运用集成回路探测器行腹部平扫及双源双能量增强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疑似上腹部病变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49例患者资料,按照所用探测器的不同,分为集成回路探测器组(A组,n=23)及常规探测器组(B组,n=26).分析图像包括常规单源(120 kV)平扫及门静脉期双源双能量(100及140 kV)扫描共3个序列,评价两组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辐射剂量,并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门静脉期100 kV图像上,A组主动脉、竖脊肌、肝脏的噪声明显均低于B组,主动脉分别为(24.8±3.5)和(28.3±4.2) HU,竖脊肌分别为(22.9±2.8)和(25.1±3.5) HU,肝脏分别为(23.1±5.1)和(26.5 ±5.0)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2.44和-2.39,P值均<0.05);A组主动脉及肝脏的信噪比均高于B组,主动脉分别为7.3±1.6和6.1±1.4,肝脏分别为5.7±1.6和4.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8和2.67,P值均<0.05);A组肝脏的对比噪声比高于B组,中位数分别为3.1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23,P<0.05).门静脉期140 kV图像上,A组肝脏的信噪比高于B组,分别为4.4±1.1和3.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A组与B组平扫期有效剂量分别为(3.8±1.3)和(4.1±1.4)mSv,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分别为(4.8±1.7)和(5.0±1.7)m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和-0.42,P值分别为0.475和0.673).结论 较常规探测器而言,应用集成回路探测器的腹部增强CT成像的辐射剂量相同,部分部位观测结构图像质量更好.
王萱张大明石海峰薛华丹金征宇陈钰孙昊徐凯王明
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IRST)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orward Projected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olution,FIRST)在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45例使用Aquilion ONE GENESIS 640层CT行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为(24.7±2.7)kg/m^(2),心率小于75次/min。扫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FIRST_Cardiac、混合迭代算法和滤波反投影算法进行重建。测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回旋支近、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的管腔及邻近脂肪成分CT值及图像噪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并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CT值和SD值为近、中、远段的平均值。双盲法下对冠脉18个节段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剂量长度乘积和CT容积剂量指数的记录并进行有效辐射剂量的测算。结果三组重建图像在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主动脉根部和左主干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71、0.081、0.061、0.263、0.409);FIRST_Cardiac组图像的SD值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01);FIRST_Cardiac组图像的SNR和C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01)。结论FIRST能够显著降低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A的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王明马壮飞朱亚新王沄付海鸿王怡宁金征宇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人工智能成像优化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人工智能(AI)成像优化技术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5至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前瞻性门控CCTA检查的60例临床诊断或拟诊断冠心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为80 kVp,对比剂用量为0.7 ml/kg;B组管电压为120 kVp,对比剂用量为70 ml。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将A组又分为A1与A2两个亚组,A1组图像采用迭代算法重建,A2组采用AI成像优化技术优化迭代算法。B组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分别以3组主动脉根部(Ao)、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左回旋支近段(LCX)及右冠状动脉近段(RCA)感兴趣区(ROI)的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水平的图像质量进行4分制评价(1分优秀,4分极差)。记录和比较A组与B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或配对Wilcoxi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在CT值方面,A1与A2组相比,各ROI 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及A2组Ao的CT值显著高于B组(P均<0.01),而在其余RO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比较噪声、SNR及CNR可得,A2组与B组相比,噪声在Ao显著低于B组(P<0.001),在其余R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在Ao显著高于B组(P<0.001),在其余R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2组CNR在各ROI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01)。A1组与A2组相比,各ROI A2组噪声均显著低于A1组,SNR及CNR均显著高于A1组(P均<0.001)。对冠状动脉节段主观评分结果为A2组和B组均显著优于A1组(P均<0.05),且A2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01),且有效剂量(ED)降低达70.4%。同时,对比剂用
王曼王怡宁于敏王沄王明董书杉金征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冠状血管
鞍区BRAF突变型纤维黄色瘤3例临床病理特征
2018年
目的探讨鞍区BRAF突变型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08—2014-11间收治的3例鞍区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部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12~51岁,平均33岁。患者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检查显示垂体内占位性病变。3例均经鞍区组织活检证实。病理检查见较多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散在杜顿多核巨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及散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68(+),CD1a和S-100(-)。3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均为(+)。结论该病罕见,临床表现为头痛,也可无明显头部症状。纤维黄色瘤累及头部时可见鞍区内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需要与垂体瘤及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疾病鉴别。该病有可能是Erdheim-Chester病早期改变或者局部表现。
鲁涛张学威王明钟定荣
关键词:鞍区BRAF突变纤维黄色瘤
第3代双源CT 70 kV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A(BMI≤24 kg/m2)、B(24 kg/m20.05)。A、B、C组的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11)、(1.16±0.14)和(1.76±0.44)分,A组(Z=2.91,P=0.004)和B组(Z=2.27,P=0.021)均明显低于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7)。结论在70 kV结合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8 kg/m2患者中的效果可能优于BMI≥28 kg/m2的患者。
易妍曹剑林路孔令燕江舒李潇刘珮君王明王曼王沄金征宇王怡宁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体质量指数20~30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体质量指数(BMI)为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BMI为20~30 kg/m2、接受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根据自动选择电压值分为2组:(1)70 kV组(n=91):正常BMI(20 kg/m2≤BMI≤25 kg/m2)患者65例,高BMI(25 kg/m2
王明易妍曹剑王怡宁齐冰马硕王沄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基于减影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对钙化所致狭窄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减影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狭窄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确诊或拟诊冠心病患者22例,42处病变纳入分析。准备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提供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CCTA图像重建算法采用混合迭代重建。存在钙化所致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提供FFR检查,FFR值≤0.80定义为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以FFR为金标准,计算CCTA、减影CCTA、CT-FFR和减影CT-FFR诊断钙化斑块所致血流动力学狭窄效能。结果以病变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62.1%、54.2%、100.0%和73.8%,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患者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33.3%、55.6%、100.0%和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减影CT-FFR对钙化所致血流动力学狭窄的诊断效能最高,拓展了CT-FFR在严重钙化病变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橙徐敏邹丽淼孙越王明王怡宁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血管造影术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在第3代双源CT上行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p CTP)的可行性。方法 9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的患者在接受前列腺活检穿刺前行p CTP。测量病灶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为前列腺癌,3例为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9例p CTP检查的平均ED为(3.5±0.3)m Sv。前列腺癌的BF(t=4.64,P<0.001)、BV(t=3.27,P<0.001)和PS(t=3.58,P=0.004)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TTP(t=-1.26,P<0.00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的BF(t=3.96,P=0.001)和PS(t=2.91,P=0.021)也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TTP(t=-1.19,P<0.00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的TTP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t=-2.56,P=0.049)。结论第3代双源CT可实现低剂量p CTP,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BF、PS和TTP存在显著差异。
张古沐阳孙昊薛华丹王沄梁继祥徐凯王明王曼金征宇
关键词:前列腺CT灌注低剂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触发模式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方法将70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冠状动脉CT成像,对两种成像模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组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为99.62%和99.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36和1.0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3,P=0.000);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的放射线剂量为(3.47±1.00)mSv,明显低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的(14.28±1.81)mSv(P=0.032)。结论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min的患者,尽管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但两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无明显差异,而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李烁王怡宁孔令燕王志伟周慷樊红苓王明金征宇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质量
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管电压选择的优化探究:管电压自主选择(CARE-kV)技术与患者BMI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究在第三代双源CT(Force CT)超低对比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管电压自主选择技术下,相同BMI范围内患者的不同kV值的优化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第三代双源 CT管电压自主选择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扫...
王明易妍王沄王雪飞李杨
关键词:冠状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