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明
- 作品数:70 被引量:3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otarex旋切导管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7例下肢PAD IS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59.0~76.0岁,平均(70.0±7.6)岁。患者上次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在术后的1.0~72.0个月,中位复发时间6.0个月,自出现缺血症状至本次腔内治疗时间间隔为3 d至2年,中位间隔时间62 d,均行择期再次腔内治疗。再次治疗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术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必要时再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肝素抗凝24 h,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7例ISR患者下肢动脉再通成功,其中3例因原有支架扭曲、断裂再次植入支架,其余4例患者未再植入新的支架。患者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31±0.08,术后为0.86±0.08,t=-12.84,P<0.001。住院期间1例因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行急诊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0~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0个月,无死亡及截肢病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例患者再次出现ISR。结论:使用Rotarex旋切导管减容,可有效减少再次支架植入,但是对于增生内膜及陈旧血栓的减容效果欠佳,且不能解决支架断裂及术后内膜增生等问题,因此还需与药物涂层球囊及支架等手段结合使用。
- 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
-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支架内再狭窄减容
- 再次肝移植手术临床病例分析:附六例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肝移植预后的因素及再次移植手术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6例再次肝移植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再次肝移植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病人转归。结果6例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中:移植肝肝癌复发1例,乙型肝炎复发1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肝动脉血柃形成1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再次肝移植时间距第一次肝移植平均(12.9±10.0)个月;术巾出血平均(14050±8215)ml;平均手术时间(12.7±2.0)h。围手术期死亡3例。结论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手术风险大,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出血,手术后采取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等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 白洋宋世兵修典荣蒋斌王昌明张同琳杨晓霞
- 关键词:肝移植再次肝移植术中出血
- Rotarex旋切导管在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32例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89岁,平均(70.7±10.3)岁;急性病程者6例(≤2周),亚急性病程者17例(>2周且≤3个月),慢性病程者9例(>3个月);病变平均长度(23.4±13.7)cm,闭塞长度(19.9±13.3)cm;支架内闭塞者7例;病变位于股浅动脉者13例,腘动脉者8例,同时累及股浅及腘动脉者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减容治疗,必要时结合大腔导管抽吸取栓。残余狭窄同期行腔内成形术,经济状况允许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随后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血运重建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07.4±21.5)min。应用8F(1F≈0.33 mm)旋切导管27例,6F旋切导管5例;27例经旋切导管减容后即刻获得正向血流,5例结合大腔导管抽吸。所有患者均行动脉腔内成形术,8例应用DCB再次扩张,其中4例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12例患者植入支架。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中并发症1例,为远端动脉栓塞。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6±1.5)d,出院时踝肱指数平均值为0.86±0.10,较术前(0.32±0.15)明显改善(t=-16.847,P<0.001),Rutherford分级亦较术前明显降低(Z=-4.518,P<0.001)。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靶血管急性闭塞,其中1例再次血运重建,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无截肢病例。7例患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靶病变再狭窄大于50%,其中1例为应用DCB患者,其余6例为未应用DCB患者,包括2例再次行腔内治疗。结论: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能够有效清除血栓,暴露基础病变,减少支架的使用,且并
- 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
-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栓切除术
- 脑动脉串联病变的同期腔内治疗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评价对于症状性脑动脉串联病变进行同期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症状性脑动脉串联狭窄患者12例(24处病变),病变分布情况依次为: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开口部串联病变(1例)、颈内动脉开口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后膝近段串联病变(3例)、颈内动脉开口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后膝远段串联病变(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M1段串联病变(2例)、椎动脉开口部与椎动脉颅内段串联病变(2例)。除颈内动脉开口部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后膝远段串联病变为取得良好支撑力而先处理近端病变、后处理远端病变外,其余病例均采用了先处理远端病变、后处理近端病变的手术策略。病变部位的手术方案均为同期腔内支架成形术,麻醉方式视患者配合程度采用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观察12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远期责任区域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新发卒中事件,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结论:经过选择的症状性脑动脉串联病变患者,进行同期腔内治疗处理串联病变是安全的,但需要术前详细的评估以及完善的手术预案。
- 韩金涛李选和清源赵海燕叶珊董国祥栾景源王昌明
- 关键词:脑动脉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动脉粥样硬化
- 高危肺栓塞的介入治疗10年回顾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危肺栓塞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9月94例高危肺栓塞接受术中取栓、术中快速溶栓及术后溶栓抗凝、机械碎栓等手段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总结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98.9%(1例未完成手术操作即死亡);围手术期死亡6例。72例平均随访33.5月(13~130个月),16例失访,随访率81.8%(72/88)。心功能分级:Ⅰ级68例,Ⅱ级3例,Ⅳ级1例,按照我们疗效标准,完全缓解68例(94.4%,68/72),部分缓解3例(4.2%,3/72),无效1例(1.4%,1/72)。结论高危肺栓塞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有效改善高危PE患者的预后。
- 傅军李选韩金涛王昌明栾景源李天润翟国钧冯琦琛庄金满赵军董国祥
- 关键词:肺栓塞介入治疗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早期连续腰椎穿刺治疗的疗效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腰椎穿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治疗的指导性意义。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自2002年1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破裂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3例,术后第1日起每日行腰椎穿刺治疗,测脑脊液压力,缓慢引流脑脊液。依腰椎穿刺结果决定血压的控制、脱水及补液治疗方案。结果:死亡2例,存活的41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梗阻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梗阻性脑积水自行缓解,其余39例患者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6.0±5.8)个月,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腰椎穿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韩金涛傅军李选王昌明翟国钧
- 关键词:脊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 重症肺栓塞的自救及急救
- 2020年
- 肺栓塞作为静脉系统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危害性正逐渐被重视。临床上,其发病率似有增加趋势。实际上,这种增加更多的是因为对该疾病认识的普及所带来的检出率的增加。在没有充分认识其危害之前,许多患者可能发生两种极端情况,但都错过了肺栓塞的诊断。一种情况是重症患者可能因为猝死来不及作出肺栓塞的诊断,或者因为没有针对重症肺栓塞的有效治疗,错过了复苏的机会,最终死亡。
- 王昌明
- 关键词: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系统重症患者猝死疾病认识
-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 2024年
-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 丁洁李天润庄金满栾景源王昌明刘启佳赵世录杨广鑫赵彦清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
-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存活率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术后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年来89例接受肝移植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89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2%,68.5%,5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均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方法;肿瘤最大径>5cm、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肿瘤TNM分期高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
- 原春辉修典荣蒋斌李智飞李磊王昌明宋世兵张同琳
- 关键词:肝移植肝细胞预后
- 非单纯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射频闭合联合硬化治疗术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除因单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外,由其他浅静脉返流或大隐静脉返流合并其他静脉返流造成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特点及治疗体会。材料与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闭合联合曲张静脉局部剥脱、硬化治疗术的非单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61例、63条肢体,其中男42例,女19例,年龄23~78岁,平均(55.9±13.2)岁。统计其返流静脉种类、直径及CEAP分级。返流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前副隐静脉及病理性穿支静脉均行射频治疗,皮下曲张浅静脉行泡沫硬化治疗。局部静脉曲张明显处行点状剥脱术。术后即刻穿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结果:本组非单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类型有10种情况。非单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肢体发生重度下肢静脉曲张(C4~C6级)的比例为54.0%(34/63)。病理性穿支静脉位于小腿患者中重度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最高(81.8%,27/33)。手术成功率100%。61例患者中随访44例,44条肢体,随访率72.1%。44条肢体静脉曲张完全消失15条,临床分级降级的肢体24条,有效率88.6%。结论:对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下肢浅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非单纯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射频闭合联合硬化治疗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疗效满意。
- 冯琦琛李选王昌明盖铄
- 关键词:静脉曲张导管消融术硬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