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作品数:5 被引量:21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区不同区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作用研究
- 王旭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作用土壤含水量
- 山杨白桦混交次生林与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作用比较被引量:56
- 2007年
- 比较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和次生杨桦混交林的土壤呼吸作用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次生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原始林提前1~2h;两者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8月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在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土壤5cm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生长季(5~9月)次生林土壤释放CO2量(3449.4g·m-2)约为原始林(2674.4g·m-2)的1.3倍,这可能是由于次生林内具有比原始林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更有利于根系生长代谢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引起的。
- 王旭周广胜蒋延玲贾丙瑞王风玉周莉
- 关键词: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作用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被引量:48
- 2007年
- 利用静态箱式法测量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伐后13年的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分析表明,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日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峰谷值出现时间较林地提前2~4h,与土壤5cm深度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个生长季节皆伐迹地土壤呼吸速率约为林地的75%,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在降水量集中的生长季,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利用温度和水分双因子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变异。阔叶红松林皆伐后生物量减少和微环境变化是造成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和动态特征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 王旭周广胜蒋延玲曹铭昌曾伟宋健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温度土壤水分
-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与开垦农田土壤呼吸作用比较被引量:57
- 2006年
- 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及其开垦农田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林地提前,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比林地提前6 h左右,最小值在凌晨5∶00左右,早于林地2~3 h;在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含水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农田土壤温度高于林地,但在整个生长季(5~9月)林地土壤释放CO2量(2 674.4 g·m^-2)约为农田(1 285.3 g·m^-2)的2倍;观测期间,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占林地的比例范围在23.4%~76.3%之间,说明土壤呼吸作用还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类型等的影响.农田和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作用的Q10值分别为3.07和2.92,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Q10 值估计可能偏大.森林转变为农田后,环境、生物因子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共同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强度和动态特征.
- 王旭周广胜蒋延玲李峰
- 关键词: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作用土地利用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被引量:88
- 2005年
- 用密闭静态箱式法观测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中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在18∶0 0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呈单峰曲线,7月最大。6、7、8、9各月平均土壤呼吸作用分别为0 .2 2、0 .32、0 .2 3和0 .13gC·m-2 ·h-1。温度升高可以提高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地下5cm的土壤温度比气温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使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但水分过多也会对土壤呼吸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土壤碳排放减少。
- 蒋延玲周广胜赵敏王旭曹铭昌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土壤水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