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介入
  • 4篇动脉
  • 4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心脏病患儿
  • 2篇造影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患儿
  • 2篇病患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未闭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导管

机构

  • 10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0篇王建利
  • 1篇袁国胜
  • 1篇郑利娜
  • 1篇于慧娟
  • 1篇徐秀琴
  • 1篇杨兴明
  • 1篇刘怀霖
  • 1篇胥良
  • 1篇袁义强
  • 1篇王地

传媒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应用X线评估复发的效果探析
2019年
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应用X线评估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常规留取0度/CRAN30度和LAO90度/O度造影像,搜集为弹簧圈X线透视线术后应用X线复查,0度/CRAN30度和LAO90度/O度X线透视像,进行术后即刻及随访的X线透视像中对应的头罩角度记录的弹簧圈形态进行对比,观察弹簧圈形态的变化并根据DSA结果进行判断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观察弹簧圈形态变化随访术后动脉瘤患者的总的准确率为87. 50%。其中40例DSA随访判断为复发的患者中,有35例在X线透视像下弹簧圈形态对比中被发现,40例DSA随访判断为未复发的患者中,有36例在X线透视像下弹簧圈形态对比时无变化; X线透视像下弹簧圈形态对比判定动脉瘤是否复发的敏感性为89. 74%,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综上所述,X线透视观察未弹簧圈的形态可以预测动脉瘤是否复发,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随访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王建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X线
二尖瓣外科置换术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
2024年
1病例。患者86岁女性,因“间断胸闷18年,再发1周”入院。18余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伴乏力、咳嗽、出汗,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胸闷症状缓解出院。1周前患者活动后再次出现胸闷不适,伴胸痛、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22-3-16收我科。
程帅王建利张薇谢飞李琳梁善福张申伟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胸闷症状心脏彩超置换术后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常见病因包括:血栓形成、心脏病、肿瘤、妊娠和分娩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腹痛、惊恐、咳嗽等症状。其检查技术包括心电图、动脉血气、.胸部X线平片、D-二聚体(D-dimer,D-D)检测、超声心动图、深静脉血栓(DV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肺动脉造影(PA)等,虽然其诊断技术较多,但其临床价值并不显著,对部分患者依然存在漏诊或误诊现象,耽误其早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2]。已有研究表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DS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3]。
王建利
关键词:CT增强扫描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
选择性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选择性的输卵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明确输卵管阻塞的部位并对疾病治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患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60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阻塞的类型分为单侧阻塞组(n=24)以及双侧阻塞组(n=36),均对两组患者进行选择性的输卵管造影技术以及输卵管阻塞介入性治疗,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工作,对期间受孕成功例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妊娠成功率。结果在单侧阻塞患者中,成功妊娠有9例,妊娠成功率为75.0%(18/24),在双侧阻塞患者中,成功妊娠有28例,妊娠成功率为77.78%(28/36),综合妊娠成功率76.67%(46/60);单侧阻塞患者1年内输卵管再闭率为8.33%(2/24),异位妊娠率为12.50%(3/24),双侧阻塞患者1年内输卵管再闭率为19.44%(7/36),异位妊娠率为25.00%(9/36),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性的输卵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对于输卵管不孕症的临床诊断准确,且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高,选择性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王建利
关键词:输卵管造影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疗效评价
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CT灌注(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AIS患者,以CT血管造影(CTA)作为诊断“金标准”,按照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分为良好组(15例)、一般组(38例)与不良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对比三组受试者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CTP参数对AIS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上述CTP参数与侧支循环建立分级的相关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评估AI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P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BV、CBF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MTT、TTP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IS侧支循环建立评估均有一定的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672、0.654、0.664、0.896,其中联合检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4.09%,特异性为92.1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BV、CBF与侧支循环等级呈正相关(P<0.05),MTT、TTP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NIHSS、mRS评分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IS患者CBV、CBF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MTT、TT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TP参数中CBV、CBF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介入治疗预后呈正相关,MTT、TTP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介入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CTP参数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及介入治疗预后。
王建利阴晓婷郑利娜
关键词:脑梗死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过程所受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过程所受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2017年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进行研究。采用剂量转换因数计算有效剂量,对比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穿刺部位、疾病类型、患者透视时间、采集帧数、累计剂量、总剂量面积乘积、有效剂量参数,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MI、穿刺部位、疾病类型、透视时间及采集帧数与患者有效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BMI指数患者透视时间、采集帧数、累计剂量、总剂量面积乘积、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肥胖组的患者透视时间、采集帧数、累计剂量、总剂量面积乘积、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穿刺部位透视时间及采集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累计剂量、总剂量面积乘积与有效剂量均高于桡动脉组(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MI、透视时间及采集帧数回归系数分别为0.582、0.729、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过程所受辐射剂量与BMI、透视时间及采集帧数有关,临床上可通过多加训练缩短透视时间、降低采集帧数以降低患儿所受辐射剂量。
王建利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畸形介入性
全麻与局麻方式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全麻与局麻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7年进行介入治疗的CHD患儿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n=40)与全麻组(n=40)。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使用浓度为320 mg 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克沙醇,由相同术者对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对比两组患儿的体表峰值剂量(PSD)、剂量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CD)、透视时间(FT)等辐射剂量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麻组的PSD、DAP、CD、FT均小于局麻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全麻组小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儿在介入手术治疗中,麻醉方式应用全麻相较于局麻,患儿受到辐射剂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王建利
关键词: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CT三维成像指导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
2018年
目的探究CT三维成像指导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造影指导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研究组采用CT三维成像指导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对比两组患者穿刺动脉损伤发生率、所用辐射剂量、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动脉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所用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CT三维成像指导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穿刺动脉损伤发生率降低,同时还能缩短其手术时间,它的缺陷在于需使用较多的辐射剂量。
王建利
关键词:CT三维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女,40岁。17年前因怀孕到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疑有“先天性心脏病”,当时未进一步检查。平时活动正常,无不适。近4个月来轻微活动即感心慌、气短,无心前区疼痛,时伴双下肢浮肿来我院就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心增大.右室正常。左冠状动脉显著扩张,最宽处内径2.0cm(图1)。二尖瓣环下方左宦后壁处见一五彩血流束进入左室(图2),
杨兴明刘怀霖袁义强徐秀琴袁国胜于慧娟王建利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左室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前区疼痛双下肢浮肿心脏杂音
婴儿隐匿性His束旁旁道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一例
2022年
患儿7个月20天,出生20天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及激动标测证实为隐匿性His束旁旁道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考虑到患儿年龄极小、消融靶点距离His束较近,本例患儿经股动脉途径逆行于无冠窦采用逐渐增加放电功率和时间的滴定放电方案射频消融成功。
胥良牛思泉王建利杨少华秦续潭王琰王地信鹏程宁宏洁赵育洁
关键词:电生理学婴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