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台盼蓝辅助定位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台盼蓝染色标记技术引进到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流程中,评估其术中辅助术者精确定位光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系列病例分析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接受睫状沟缝线固定人T品状体植入术;台盼蓝标记人丁晶状体光学中心,术中观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重合度;术后裂隙灯前段照相分析光学中心位置;对比全部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结果术中观察台盼蓝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31只眼(84%),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偏离6只眼(16%),通过调整线一襻结合位点及缝线张力及时纠正偏位;术后观察全部病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标记点在2周内逐渐消失;术后第ldUCVA由术前的(0.05+0.03)提高到(0.4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17,P〈0.05),0.5以上占46%(17/37);术后3个月的UCVA达到(0.56±0.19),0.5以上占65%(24/37);全部病例未发生人T晶状体缝线松解、人工晶状体脱位、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标记,辅助术者及时发现、纠正光学中心的偏位,使整个定位操作更为精准、可控,充分保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T晶状体手术所具备的临床优势。
- 王祥群王庆华吴又凯
- 关键词:台盼蓝无晶状体眼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
- Ozil横向扭动模式的轴向控制及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Ozil横向扭动模式的超声能量场分布特征,对Ozil轴向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眼内非靶组织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选择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例126例(126只眼),年龄65~80岁,平均68.4岁;男54例(54只眼),女72例(72只眼)。分组:Ozil轴向控制组:60例(Ⅱ级14只眼,Ⅲ级20只眼,Ⅳ级26只眼);非轴向控制组:未进行轴向控制的回顾性病例,66例(Ⅱ级14只眼,Ⅲ级22只眼,Ⅳ级30只眼)。两组病例同等硬度核术中使用的超声模式相同,就两组病例术后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术后8~10h眼压、术后24h角膜水肿平均度进行对照。结果使用相同乳化模式下,Ozil轴向控制组病例术后24h角膜组织水肿平均度明显低于非轴向控制组病例(χ2=5.41,P〈0.05);术后8~10h眼压升高幅度亦低于非控制组病例(t=2.069,P〈0.05);两组病例的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zil横向扭动超声具有不同于传统超声能量场的分布特征,横向扭动在手术空间内产生的终端能量场具有轴向特征;轴向控制可以使横向扭动的超声能量获得精确控制,提升其效率与安全性。
- 王祥群王庆华吴又凯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角膜
- 非接触广角镜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接触广角镜下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7例(10眼)Terson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因颅内血管破裂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眼科手术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至0.1。女4例(5眼),男3例(5眼),年龄35~66岁,平均(51.29±3.36)岁。均经积极的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27个月。结果在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进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提高了手术效率。所有患者玻璃体积血完全清除,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末次随访视力0.15者1眼(合并角膜白斑),0.3~0.4者4眼,I〉0.6者5眼。随访期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增生l生视网膜病变或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效果肯定、显著改善视力,且无明显并发症。
- 汤伟王庆华武志峰张清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TERSON综合征
- 双轴线外部标记控制缝线人工晶状体定位精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定位效果。方法无晶状体眼27例(27眼)接受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控制两条子轴线:子轴线1: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巩膜穿刺位点,使角膜中心点投影位于巩膜穿刺位点形成的固定轴线即子轴线1上;子轴线2: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线襻结合位点,使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位于线襻结合位点形成的固定轴线即子轴线2上。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8个月。通过测量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偏位度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全景测量固定位点轴向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与固定位点轴向垂直的轴向人工晶状体偏转度判断人工晶状体位置精度,同时观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者25眼(92.6%),偏离角膜中心点者2眼(7.4%),偏位幅度为(0.23±0.04)mm;UBM全景测量角巩膜缘2-8位点轴向人工晶状体倾斜度为(0.20±0.04)°;UBM全景测量与角巩膜缘2-8位点轴向相垂直的11-5轴向人工晶状体偏转度为(0.24±0.03)°;4眼(14.8%)单襻位于位于睫状沟旁,6眼(22.2%)双襻位于睫状沟旁,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均保持居中;全部病例未发生人工晶状体缝线松解、人工晶状体脱位、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具有整体、直观、便捷的技术特征,具备精确控制缝线人工晶状体定位的可行性。
- 王祥群王庆华吴又凯
-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
- 开放性眼外伤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的特点。方法对住院治疗的87例(88眼)开放性眼外伤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开放性眼外伤致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结果87例(88眼)开放性眼外伤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达14.4:1);平均年龄(40.45±4.06)岁。右眼:左眼=1.2:1。开放性眼外伤以眼球穿孔伤最多,计54例(54眼,占60.07%),其他依次为眼球破裂、眼内异物。所有患者中未发现眼球贯通伤。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症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容物嵌顿或脱出、瞳孔变形、前房积血、眼内异物及晶状体脱位较常见。最终行眼球摘除者3眼(3.41%)。结论工作意外是开放性眼外伤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则致盲率较高,应当加强工人眼外伤防护知识的普及,降低眼外伤致盲率。
- 汤伟王庆华张清孙松武志峰
- 关键词:眼外伤开放性